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在上一章,闡述了百姓循天道而生的道
理,人的生命,天地所生,天地所養(yǎng),天地所
蓄。所以人順天道,則順道而昌,人悖天道,
則逆道而亡。本章接著上一章,進一步闡述,
天生天殺之理。
勇於敢則殺,舍慈且勇,勇而敢為,是為
滅天循人。天人相決,則天殺人。是以勇于敢
則殺。
勇於不敢則活,不以人滅天,順于天,循
天行,則天生之。是以,勇于不敢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此兩者,指天生,和天殺兩者。
或利或害,天發(fā)殺機,可利可害。天發(fā)生
機,亦可利可害。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
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天生什么,殺什么,并不是人可以事先完
全掌握的,其不可左右。而且,天機無情,亦
不可乞靈,不可揣度。
就好比說,一堆夫婦在受孕之前,能事先
知道,他們未來生出來的孩子會是怎樣的嗎?
他們當然無法知道。只有等孩子生出來之后,
他們才能知道,原來自己的孩子生出來會長這
樣。所以,天生之機,可得而不可知。
孩子生出來之后,這對夫婦能夠預(yù)料,他
們的孩子,壽命會有多長嗎,并精確到時辰?
顯然也不可能做到。所以,天殺之機,亦可得
而不可知。
再進一步,理論上,他們生出來的孩子會
是什么樣的,在可能性上是無窮的,為什么會
生出來這個孩子,而不是別的孩子,這背后的
原因,這對夫婦能夠了解嗎,顯然也不可知。
天生天殺,皆不可知,天機之所以然,更不可
知。
不以人滅天,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乞天,
不以人度天。來之,安之,順之,應(yīng)之,化之,
合之,是謂敬天。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天生天殺,皆有其機。天運天化,皆有其
時。得其機,百福至;食其時,百骸理。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天清地寧,天地不
與萬物相爭,而萬物莫不由其出,生殺予奪,
皆存乎天。是以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不言而善應(yīng),萬物千變?nèi)f化,不過于陰
陽。天地以陰陽相推變化之,復(fù)以陰陽相推應(yīng)
對之。
不召而自來,天生天殺,看上去像是有規(guī)
律,又像是完全隨機的。而萬事萬物,又都像
是自然而然而來,自然而然而去。
繟然而善謀,天地萬物,就像連成整體的
一樣,生殺互根,生生死,死生生;恩害互成,
害生恩,恩生害。就好像,背后有一個擅長謀
劃者,在推動著這一切。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國君治理國家,以人的那點智慧和能為,
怎么可能和天道之功相比呢。為什么人應(yīng)該
效法天道而治國,因為天道是把一切都設(shè)計
好的,完備而永恒。人以自己有限的不完備的
一己之知,去以人助天,代天行德,是不自量
力,是敗事有余,是畫蛇添足。
所以,老子認為,只有天道,才能做到無
所不為,無所不治。天地創(chuàng)造了萬物,推動變
化了萬物,隨著萬物的變化,又能動態(tài)的根據(jù)
已有的變化,給出新的變化。而且,它可以通
過生殺恩害,使萬物保持著自然均衡。在這樣
偉大的力量面前,難道人不是很多余,很渺小
嗎?
如此偉大的力量,在它面前,人何為呢?
人喪其天,要么畏,要么狎,生殺皆失其機,
是謂勇于敢則殺。人合其天,不畏亦不狎,生
殺皆得其機,是謂天人合發(fā),是謂勇于不敢則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