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服裝設計師都是怎么做褲子的呢?
褲裝是男女下裝中的主要形式.同時褲裝須包覆人體腹臀部、腿部,是包裹人休下肢最復雜結構部位的服裝種類。那么如何做褲子呢?
1.褲子的基本構成
與裙裝相比,褲裝的結構相對復雜.基本形狀的構成因素及控制部位相應也多,除了褲長、腰圍、臀圍外.還有上檔、腿圍、膝圍、腳口圍等。
(1)褲長
褲長是構成褲子基本形狀的長度因素。褲長一般起自腰圍線,終點則沒有絕對標準。在現(xiàn)代女褲長度中,常見的可分為三種:一般至跺關節(jié)為正常褲長,至小腿處為中褲長,至膝關節(jié)以上為短褲。此外,還有超短褲和到地面的長褲。由此可見,褲長并不是固定的,屬“變化因素”,它也是褲子分類的主要依據(jù)。
(2)腰圍
人體腰線位置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在褲子的圍度中.腰圍的變化量較小一般為人體凈尺寸加0-2cm的松量,但由于款式的不同,褲腰線可能高于或低于標準腰位,使褲腰圍產(chǎn)生差異。
(3)臀圍
臀圍是人體臀部最豐滿處水平一周的圍度。由于人體在運動時,臀部圍度會產(chǎn)生變化,所以需要在凈臀圍尺寸上加放一定的運動松量。同時由于款式造型的變化,還需要加人一定的調(diào)節(jié)量,因而臀圍亦屬‘“變化因素”。
(4)上檔
上檔又稱“立檔”.包括上檔深和上檔寬。上檔深指橫檔線至腰圍線之問的距離;上檔寬為前檔寬與后檔寬之和。上檔尺寸直接影響褲子的適體性與機能性,與腰圍、臀圍一起被看成褲裝結構的三大主要部位。
(5)腿圍、膝圍、腳口圍
腿圍、膝圍、腳口圍共同構成褲管結構,與臀圍一起決定褲子的廓型,是褲子構成中最活躍的圍度,屬“變化因素”。其大小應主要根據(jù)褲子本身的造型、穿著場合及不同的活動方式而作出不同的設計。
2.褲裝分類
褲裝有不同的分類形式,但大體可分為基本結構和變化結構二類。
(1)基本結構類
按照長度分類:
.超短褲長度至大轉子骨下端。
.短褲長度至大腿中部。
.及膝褲長度至膝關節(jié)上端。
.中褲長度至膝關節(jié)下端。
.中長褲長度至小腿中部。
.長褲長度至腳跺骨。
按照褲裝臀圍的寬松量分類:
.貼體型褲臀圍松址為。0-6cm,如貼體牛仔褲、緊身喇叭褲等。
.較貼體型褲臀圍松址為6-12cm,如普通女西褲等。
.較寬松型褲臀圍松量為12-18cm,如普通男西褲等。
.寬松型褲臀圍松量為18cm以上,如裙褲、燈籠褲等
按照褲型的輪廓造型分類:
.筒型整體廓型呈直筒式。
.喇叭型整體廓型上小下大。
.錐型整體廓型上大下小。
按照細部結構分類:
.直插袋.斜插袋.橫插袋
.單開線后袋.雙開線后袋.躺袋蓋后袋
.翻褲腳.平褲腳
.月牙型插袋
.后貼袋
(2)變化結構類
按照不同的變化手法,可在基本褲型基礎上變化出各種變化褲型:
1)基本褲型加分割線(橫向、縱向、斜向),形成分割類變化褲;
2)基本褲型加抽褶.形成抽褶類變化褲;
3)基本褲型加垂褶.形成垂褶類變化褲;
4)基本褲型加腰位變化.形成高腰、低腰、連腰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