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性論的辯護的辯護
人性論里的人性,并不是由人的本能造就的。相反,人的本能在這樣的人性中被壓抑了。
我們不能說,因為人普遍熱衷于性,就把性欲當做人的本能來看待。因為人們普遍熱衷于金錢,就把貪財當做人的本能來看。人性論看出了人存在一種不可控的因素,這種因素會讓人無法限制自己的行為。但是,人性論里所討論的這些人性,都都無一不在限制人自己的行為,無一不在壓抑著人的真正人性,都無一不在閹割著人的真正本能。
人性論者往往把人性看作是一種不勞而獲的東西,并想用人性創(chuàng)造出一個虛假的平等,幻想中等收入的自己能同大資本家有同樣的人性。這些人表面上是利己主義者,實際上是真正無可救藥的平均主義者。他們把窮人的貪財和富人的貪財混為一談,試圖正當化富人的貪財。他們看似把人當做自己人性的主人,實際上是把人性看作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東西,不加思考就可以使用。
人性論者不是主觀地分析人性,而是客觀地分析人性。他們并不是被人性奴役了,并不是被欲望操縱了。而是被人性論給奴役了,被人性論的欲望操縱了。真正的欲望,早已變成了為人性論服務(wù)的奴隸,機械般地重復(fù)人性論帶來的現(xiàn)代性生活。而現(xiàn)代性的生活是非人性化的,是痛苦的,是比人性論所描述的烏托邦更加黑暗的。這就導(dǎo)致了,人性論不會讓人感到社會的光明,只會讓人感到社會的黑暗。因為人性論的人性是幻想的人性,真正的人性是不平等的。有些人就是能有高尚的品格,有些就是酒色不沾,有些人就是活著和出家人一樣。人性是這個社會的一環(huán),如果社會是不平等,人性怎么可能是一致的呢?
不過,人性卻不是受環(huán)境改變而改變。認為環(huán)境可以改變一個人,這不但無法反駁人性論,反而比人性論更加保守,甚至是反動。因為人性論里人性不是外界賦予的,而是自我建構(gòu)出來的,人性論本身就是這一行為的思想成就。環(huán)境改變的是人性論的人性,沒有人性論,環(huán)境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一個人。真正被環(huán)境改變的是人性論,而不是人性本身。人不是人性論上的人,自然也不是能被環(huán)境改變的人。
所以,任何以人性論來闡述的人性,都不過是被環(huán)境所壓抑的人性。所得出的人類的本能,也不過是人類與環(huán)境博弈的本能。
可正因如此,17世紀后的各種哲學(xué)思想,無一不是建立在人性論的成就上的。各種各樣的文學(xué)成就,都建立在對人性的討論上。
人性論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甚至可以說是漏洞百出,但這不恰恰證明人性論仍然是今天人類的重要課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