公考申論 典故素材積累,讓你的文章更有內(nèi)涵!

以下為文字版↓? 需要的小伙伴快收藏。
01、【廚有懸魚】清正廉潔
(典源)《太平御覽》卷九三六引三國吳·謝承《后漢書》曰:“羊續(xù)好食生魚,為南陽太守,丞侯儉貢鯉,續(xù)受而懸之一歲。儉復致一枚,續(xù)乃以所懸枯魚以示儉,終身不復食魚。”
(今譯)后漢羊續(xù)任南陽太守,當時達官顯貴大都崇尚豪侈,他對此深惡痛絕。自己常穿粗衣舊服,吃粗茶淡飯,瘦馬破車,很不講究。他喜歡吃生魚,一次,府丞侯儉送來一條鯉魚,羊續(xù)收下后卻不吃,掛在廳堂中。以后侯儉又送來魚,羊續(xù)就把掛的干魚給他看,而且終生再也不吃魚了。
????????自此,廚有懸魚就是清正廉潔的代名詞。

02、【公堂木偶】
????????《閱微草堂筆記》中有則小故事,一個官員死后向閻王報到,陳述自己在世為官清廉,所到之處只飲一杯清水。閻王呵斥道:“設官是為了興利除弊,如不貪財就算清廉,那還不如在公堂上設一木偶,清水都不用喝,豈不更勝于你?!?br>
——————————
????????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只求不出事,寧愿不做事,占著位子不干事,拿著人民的薪水不出力的干部都被稱作“木偶公堂”。
????????李總理曾痛斥過這些人,稱其為“庸政懶政者”。
????????總書記也曾說:干部就是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木偶公堂”的出現(xiàn)有兩個原因:
無利可圖,無禮可收;
多做多錯,不做不錯。
為了讓這些“無為者”讓位,政府也做了很多事:
1、加強思想教育活動,如:群眾路線教育,向先進人物學習;
2、加強問責:尤其對于不稱職、不勝任干部實施離崗斷裂或免職或降職;將“殘次品”---不合格官員實施回爐再造;
3、加強對干部的考核工作,嚴格考核標準,完善考核指標,通過考核讓“為官有為者”受到重用,讓“公堂木偶”退出體制;
4、制定“容錯糾錯”機制,幫助有意愿“有為者”成長。

03、【安仁拜塵】
(典源)《晉書·潘岳傳》:“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p>
(今譯)晉代潘岳 (字安仁) 熱衷于追求名利,與石崇一起奉承巴結(jié)權臣賈謐,每當賈謐出門,潘岳與石崇都對著馬車離去揚起的塵土下拜。
????????相比其他想要結(jié)識賈謐的人來說,安仁的做法很新穎,才能在眾多人當中脫穎而出,但這個舉動并不值得效仿。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真心為人民服務的干部,而不是一個“安仁拜塵”式的追求功名利祿的干部。

04、【焚琴煮鶴】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篆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shù)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裈,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p>
????????在古代,彈琴賞鶴都是非常高雅的行為,那焚琴煮鶴就表示肆意糟蹋了非常美好的事物。
????????例如:在秦嶺修建別墅,實乃“焚琴煮鶴”之舉。

05、【三付飯費】
????????那是周恩來總理陪法國總統(tǒng)蓬皮杜訪問杭州的事。
????????這天下午周總理請所有的工作人員在樓外樓飯店吃飯。飯后,周總理叫秘書去結(jié)賬。飯店經(jīng)理知道周總理的脾氣,若不收錢,總理會生氣的,就收了10元錢。誰知周總理又不肯,當即對旁邊一位姓姜的服務員說:“這許多菜10元錢怎么夠呢?一定要按牌價收足。”經(jīng)理和廚師商量了一下,又收了5元錢。不料,又被周總理看到,生氣地說:“誰請客吃飯誰付錢。總理請客吃飯,也要和一般顧客一樣付錢嘛!”樓外樓經(jīng)理沒辦法,只好又收了5元錢。這樣共收了20元錢。哪里曉得1個小時后,筧橋機場給樓外樓經(jīng)理打來了電話,說周總理臨上飛機前留下10元錢,付中午的飯費。樓外樓經(jīng)理和職工們捧著這30元錢,都深深地為總理的這種廉潔奉公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總理的吩咐去做,當即把當天午餐的飯菜,按照牌價單仔細算了一下,總共19元5角,和普通顧客一樣結(jié)了賬,并給周總理寫了份詳細報告,附上清單和多余的10元5角,寄給了北京國務院周總理辦公室。
????????周恩來總理用自己的為人處事闡釋了黨員干部不搞特殊化,公私分明,廉潔奉公。
——————————
????????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當中強調(diào),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和奢靡主義等四分問題。還要求所有的黨員干部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斷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并多次強調(diào),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官發(fā)財應兩道,行得端走得正,才能行得穩(wěn)走得遠,管得住自己的行為才能守得住自己的清白。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守得住底線,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破一次規(guī)矩就會留一次污點,搞一次特殊就會減一分威信,某一次私利就會失一片人心。

06、【風聲鶴唳】
? ? ? ?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安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zhàn)。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zhàn)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ji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后續(xù)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fā)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扎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zhàn),而不是速戰(zhàn)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后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zhàn),不是更好嗎?"秦軍內(nèi)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后續(xù)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后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于是,秦軍決定后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tǒng)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后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shù)。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于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zhàn)"的重大勝利。
????????自此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07、【不飲盜泉】
? ? ? ?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
?????? ?盜泉,是春秋時期山東省泗水縣東北一眼古泉的名稱,據(jù)說是因為當時曾有一伙強盜占用過這一眼泉水,故而當時人們便稱之為“盜泉”。
????????據(jù)先秦著作《尸子》記載,“孔子過于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意思是說,孔子一次路過“盜泉”時,口很渴,但因為泉水的名字為“盜泉”,這個名字令人厭惡,所以強忍干渴,堅決不飲此水。
????????后人認為:孔子忍住一時的口渴,不飲“盜泉之水”,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是對“盜”的鄙視,而用自己的行為,言傳身教做人的道理。正因為如此,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傳為佳話。
????????從此“盜泉之水”用來比喻以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臇|西或不義之財?!安伙嫳I泉”則比喻為人正直廉潔。而“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則成為無數(shù)人警示自己的格言。

08、【尸位素餐】
? ? ? ? 出自《漢書·朱云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比喻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
?尸位素餐現(xiàn)實表現(xiàn)為"為官不為"。為官不為絕不是小事,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喝茶看報紙"成了公務員的日常工作,政府仿佛是"閑置機構(gòu)",納稅人的錢都養(yǎng)了一群"閑人"。
????????不得不承認,許多機關單位工作人員養(yǎng)成了"鐵飯碗砸不破"的壞習慣,能閑則閑、有事推脫,既損壞了各級黨和政府形象,也使許多工作難以有效開展;一些"無為"干部甚至是簽簽到、露露臉就自行脫崗,可謂是又一種"吃空餉"?。
????????"清茶報紙二郎腿"絕不僅僅只是作風問題。所謂"治黨先治吏、治吏必從嚴",作風不抓嚴,干部就還是"老派頭",一切得過且過。
????????其實深究起來,尸位素餐者無非是樂于安穩(wěn),認為干不干事都能拿"俸祿",亦或怕?lián)?、怕?lián)p害個人利益,有的干部則身在其位,力不從心,也不愿意學習專業(yè)技能知識,造成"無事能干、索性不干"。
——————————
? ? ? ? ? ? ? ??
????????誠然,尸位素餐所害不淺,人民群眾需要的能干事、干實事的好干部,財政供養(yǎng)的也不能是閑人,若是真是抱住"鐵飯碗"就頓頓"吃軟飯",干部隊伍建設就要出亂子。"清茶報紙二郎腿"決不能任其蔓延,干部"不為而治"既是對個人前途的不負責,也是對人民群眾期盼的極大辜負,阻礙優(yōu)秀干部晉升渠道的同時,也讓本應廉潔高效的政治環(huán)境染上"霧霾"?。
????????對于"尸位素餐"者還需大力治之??倳浽硎荆?#34;對那些'為官不為'者,要下猛藥、出重拳,以嚴的紀律懲治'為官不為',以嚴的制度破除'為官不為',要形成科學的監(jiān)督機制和考核機制,形成'庸者下、平者讓、能者上'的選人用人導向,讓那些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無所作為的干部混不下去,讓不干事者讓位置、讓想干事者有舞臺,讓黨員干部思想上始終繃緊'為官有為'的一根弦,自覺增強責任意識,自覺保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
對待"清茶報紙二郎腿",就應當從嚴教育、從嚴監(jiān)督、從嚴懲治,把群眾的"眼睛"、媒體的"鏡頭"和中央的"精神"用起來,讓干部"不敢閑、不能閑、閑不住";從嚴選拔、從嚴考核,把"鐵烏紗"摘干凈,以績效管理機制定優(yōu)劣,讓干部真真正正"憑本事吃飯"。從嚴治吏,不能虛張聲勢,更不能定了規(guī)矩就忘乎所以,要把"嚴"字切切實實貫徹落實下去,抓細抓長,久久為功,"治"出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shù)暮酶刹?。

09、【司空見慣】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后,便在京 做監(jiān)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 史的任內(nèi),當?shù)赜幸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 并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fā),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高髻云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 名稱,相等于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jīng)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10、【四面楚歌】
? ? ? ?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經(jīng)過幾次激戰(zhàn),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奔馳。駿馬不能奔馳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
????歌數(shù)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余名騎士突圍,最終只余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于江邊,劉邦獨攬?zhí)煜隆?/p>
——————————
????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例:面對XXX,我們不能等到四面楚歌的時候才XXXX。

11、【蘇武牧羊】
????????蘇武是代郡太守,華夏志士,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漢朝和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尊大漢為丈人,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單于。
????????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fā)生了內(nèi)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衛(wèi)律向蘇武游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穴,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里受盡了折磨??柿?,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冷了,就縮在角里與皮襖取暖。過了好些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fā)敬重蘇武的氣節(jié),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于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北海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么時候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你的大漢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后,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北海邊。他發(fā)現(xiàn)這些羊全是公羊。在這里,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jié)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jié)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饑,冷了,就與羊取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jié)上掛著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fā)和胡須也都變花白了。
????????在北海,蘇武牧羊長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了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世了,漢武帝也死了,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繼任皇位。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內(nèi)亂,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fā)使者要求和好了。漢昭帝派出使者來到匈奴,要求放回蘇武、?;莸热?。匈奴騙使者說蘇武已經(jīng)死了。
????????第二次,漢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葙I通了單于的手下人,私底下跟使者見面。使者明白了底細,就嚴厲地責備單于說:"我們皇上在上林園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腳上拴著一條綢子,是蘇武親筆寫的一封信。他說他在北海放羊。您怎么可以騙人呢?"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說:"蘇武的忠義感動飛鳥了!"他向使者道歉,答應一定送回蘇武。
????????當初蘇武出使時,隨從的人有一百多,這次跟著他回來的只剩了?;莸葞讉€人了;蘇武出使時剛四十歲,在匈奴受難十九年,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回長安后百姓都出門迎接,稱贊他是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系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后,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內(nèi)侯。
????????《蘇武牧羊》贊揚了蘇武面對威逼利誘忠心耿耿,不畏強權,忠貞不屈,愛國且不向挫折屈服低頭的精神。

12、【聞雞起舞】
? ? ? ?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的知識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叫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弊驽颜f:“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這個成語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亦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13、【夏蟲疑冰】夏蟲不可語冰
? ? ? ? 語出《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p>
比喻人囿于見聞,知識短淺。

14、【馬背書館】
? ? ? ?明末清初,正值戰(zhàn)亂之際,顧炎武不得不在行軍或是逃難中度過。但是不管多貧窮,寧愿省下衣食住行的錢也要把兩匹馬和兩頭騾子養(yǎng)得十分強壯。他在馬背上和騾子背上放上許多書,數(shù)目足以匹敵一間小書館。他一邊趕路一邊觀察風土人情,只要發(fā)現(xiàn)與書中記載不符的地方就仔細記錄下來,等到停下來的時候,就拿出書來核對。即使身上沒有多少錢財,也愿意為了讀書而多付一點燈油錢。如果所到之路還算平坦,他就由著馬兒自己跑,自己拿起書閱讀起來,或背誦或注釋。
——————————
? ? ? ? ? ? ? ??
????????顧炎武的這段故事被后人稱為“馬背書館”,流傳至今。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這是自古便有的認知。顧炎武的勤奮刻苦,最終成為一代文儒的典范,可見,勤奮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一個人如果愚笨,他可以靠勤學來彌補,漸漸也能有所成就;一個人若是天資聰穎而不善加利用,荒廢學業(yè),最終也會一事無成。顧炎武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仍然執(zhí)著于學習知識,廢寢忘食,不計較金錢得失,這已經(jīng)不僅是勤學,而是性高潔。于亂世之中,仍然堅持自己的志向而不荒廢,其中的遠見和毅力讓人驚嘆。
????????馬背書館的故事發(fā)人深省,告訴我們,偉人也是靠著一步一步的堅持和勤奮換來最終的滿腹經(jīng)綸、學富五車,這世界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天才。

15、【六尺巷】忍讓、寬容、謙讓
? ? ?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后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zhí)不下,將官司打到當?shù)乜h衙??h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后,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里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也成了忍讓、寬容、謙讓的代名詞。

16、【含沙射影】
? ? ? ? 據(jù)說古代有一種蟲子叫做“蜮”,它經(jīng)常會在深夜躲在橋下,嘴里含滿沙子,等待晚歸的人上橋后,用沙子噴射那個人映在水中的影子,如果射中了的話,那個人就會生病,最終不治而死。
????????后來就有了含沙射影這個成語。
????????但這個成語現(xiàn)在是指用一些無中生有的語言去詆毀別人。

17、【立木取信】
? ? ?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啟示:信用是國家的重寶,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定得到民眾的信任。

18、【一諾千金】
????????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典源)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這時敬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jīng)過化裝后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xiāng)人曹邱生,專愛結(jié)交有權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fā)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陰沉,話語多么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并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么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xiāng),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呢?"
????????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里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后來,曹邱生又繼續(xù)替季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
領導人引用:
? ? ? ? 領導人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莊嚴承諾,2020年我國現(xiàn)行標準下農(nóng)村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一諾千金,到2020年還有兩年的時間,全社會要行動起來,盡銳出戰(zhàn),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yè)。

19、【小雛鷹的悲哀】
(典源)小雛鷹羽翼未豐卻渴望著飛翔,當它撲扇雙翅想要一飛沖天時,卻一落千丈跌入深谷,還折傷了翅膀。一個路人將它救起并帶回家中。“多好的一只雛鷹呀,瞧那銳眼尖喙利爪長羽,真是好鷹種!日后多加訓練一定會成為一只好獵鷹!”見到的人們個個贊不絕口。
小雛鷹的新主人聽了滿心歡喜,對小雛鷹更加憐愛。他特意制做了上等的柳絲籠子讓小雛鷹居住,每日里精肉喂養(yǎng)用心調(diào)理。很快,小雛鷹的傷口痊愈了,羽翼也漸漸長豐。
????????這天,小雛鷹向主人請求練習飛翔,主人一聽連聲反對:“這怎么行呢,你剛治好傷應當多休養(yǎng)不可用力,況且現(xiàn)在是春天時節(jié),天氣多變雨水綿綿,時不時響上一兩聲春雷那是挺嚇人的,還是等春天過后再說吧?!?/p>
????????一晃到了夏天,小雛鷹又提出練習飛翔,主人仍然搖頭反對:“夏天怎么能適合運動呢?你瞧這烈日當空酷熱難耐,人家都躲著乘涼避暑還來不及呢!還是等天氣涼快了再做打算吧?!?/p>
????????眨眼間秋天又到了,小雛鷹再次提出要求練習飛翔,主人還是不同意:“雖然秋高氣爽,但整個夏天消耗了太多的體力,現(xiàn)在正是養(yǎng)生季節(jié)不可操勞,等秋天過后再做計較吧?!?/p>
????????冬天轉(zhuǎn)眼間來臨,小雛鷹滿心期待著主人能讓它練習飛翔。主人指著天外說:“你看這隆冬季節(jié)冰天雪地的,人們都在屋里開暖氣不出門,有的動物還在冬眠呢,誰會去學飛翔。干脆等到來春再從長計議吧!”
????????就這樣一年時間過去了。小雛鷹長成大鷹,也習慣了鳥籠中的生活。當有一天主人把它放出鳥籠時,它已經(jīng)不再向往藍天白云、不再渴望翱翔蒼穹,卻喜歡和群雞相互嬉戲生活在一起了。
????????這是一只幸運的鷹,主人救它于危難之中,并給予它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更是一只不幸的鷹,由于主人過分的嬌寵溺愛,使它徹底失去了鷹的本性。
——————————
“小雛鷹的悲哀”表達的是過分的溺愛。
例如:在精準扶貧上,我們不能一味地金錢扶貧,否則就會陷入“小雛鷹的悲哀”,而更應該扶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