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說三國》摘錄09-1(袁紹和曹操的戰(zhàn)爭-上)
此系列依up主記錄習(xí)慣而摘,并不一定逐字抄出。如需引用,請查閱原文。?
《呂思勉說三國》,呂思勉著,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16年7月1版1印。
前十六篇來自上海開明書店《三國史話》初版本,后四篇來自《論學(xué)集林》《三國史話之余》,附錄十八篇來自《論學(xué)集林》《呂思勉遺文集》等。

建安三年冬,曹操滅呂布。
建安四年三月,袁紹滅公孫瓚,派長子袁譚守青州,次子袁熙守幽州,外甥高幹守并州。
建安四年春,河內(nèi)太守張楊為其將楊丑所殺,眭固殺楊丑而歸附袁紹,曹操破眭固。
建安四年八月,曹操進兵黎陽(漢縣,今河南??h東北),旋又回兵,分兵把守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此時曹操兵力已達河北。
至于說他坐視曹操入居中央,以致于己不利,則當(dāng)時挾著一個天子,實際無甚用處。而袁紹在曹操遷獻帝許都后,曾以兵威脅迫曹操,令他把獻帝遷到鄄城(今山東菏澤鄄城縣,地處河南省濮陽市西),置于自己勢力范圍之內(nèi)。
袁紹的本意是要否認獻帝,此時又有此轉(zhuǎn)變,其手段也不算不敏捷。曹操自然是不肯聽的。袁紹此時因河北內(nèi)部問題,不愿和曹操實力相搏,只好聽之而已。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