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海本,【普林金融夢】,實現(xiàn)!

基本背景
美本UIUC
B.S. Computer Science,?GPA: 3.98 / 4.00;?
B.S. Mathematics, GPA: 4.00 / 4.00
GRE: 324
申請結果:
Princeton Mfin,?
CMU MSCF,
NYU FinMath,?
Cornell MFE,?
NYU MFE,?
UChicago FinMath
前言
申請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但我自己是一個對申請很佛系的人,申請時的想法也是能把定下來的學校材料準備全,按時提交,最終能有書讀就好了,所以一月份的時候收到NYU的MFE的時候還是蠻開心的也算是松了一口氣。在開始的時候我其實一直喜歡的是CMU的MSCF項目,因為我在世畢盟的mentor?以及intern時候的上司都來自這個項目,我覺得他們都非常優(yōu)秀,所以一直都把這個項目作為我自己的Dream School,但因為學校的秋季成績是1月中旬才出,所以雖然準時提交了第一輪的申請但是一直到一月中旬才正式被審理并收到面試,面的感覺并不好(因為沒有好好按照世畢盟的要求做好充足的準備,捂臉),但佛系的我沮喪了一會兒也就沒再傷心了,最終還是非常開心的如愿收到了錄取,倒是之后面Princeton校友面的時候被校友好好“教訓”了一波有點難受,這也是后來決定去Princeton的主要原因。
準備過程與建議
其實在大三才有了申請MFE方向的想法,一直到大四上才確定:恩,要先讀一個?MFE項目。所以相比于很多大一大二就下定決心做量化的同學相比,我的申請規(guī)劃中規(guī)中矩,到了大四甚至有點趕。
01選課
選課方面因為自己的專業(yè)方向偏向數(shù)學和計算機,所以申請需要的課程倒是不用特別擔心,學期選課前都會把自己的想法和mentor一起討論,按照MFE的先修課要求完成必須上的課程的同時再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也就差不多了。我個人認為打牢基礎還是很重要的,最近就發(fā)現(xiàn)很多基礎的東西好久不用全忘了,只能重新再撿起來。很多大神可能沒有這樣的苦惱,但作為一個智力普通記憶力甚至低于average的學渣,就很多時候會懷疑人生思考學了有意義么反正會忘的。回頭來看,覺得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與其懷疑人生不如重新調(diào)整心態(tài),比如有些課程比較像字典,因為課程難度等原因只是粗淺的介紹,那么這種課的知識忘了是很正常的再查一遍就好了,另外一些課程比較深入,建立起了自己的邏輯體系,這樣的知識相對扎實,但長久不用依舊會只有粗淺的映像,但這些往往能幫助你很快的重新習得這些知識。GPA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平時還是應該盡量學好所選的課。另外,因為畢業(yè)要求等原因,可能會選一些不感興趣且當時覺得沒有用的課,但我之前上課的時候一個教授是這么說的,你生活中和工作中可能最多只會用到你大學學的30%的知識,但是你不會知道是哪30%。我深以為然。所以大家如果遇到比較枯燥又必須上的課程一定要多想些辦法,盡量去克服。
02實習
實習方面,我做過一段偏quant developer的part-time intern和一個summer的software intern。相比于暑假的software intern,我更喜歡那一段part-time,做的東西相對更有趣一些,至今都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和兩位非常棒的mentors和managers共事。當時的經(jīng)歷讓我產(chǎn)生了想成為像我manager那樣厲害的人以及去看看他看到的風景的想法,所以也直接影響了后面做出申請MFE的決定?,F(xiàn)在回想起來感覺自己還是差的挺遠的哈哈哈,可能這輩子也達不到那個高度,也沒機會再回到那個組了,但是頹廢的時候還是會讓人振作起來去努力做那些不想做的事情(比如:背單詞,寫文書,哈哈哈)。相比于很多其他的candidates,我的實習經(jīng)歷是比較少的,我是建議同學更早的開始去做實習并且多做幾段,可以遇到一些很棒的前輩找到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03標化考試和文書
標準化考試和文書方面,因為是大四上才完全確定要申請,又因為實習占據(jù)了比較多的時間,所以我的GRE考的很晚也幾乎沒怎么準備,最終也只有324分。建議大家還是盡早準備比較好。文書的第一稿感覺很重要,我的第一稿自己前前后后弄了一個月,聽完世畢盟的申請指導課后思考了一下自己的各種經(jīng)歷,結合著指導課程中的一些方法寫出來了第一版,因為整體構思還行,所以基本上也就再改了一稿就差不多了。這里的建議是多和世畢盟指導小組討論,多和朋友討論,如果和教授關系好,也可以和教授討論,胸有成竹后再一鼓作氣的完成效果會很好。
關于世畢盟
很感謝我在世畢盟的培訓師和mentor?一直以來的幫助,非常helpful,在加入GGU之前自己其實對整個申請時間規(guī)劃及選校項目了解的很少,我一直很疑惑這個專業(yè)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背景,在世畢盟培訓師和mentor?的幫助下我逐漸對各個項目有了深入的認識,對硬件要求也有了更準確的理解,同時也從自身出發(fā)找到了比較適合自己的一個定位和規(guī)劃。申請季中,文書其實是我很頭疼的一件事,但是世畢盟的申請培訓課程以及和mentor的交流給了我很多靈感,以及mentor的多次修改建議、GGU Native的潤色打磨也很有幫助。再到拿到面試后的世畢盟Mock Interview也是很好的資源,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檢查漏洞提升自信。
總之,很開心這段旅程有世畢盟的陪伴,如果將來有一天我突然想再申請Ph.D.我一定還會再次選擇世畢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