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馬未都請孫越吃餃子,一共30個,孫越連吞3個,他急說:停手
一次,馬未都請孫越吃餃子,兩盤餃子一共也才30個,孫越連吞3個后,馬未都著急說:停手,吃餃子是有門道的。

孫越就不敢動筷,認真聽他說“門道”!
馬未都身價超過了100億,請孫越吃飯時,居然拿出了兩樣好東西,孫越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卻賺大發(fā)了。
馬未都拿出了2瓶的某臺酒,都是給馬未都私人訂制的,還是過年款。
給孫越倒上了某臺酒之后,馬未都說,今兒個咱倆不醉不歸,孫越一看是某臺,就說省著點喝,馬未都說不急,另外一瓶送給你。

孫越很不好意思,“這種事情,下了節(jié)目再說?!瘪R未都哈哈大笑,然后喝酒的杯子,居然是宮廷里面御用的角杯。
上面鑲嵌了不少的珠寶,都是黃金打造的,“把這么好的這么貴的杯子喝酒,估計沒幾個人了。”
孫越喝了一小口不過癮,又倒了一杯,小心翼翼地喝,生怕弄壞了杯子,據(jù)說這對杯子高達千萬的價格。
馬未都不愧是大收藏家,馬未都問孫越,你知道餃子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嗎?
孫越一問三不知,就聽老馬解答!
最早出現(xiàn)餛飩是在三國時期的月牙餛飩,但是后來在南北朝就被簡稱為了餛飩。

來到宋代之后被改名成為了餃子,在清朝就演變成為了我們所說的餃子。
服務(wù)員剛端上兩盤共30個餃子,孫越就狼吞虎咽連吃3個,馬爺趕緊喝止他:
“餃子不是這么吃的!”
孫越一聽就傻眼了,筷子伸到餃子前邊都不敢夾了,杵在那里進退兩難,特別尷尬。
馬爺見狀,就心平氣和地跟他說:
“小越越,先把筷子放下,讓我來告訴你老北京最地道、最講究的吃法吧!”
現(xiàn)在的餃子有3種吃法:水煮、隔水蒸、油煎,因為吃的方法不同,演變出許多種包法,最常見的有6種包法。
但是馬未都說吃餃子,分為4個步驟。

第一個就是5個5個吃,一共分為4次。
第一步先吃五個,孫越就吃了五個,馬未都不用這一步不能沾任何的配料,這叫做原汁原味,所以孫越幾口就悶了5個。
第二步是來點醋,開胃,此話一出,旁邊的保姆忍不住“噗嗤”一笑。孫越吃掉最后7個餃子后,馬未都又開始聊起來。
第三步是沾醬油吃,提提口味;
第四是沾辣椒油,加重口味,把餃子味道升華到新高度。
一看盤中的餃子一個都不剩了,因為孫越的胃口太大了,岳云鵬曾經(jīng)問過孫越:“你的體重是不是得有幾百斤?”

?“怎么可能,我只有兩百六十斤而已?!?/p>
而岳云鵬則開玩笑地表示:“一只腳200斤,兩只腳不就400斤嘛,所以差不多也就500斤了。”
孫越這體重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很好笑的梗,孫越自己也并不在意。?
所以馬未都看到孫越吃得多,就說別家后廚還有呢,今天的餃子管夠。
煮餃子的時候,餃子煮漏了,千萬不能這么說,不吉利,得說“糧倉撐爆了”,寓意著一個好彩頭。
盛餃子時,要說“元寶入庫”;吃餃子時,要說“口納百?!?。
萬萬沒想到,簡單的一頓餃子,竟然也蘊含著這么多學問。

至于馬未都所講述的,吃餃子的四部曲,不知道是真有其事,還是節(jié)目效果。
馬未都又問孫越,南北方的餃子有何不同?
孫越說差別很大,餃子皮不同。
南方人包餃子的皮一般都是超市現(xiàn)買的,很少有人會自己搟皮,一來沒那技術(shù),二來也麻煩。
北方人則不同,這是他們的看家絕活,自己搟的皮吃起來才帶勁兒,去外面買的皮總覺得差點意思。
餃子的煮法不同。

先說說北方人,他們的餃子一般是直接下鍋煮,然后控干水分撈出,搭配自己調(diào)制的各種蘸醬。
而南方人煮餃子一般都帶湯,而且煮餃子還會搭配其他配料,有點類似煮面條那樣,或者干脆直接做成鍋貼,像北方人那樣吃不習慣。
不過,岳云鵬的搭檔孫越可太能吃了,凌晨三點鐘吃了一大碗餛飩,一大碗肉加湯全部光盤。
一點兒湯都不剩。
孫越還和好友吃了幾十串的烤串。吃完已經(jīng)是凌晨四點半,想著還有四家拉面館,孫越就又起身前往了!
可是肥胖之后,都是苦惱啊。

郭麒麟開著跑車說要搭孫越去玩,可是怎么也坐不進去,因為跑車的空間太小太窄了。
孫越的體型比較大,根據(jù)他自己的透露,體重在最重的時候,可能高達350斤,甚至更重。
所以孫越后來買了SUV的奧迪6系,不僅空間大,而且非常舒適,關(guān)鍵是坐下去還靈活。
網(wǎng)友說:有錢買車,也不行啊,體型不允許,不過確實能省錢。

所以按照孫越的飯量,馬未都那兩盤餃子真的不夠?qū)O越一張嘴的,他說自己能吃一百多個左右,真的不敢相信。
你們一次能吃多少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