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無名無姓?我的名字就叫僧志南?。ㄒ曨l解說稿)
誰說我無名無姓?我的名字就叫僧志南!
朋友們好,今天我要說的這個人現(xiàn)在誰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生活經(jīng)歷怎樣?只知道他生活在宋朝,是寺廟里的和尚,和尚還稱僧,他的法號是志南,因此后人稱他僧志南。
他只留下了一首詩,還沒有名字,后人稱絕句。(絕句是古詩的一種體裁,就好比記敘文,散文等……我把絕句解釋成絕美的詩句,不知合適否?)
詩的首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短篷指小船。
杖藜是藜杖,藜是一種植物,長老后可做拐杖。
首句意思:我在參天古樹的濃蔭下,系了小船,拄著虬曲的藜杖,慢慢走過橋,向東盡情去欣賞美麗的春景。
詩的第二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飄飛的細(xì)雨只是輕輕粘在衣服上,卻舍不得淋濕我的衣衫,細(xì)小的雨珠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迎面吹來的春風(fēng),帶著楊柳嫩綠枝芽的氣息,無一絲寒意,真叫人心曠神怡。
有參天古樹有濃蔭有山有水有船,還有朋友藜杖扶著我,迎著東風(fēng)游玩,這雨這風(fēng)這花這樹是那么善解我意,更不用擔(dān)心游累了回不去,那古樹下的小船一直在等我……這一切的一切也許就是僧人眼中的禪意吧!
從寫法上講:杖黎扶我,應(yīng)該是我 扶杖藜,這里是擬人化的寫法,把杖黎寫成了我的朋友,在美麗的春景里和好朋友一起出游更突出了景美心情更舒暢。
過橋東,東是生命,東是春天,東更富有詩意。
后邊寫春雨春風(fēng)的句子與杏花,楊柳結(jié)合,重點放在欲濕和不寒上,比用細(xì)雨,和風(fēng)更生動形象。
每行詩都是一幅春景圖,整首詩看似淺顯的詞句實是經(jīng)過精心的錘煉,因而韻味十足,體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原文: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粘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一首小詩,流傳了千百年,也把僧志南的名字載入了中國詩史!
謝謝您的點贊和關(guān)注!我們下期見!
????????????????????????寫于2023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