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喜歡你,就像春天的熊?!?br/>在豆瓣上看到這句話,不知覺的勾起了我對《挪威的森林》的回憶,依稀記得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是高二,少年青春期對性的懵懂與渴望加上村上對性的不避諱描寫,可能是我到第二次看這本書之前對這本書還有較深印象的原因。
我想我的確對這本書有較深的感情,所以我大致瀏覽了一下其他讀者的評論,喜歡這本書的人對這本書贊不絕口,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的讀到一些能豐富自己的內(nèi)容。給這本書打較低評分的人給出的理由無非幾點——對性的描寫過多、一個男人怎么可以同時愛兩個女人等等由傳統(tǒng)思想主導的道德與倫理性質(zhì)的問題。
先來談談“一個男人怎么能同時愛兩個女人”這個問題。其實書中不止渡邊一人對多個異性懷有情感。直子同時在木月和渡邊中抉擇;綠子愛著男友,也愛著渡邊;永澤更不必多說。我想,這其實并不是多么嚴重的問題,也并非什么罪過,只不過是大千世界里司空見慣之事,就像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里蕩舟于美麗的湖面,我們會既覺得藍天迷人,又會深感湖水多嬌——二者同一道理。對此我認為縱令聽其自然,世事的長河也還是要流向其應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盡人力,該受傷的人也無由幸免,所謂人生便是如此。我這么說并不是想為渡邊開脫,渡邊即使最后傾心綠子,但囿于直子,就算是直子對他一直未曾有過回饋的情況下,他也明確的向綠子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我覺得渡邊能做到這一步便足夠了。對比《神雕》中的郭芙,玩弄武家兩兄弟感情卻不覺有過,甚至視之為理所當然,渡邊的做法不知好了多少倍。我愛過直子,如今同樣愛他,但我同綠子之間存在的東西帶有某種決定性,在它面前我感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力量,并且恍惚覺得自己勢必隨波逐流,被迅速沖往遙遠的地方,在直子身上,我感受到的是恬靜典雅而澄澈瑩潔的愛,而綠子方面則截然相反——他是立體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動,在震撼我的心,我心亂如麻,不知所措。若在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直子并未死去,渡邊最終不得不在綠子和直子之間做出選擇,是的,他深深地愛著兩個女人,或許很多年后,渡邊還是逃不過“朱砂痣”與“白月光”的命運,另一個始終會成為少年的遺憾,但我想渡邊一定會以誠對待它所選擇的那一位,一生一世。
接著談談對性的描寫的問題。由于村上的寫作手法,讓這本書早早地在中國背負了“小黃書”的罪名。若以現(xiàn)在較為成熟的視角來看這一點,或許我會認為這樣描寫沒有不妥。性和愛是分不開的,不論再如何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就算將之視為洪水猛獸,他都是我們談論愛時擺在我們面前逃避不過的話題。況且,《挪》還遠遠沒到黃的程。我喜歡《挪》里對性的描寫,那是不慘雜任何肉欲的描寫,村上使出渾身解數(shù)將其描繪的唯美無比,每一次關(guān)于性的描寫都是為了烘托出人物的情感,我能感受到直子想努力忘掉木月、改變自己、回到渡邊身邊的那熾熱的心,也能感受到綠子對渡邊那種烈如驕陽般厚重又干凈的愛……太多太多,每次感受到他們這純粹的愛,我都會感嘆愛能迸發(fā)出的驚人的力量。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來說,適量的性描寫或許也能代表時代的進步,總不能但凡沾一點對性的描寫就草草將其標榜淫穢讀物的標簽吧。我們總歸得跟著時代進步,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討論了其他人的觀點,我也該來總結(jié)一下我自己的體會了。
《挪》確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但可惜很多人僅僅奔著對“小黃書”的新鮮感囫圇吞棗似的匆匆看完這本書,這確實是一種遺憾,不止對讀著來說,對這本書也同樣如此?!杜病穼ξ襾碚f,是對愛情觀的重新打磨,對生死觀的啟蒙,對自我意識的再度探索與對人生意義的再次追尋。書中對現(xiàn)實充滿絕望的幾個人——直子,綠子的姐姐,永澤,甚至初美。有人認為直子的一切結(jié)果都是自作自受,但或許是我還年輕,亦或許是我還對直子這一人物形象抱有憐憫與同情,我始終覺得直子一直在為回歸正常人做努力,但奈何木月和她感情太過深刻,最終還是適應不了沒有木月的生活,選擇和木月一同離去,盡管渡邊如何拼命的向那縷夕陽奔跑,也改變不了太陽注定落山的事實。我想永澤是書中對現(xiàn)實最為絕望的一個角色,他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希望,所以以同一程序不斷勇往直前,而自己卻是原地徘徊,內(nèi)心空虛,得不到救贖,看似對一切毫不在乎,其實內(nèi)心充滿焦慮,急切的想要做出什么得到認可,這種認可不同于廣義上他人對自己的肯定,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肯定自己,近乎給自己灌輸洗腦的觀念,他必修要通過這一系列的反饋來讓自己認為自己是對的,好將機械化的“努力”繼續(xù)執(zhí)行下去,這樣的絕望讓他即使能感受到身邊值得珍惜的一切,也不敢將其握在手中,他害怕,所以他選擇游戲人生。我也害怕,害怕身邊有似永澤一般的人,我想我對生活的態(tài)度更像渡邊,以一種“佛系”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可以對生活中事不關(guān)己的事毫不在意,在乎自己所在乎的。對生活、學業(yè)、戀愛做出努力,但不強求一定要獲得什么,可以有壓力,但不焦慮,一切以自己的主觀感受為前提,愛自己所愛,想自己所想,這便是我向往的生活,我所向往的人生觀?!拔易砸詾樯鷣碇两袷冀K以誠為本,對任何人也未曾文過飾非,時刻小心不誤傷任何人”,或許我不需要去做到對任何人也不文過飾非,也不需要時刻小心不誤傷任何人,但以誠待人,并以誠待己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那么人生有什么意義呢?這個放在任何時代任何時候拿出來談論都不會顯得突兀的話題,在這本書里也被村上以一種微妙的角度提出供讀者思考。或許,我們努力許久所換來的還算理想的生活,會在未來某一時刻因為一次偶然的事件悄然打破,生活變得零零碎碎,怎么都湊不成一塊,盡管我們?yōu)榛貧w正常做出許多努力,但最終還是徒勞,當現(xiàn)實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能怎么辦?我不知道。
“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的陰影一步一步地入侵生命領地,等察覺到的時候,已經(jīng)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見了,那樣子,連周圍人都覺得我與其說是生者,倒不如說更是死者。
”我隱隱的感覺到村上想要借這本書表達一些自己對生死觀的見解,我看到這些文字也為之一振,但我對之還是懵懵懂懂,不能說有很深的理解,我想這是缺乏必要的經(jīng)歷所導致的?!盁o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并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的軟弱無力——我形影相吊地傾聽這黑夜的濤聲和風鳴,日復一日的如此冥思苦索。”是的,這種悲痛排遣不了,也無從排遣。但我想,生的人對死最好的面對方式便是更好的生,人生便不過如此。我想,或許多年后我還會再此抱起這本書再度品味,彼時的我或許就能更多的理解村上所想表達的意思了吧。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只可愛的小熊,渾身毛活的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他這么對你說:‘你好,小姐,和我一塊打滾兒玩好么?’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天,你說棒不棒?”
我就這么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