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確診359例!內(nèi)蒙古人的朋友圈,我不敢看
?1
寒意襲骨。
這是一個并不安寧的初春。
歐洲炮火紛飛,局勢緊張。
打開手機,撲面而來的,都是硝煙味和哭喊聲。
在這樣的局勢下,多數(shù)人都在為戰(zhàn)爭而擔憂,呼和浩特疫情倒被忽略了。
但是它真的很嚴重。

內(nèi)蒙古,北方之北,天寒地凍,對于防疫而言,難度不小。
此次疫情爆發(fā)以來,內(nèi)蒙古現(xiàn)有確診達到了359例。
但好在,內(nèi)蒙古雖偏,中國人的心不偏。
呼市雖冷,我們不冷。
前兩天,我們發(fā)布呼和浩特疫情一文,幾十萬人紛紛轉(zhuǎn)發(fā),為呼和浩特加油。
留言暖爆。
句句戳心。
有呼市網(wǎng)友說,我們本以為,沒有人關注我們,沒想到,我們被全國人民關注著。
呼市之外的網(wǎng)友則說:別怕,我們來了。
?
2
是的。
中國14億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我們是命運共同體,一方需要,八方支援,在所不辭。
率先行動的,是呼和浩特的兄弟城市。
西烏海。
東赤峰。
南鄂爾多斯。

北錫林郭勒。
都在派遣最精英的醫(yī)療人員,前往呼和浩特支援。
“蒙A有事,兄弟們都來了?!?/p>
“內(nèi)蒙古人能處!”
白衣執(zhí)甲,星夜兼程。
不問前路,只知奔赴。

呼和浩特人同樣萬眾同心,眾志成城。
5.2萬余名志愿者分布大街小巷。
556名消防員換上防護服。
方艙實驗室在體育館飛速建成。
防疫人員不顧嚴寒,堅守在一線。
而他們的隔離面罩上,都結出了長長的冰棱。

疫情來襲,風雪無阻。
哪里是一線,哪里就有大愛;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大白”。
哪怕身處北國,防疫有千重苦,萬般難,防疫人員仍然二話不說,吹響號角,打響一場無煙的傾城之戰(zhàn)。
他們以閃電的速度,全力奔跑。
2月17日,重點區(qū)域人員核酸檢測;
2月19日、21日,第二輪、第三輪核酸檢測;
2月22日、23日,第四輪核酸檢測;
第五輪、第六輪、第七輪、第八輪陸續(xù)展開……
病毒很快。
他們更快。
冰天雪地里,防疫人員一襲白衣,和時間比賽,和病毒拼命。
北風呼嘯中,呼市人民排隊核酸,沒有抱怨,沒有指責。
從流調(diào)溯源,到城市管控,從病患救治,到封控區(qū)保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步驟,有條不紊,從不馬虎。
看到這里,誰都會感嘆一句,這就是最好的青城人。
哪怕生活節(jié)奏被打亂,但他們不怨,不拉垮,不給防疫拖后腿,不給城市抹上一點黑。
?
3
截止我寫作此文的今日,呼和浩特仍在新增。
但呼和浩特不是孤獨的。
疫情猶如集結號。
除了兄弟城市,更多援助力量從八方涌來。
尤其是中國企業(yè),慷慨解囊,盡心盡力。
伊利第一時間行動起來。
它為呼和浩特全體一線抗疫人員,提供營養(yǎng)。

捐獻資金和產(chǎn)品。
捐贈大批愛心包。
2月25日,伊利再捐一億元,繼續(xù)助力呼和浩特抗擊疫情。

不止于此。
2月28日,伊利采購6座核酸檢測方艙,緊急運到呼和浩特。
這就是伊利方艙,總價值3000萬元。

別看它小,但設施齊全。
有試劑準備間、樣本處理間、PCR擴增間、洗消間,各區(qū)域相互獨立,功能完善。
它的日單管最大檢測量可達1.5萬管,混管檢測可達15萬人次。
為疫情檢測,真的立了大功。
應對家鄉(xiāng)疫情,伊利盡顯企業(yè)良心。
默默做事,不先張揚。
做完以后,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他們繼續(xù)前行,走好每一步。
但這種“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做派,才是我們熟悉的中國企業(yè)的風骨。
他們在每一次義舉之中,都是如此——
只行好事,不問前程。
捐完就撤,不留姓名。
除了伊利,在這次呼和浩特疫情中,還有大批默默助力的中國企業(yè)。
包頭鋼鐵(集團)捐款1000萬元。
鄂爾多斯市烏蘭集團捐款1000萬元。
蒙草集團捐贈350萬元。
......

這些企業(yè)所做的,同樣無人知曉。
中國企業(yè)家不會說大話,
不會炒作,
他們只做實事,在同胞有難時,傾盡所能,為民除疫,為國分憂。
這是蒼生大愛,也是企業(yè)擔當。
而在此之前,汶川地震、西南旱災、玉樹地震、雅安地震,每一次都有伊利的影子。
雅安地震,伊利捐贈200萬物資。
河南雨災,伊利捐贈10萬箱牛奶。
自呼和浩特本輪疫情爆發(fā)以來,2月20日,伊利第一家為呼和浩特全體一線抗疫人員、盟市援呼醫(yī)護人員、社區(qū)一線抗疫工作人員等,【截至25日 】累計五次捐贈抗疫物資,提供營養(yǎng)支持。
并于2月25日再捐一億元,全面助力呼和浩特抗擊新冠疫情。
截至目前,伊利集團為全國抗擊疫情累計捐款3.8億元。
而今,伊利再度默默行動。
他們圖什么?
求什么?
不求虛名,不圖浮利,只希望盡一份中國企業(yè)的擔當。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企業(yè)之大者,同樣為國為民。
我們曾經(jīng)以為,企業(yè)都以利為先。
如今看來,不是的。
中國企業(yè),大多義字當頭。
他們懷著悲憫,擔起責任,負起擔當,寫就大愛,彰顯氣節(jié)。
仔細回想一下,在歷次大災大難中,中國企業(yè),從未輸過一場大義。
也從未輸過一次擔當。
在國家需要時,他們永遠走在最前列,不計報酬,無論盈虧。
在人間有難時,挺身而出,義不容辭。
他們?nèi)缋吓?,務實、沉默、奉獻。也正是因為有這么多有氣節(jié)的國企,每一次遇見災難時,我們都無比放心。
因為,他們都會在場。
從不缺席。
伊利,好樣兒的。
中國企業(yè),好樣兒的。
我相信,有這樣的中國企業(yè),有團結一心的人民,內(nèi)蒙古疫情很快就會被控制。
屆時,疫盡,病除,春歸,日暖。
人間無恙。
天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