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造“寒冰之刃” iGame RTX2070 Neptune OC體驗

前言
?
自從英偉達的Boost 4.0技術隨著20系顯卡一同發(fā)布,顯卡核心頻率會隨著核心溫度得到更加精準的控制和提升,通俗點理解就是更加精準的“官超”。
為了維持更良好的性能釋放,各大非公廠商就要在散熱上狠下功夫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中占住一席之地,以至于在這一代又冒出了許多能壓彎PCB的三槽大散熱來獲得更好的溫度表現(xiàn)。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款比較特殊的顯卡,來自七彩虹的iGame RTX2070 Neptune OC,代號水神,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搭載一體水冷散熱的RTX2070顯卡。
按照慣例,我們先來開箱,再結合我將近一個月的使用體驗來了解下這款水神。
?
開箱
?
收到快遞第一反應,包裝這么大?!是不是發(fā)了兩張顯卡給我?

拆完包裝發(fā)現(xiàn)真的非常巨大,外包裝一脈相承的可變色涂料,不同角度能折射出不一樣的色彩,頂部是iGame和Neptune系列LOGO
至于包裝有多大我放8根內存上去你們參考下,背面是關于一些特點的描述下面會一一講到。





祖?zhèn)魈厣萁z刀+手套套件沒有落下,還配備了一條一分二4pin風扇線以及一分四ARGB拓展線用于5VRGB同步,購買的時候需要注意自己主板支不支持。

鍛造基礎:選材用料
?
正所謂好鋼鑄好刀,堆料能不能造就好顯卡這一點不得而知,但好的顯卡用料一定不差這是必然!
先來看外觀,拋開設計語言不談,水神大面積使用了金屬材質來用于顯卡之上,正面一整塊拉絲鋁板做工非常精良,邊緣部分處理的細膩不割手,配合右側渦輪風扇的CNC高光邊框,相比起使用傳統(tǒng)塑料作為邊框的顯卡,整個正面看上去更有質感以及分量感。
上下兩邊運用了切割設計將顯卡的線條感和力量感進一步突顯出來。說實話,即使這是一張單渦輪散熱不帶一體水冷的顯卡,這種用料和設計語言,我個人還是很樂意買單的,我之前的帖子里也吐槽過,現(xiàn)在DIY廠家的高端產品更應該去注重做工質感上的提升,而不是無腦堆RGB。







而金屬背板已經是高端顯卡標配了,除了科幻感很強的Neptune藍色LOGO外點綴外,并沒有在背板做太多文章,所以這張顯卡個人覺得還是選擇機箱豎插更為合適。




看完外觀用料,我們再來聊聊內部用料,首先要了解老黃公版2070的供電配置是6+2項供電,這種供電配置已經是足以滿足2070小超高負荷運行了。
許多高端非公版為了更好性能用上了8+2項供電配置,而通過資料查詢,得知2070 Neptune 喪心病狂的直接沿用了與2080水神相同的10+2項供電。
這里我不想給大家贅述太多硬核的供電知識,所以就不做進一步拆解了(心疼卡,怕拆壞了),大家知道好鋼鑄好刀便足以。


鍛造晉級:火力與淬火
好的用料沒有足夠的火力也難以發(fā)揮出其實力。
所以水神2070也直接沿用了水神2080的雙8pin供電,以保證更充足穩(wěn)定的供電。

用料有了,火力也有了,但一把好刀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在于淬火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最考驗鍛造師功力的地方。

讓我們來看看七彩虹這位“鍛造師”在這張2070上都下了什么功夫。
?
作為一名硬件愛好者,在沒拿到卡的時候我就上techpowerup查找了2070的所有bios,畢竟是一張一體水冷卡,如果因為功耗墻限制了其性能就沒意思了,一番對比過后,下載了最高能調節(jié)到269W功耗的bios做好提前準備。

卡到手后趕緊打開GPUZ看了一眼bios,最大200W,正準備刷bios想起一鍵超頻按鈕,隨著一聲清脆的起爆,重啟后最大功耗赫然來到了300W!這比一般2080的功耗墻都高了,這又引入了另一個問題,這么高的功耗上限,散熱能不能讓Boost 4.0最大限度發(fā)揮好呢?


看到水神核心散熱部件240一體水冷,開箱時看到這個預裝好的風扇就一股滿滿酷媽的感覺,連同冷排的ARGB效果,基本可以確定是與售價899的G240S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再加上顯卡正面渦輪對顯存和供電的輔助散熱,這般配置經過iGame的鍛造研磨,究竟能迸發(fā)出怎樣的利器呢?



刃風凌厲
傳統(tǒng)風冷顯卡想要獲得更低的溫度無非是手動提高風扇轉速,但相對應來的的風噪就非常巨大,而水神可控的是渦輪風扇的轉速,兩個冷排風扇則是通過4pin接口連接主板經行調節(jié),這樣可以根據用戶需求來自由調節(jié),如果想要保持靜音,設置成自己接受范圍內的固定轉速便可,想要獲得更好的降溫效果則反之。
因為GPU核心導熱效能比CPU來的有效得多,使用水冷降溫收益非常之高,即使是兩個120風扇拉滿也遠比風冷風扇拉滿來的靜音得多,為此下面大家最核心的溫度測試,風扇轉速固定為不會有明顯噪音的1200轉,更貼合日常使用,也不會有風冷高溫時風扇突然起飛的情況出現(xiàn)。

相信購買了七彩虹顯卡的用戶都不會放著一鍵超頻不用,烤機就使用打開一鍵超頻進行Furmark十分鐘測試,
因為Boost 4.0的作用,頻率能在50度以下維持最高1935mhz,最高溫度控制在了51度以下,頻率也在1920 1900之間波動,根據以往玩顯卡的經驗,一旦GPU溫度超過60度,Boost頻率會大打折扣,一體水冷的加入讓溫度和頻率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測試時也始終聽不到明顯的風噪起伏。

那么在水冷的加持下,2070除了非常感人的溫度,還能迸發(fā)出怎樣的性能呢,下面我們進入“不服跑個分”環(huán)節(jié)
測試平臺:
CPU:英特爾 i9 9900K
內存:影馳 HOFII 4000Mhz
主板:華擎Z390 Phantom Gaming-ITX/ac
固態(tài):浦科特 M9PeG 512G
最好玩的游戲:3DMARK
先來看看默認與我手動超頻后的分數(shù)對比,分數(shù)較高的是超頻后的
TS模式下顯卡分數(shù)提升了18.9%,總分提高了16.9%

FSE模式下顯卡分數(shù)提升了15.7%,總分提高了15.4%

光追測試下顯卡分數(shù)則提升了15.8%

在跑分的時候我也順手記錄了下測試時的最高頻率,通過官方的iGameZone Ⅱ,我將核心頻率拉高了165Mhz以及顯存頻率拉高了1300Mhz。之前測試的時候試過最高2175Mhz是可以通過TS測試的,但是測試游戲時會不穩(wěn)定跳出,所以這里降為2160Mhz做測試。


可以看到GPU溫度最高控制在51度以下,當溫度超過50度后,Boost 4.0自動降頻率降至2145Mhz,整個測試下來頻率都在兩個頻率間波動,最大功耗來到了275W,但并不是顯卡的極限功耗,還有一點預留空間,如果我的室溫能再降幾度,相信還能有上升空間,那么問題來了,溫度OK 超頻OK,分數(shù)提升到了哪個階段呢?
我順手上網查了下2080的跑分,根據國內媒體PConline給出的測試得分,

某牌2080的TS模式顯卡分10534,F(xiàn)SE模式顯卡分12779。
水神超頻后的TS模式顯卡分10802,F(xiàn)SE模式顯卡分12777。
顯然在水冷的加持下,摸摸2080的屁股還是OK的,下面再放出娛樂大師在1080P下的跑分對比給看不懂3DMARK的玩家。


跑分歸跑分,實戰(zhàn)起來提升又有多大呢?
下面我就通過幾款自帶測試程序的游戲對比1080P,2K下的不同表現(xiàn)。
三種幀數(shù)表現(xiàn)分別是關閉一鍵超頻(GPUZ內Boost 1620Mhz與一般丐板2070頻率一致),開啟一鍵超頻,手動超頻。
先來看《孤島驚魂5》下的表現(xiàn)
1080P全高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122,132,144,超頻后分別提升了7.6%,15.3%

2K全高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88,97,105,超頻后分別提升了9.3%,16.2%,

雖然三者幀數(shù)都能達到非常流暢的水平,但手動OC后的最低幀比不OC的平均幀還要高,這種免費的提升需不需要還是讓看官們自己的需求來決定。放一個來自中關村2080的遠哭5測試。

《地鐵:逃離》
1080P Ultra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61,64,70,最大幀分別為106,120,150。
估計是測試程序的BUG,最低幀出奇一致的都在8上,要不是有光追測試,這測試程序真的要給吐槽死。

2K Ultra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48,51,56,最大幀分別為91,114,134。

再放一張2K分辨率下打開高光追特效與DLSS的測試成績

《蜜汁優(yōu)化:奧德賽》
來到育碧祖?zhèn)鲀?yōu)化集大成者奧德賽的測試現(xiàn)場。
1080P全高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70,76,80

2K全高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53,61,65,至于為什么說蜜汁優(yōu)化,你們對比下最低最高幀就明白了

《刺客信條:起源》
1080P全高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91,98,106。

2K全高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73,77,85。

《古墓麗影:暗影》
1080P全高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102,112,123。

然后我又手賤找了下2080跑暗影1080P的測試成績,
他們用的測試平臺是8700K+3200Mhz內存,不清楚是不是其他硬件拖后腿了。

2K全高特效下,平均幀分別為70,76,81。同樣翻了下其他家的測試,不得不感慨一下老黃的刀法精準。


每個游戲測三次,測試過程也是不簡單,但顯卡風扇1200轉速固定在那,超與不超噪音都一樣,完全取決于看官們的心情選擇,無非是40度和最高50出頭的溫度區(qū)別。
?
下面再秀一下這把“利刃”的劍光,喜歡什么顏色的劍光,自己用內功調就OK了(中二)!









總結
作為一名喜歡折騰的硬件愛好者,這張卡我個人確實挺喜歡,以至于寫稿時自己都覺得吹得有點過了(中二)。
但實打實的用料,超低的負載溫度,上限非常高的超頻幅度,極佳的靜音效果是確確實實的,在測試中你們也能看得出來。
但凡事都有兩面,在安裝上的不便利以及難度都大大增加,特別是黑粗硬的水冷管,彎折程度有限,而且有一點嚴重的就是長度不夠,冷排在機箱內的放置就非常受限,希望后面七彩虹能做出改進。
至于售價方面,與火神一樣的定價,來到旗艦級的價格定位,七彩虹給兩者的定位也非常明確,選擇哪個完全取決于是想要更低的溫度和靜音效果,還是更電競酷炫的外觀造型了,你會怎么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