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挑撥離間;澳媒:澳洲的威脅不是中國是美國

文/刺客
據上觀新聞報道,中澳關系關系轉暖,似乎打翻了日本的“醋壇子”。日本駐澳大利亞大使山上信吾在當?shù)孛襟w上撰文,一方面跟澳大利亞套民主價值觀的近乎,另一方面企圖挑撥中澳關系。
山上信吾在文章中說,“基于規(guī)則的國際秩序”是日澳以及整個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他還將中國實施反傾銷比作“經濟脅迫”,并聲稱日本在2010年也受到類似的“脅迫”。對此,有分析認為,山上信吾上任以來不斷強調日澳之間的相似性,同時放大中澳之間的差異,這是在逼迫澳大利亞跟中國“硬剛”。
山上信吾為何表現(xiàn)得如此氣急敗壞?澳大利亞與日本一樣,是美國在亞太地區(qū)挑釁中國的“哼哈二將”?,F(xiàn)如今,澳大利亞在對華政策上的轉向,對日本來說,是亞太地區(qū)少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反華國家;更重要的是,日本突破和平憲法擴充軍備的舉措,將有可能會因此少了一個支持者。
日本近年來一直積極尋求與澳大利亞建立“準聯(lián)盟”關系,實現(xiàn)具備對他國侵略能力軍事實力的野心,勢必會遭到來自中國的強烈抵制。所以,日本拉攏澳大利亞的目的,就是企圖在亞太地區(qū)增加一股制衡中國的力量,減少自身擴充軍力的風險。
日本在不斷渲染中國所謂“經濟脅迫”的同時,還積極配合美國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論”,其主要目的無非就是試圖讓澳大利亞人相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霸權”對澳大利亞“構成威脅”,堪培拉想要避免在經濟和安全領域上遭到“脅迫”,就得繼續(xù)與美日同盟同穿一條褲子。
但與日本逼迫堪培拉跟中國“硬剛”論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觀新聞援引專家的話說,中澳關系“觸底反彈”的趨勢令澳大利亞教育界和工商界倍感振奮。公開數(shù)據顯示,自中澳關系緩和之后,超過15萬名中國留學生登陸澳大利亞,占全澳留學生總量的26%,穩(wěn)居第一位。
另外,澳工商界近期熱議的話題,是“首席執(zhí)行官代表團”何時啟程前往中國。有澳媒預測,來自金融、礦產、農牧、航空和貿易等各個領域的澳優(yōu)勢行業(yè)主要企業(yè)負責人都會踴躍報名。顯然,隨著中澳關系的回暖,兩國之間的商貿合作也將隨著升溫。這一種趨勢,絕非個別日本外交官,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可以改變的。
中國被國際經濟界視為澳大利亞“經濟后花園”,由此可見雙邊貿易對兩國的重要性。而且,中國與澳大利亞沒有地緣政治矛盾,兩者之間根本就沒有發(fā)生沖突的動機。相反,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都把美國視為最危險的國家。據環(huán)球網28日報道,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發(fā)文稱,如果澳洲沒有屈從于美國,中國的所謂“威脅”基本不存在。
美國拉攏澳大利亞,為的就是增加在亞太地區(qū)對抗中國的幫兇。澳大利亞若是繼續(xù)充當美國反華代理人,與中國發(fā)生戰(zhàn)爭的巨大風險就會出現(xiàn)。由此可見,澳洲是否與中國和睦相處,關鍵是堪培拉是否有獨立自主的外交和軍事政策。按照澳媒的說法就是:澳洲的最大軍事風險,就是被牽著鼻子走入美國與中國的戰(zhàn)爭。
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就是依賴美國的建議,把國家交給美國指揮,成為其對抗中國的前沿陣地。中澳關系持續(xù)惡化的結果,就是澳洲面臨更多的安全風險,該國很多商品在華市場,拱手讓給美國相關企業(yè)。對澳大利亞而言,緩解對華關系,恢復中澳正常的經貿和投資關系,才是阻止本國商品在華市場份額遭到搶奪的最好辦法
時值中澳建交50周年之際,澳外長黃英賢訪華,說明堪培拉有改善其對華關系的善意。中澳關系改善,受到刺激最強烈的就是美國和日本。所以,山上信吾在澳媒刊文,鼓吹“日方希望與澳方進一步加強準同盟關系,以應對印太地區(qū)與中國相關的風險”。
山上信吾的主要意圖就是想告知澳洲,中國是日澳“共同的威脅”,并希望澳洲繼續(xù)留在美日陣營中跟中國“硬剛”。然而,中國能夠給予澳大利亞的,日本和美國卻不能。所以,澳媒在報道中告訴國民,對澳洲而言,最危險的國家不是中國,而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