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除開生死,有所改變

老家的一位鄰居阿姨去世了,就在昨天晚上。很突然,大概是腦梗或者心臟類疾病,大體上并沒有表現(xiàn)出“命有此劫”的特征。所以當(dāng)家人把這個消息告訴我時,一時愕然無語,腦海中卻浮現(xiàn)出小時候與她兒子一同去肯德基的場景,深刻又清晰。
嚴格來說,與這位阿姨的交集不過點頭,與她兒子也只是未能維持的幼時情誼。寫篇文章用以緬懷,一來太費周折,二來實則憋不出這么多的語句??墒锹犅勗?jīng)熟悉的人在某個時間點不經(jīng)意逝去,總有一種荒謬到可笑的現(xiàn)實感。歷經(jīng)磨難才有這五十有余的年紀(jì),死亡卻是霎時轉(zhuǎn)瞬,當(dāng)真好不“驚喜”。
生而為人,免不得參與到流言蜚語之中。而已然逝去的這位阿姨,當(dāng)年就曾是“輿論”的臺風(fēng)眼。和著鄰里街坊說閑話的,有她。背著鄰里街坊說他們閑話的,還是有她。從她嘴里傳出的閑言碎語,完全夠得上一本“鄰里秘史”。當(dāng)年她就像是柯南,走到哪里,那里勢必就會爆發(fā)一場的慷慨激昂、言辭激烈的“死亡批判”。
饒是如此,當(dāng)?shù)弥ナ赖哪且豢?,所有人都是同樣的唏噓不已。不單單是因為失去了某一時刻的“戰(zhàn)友”,更多的是感慨,是映射,是那個年齡段相互間的共鳴。所有的過往交集、抵觸矛盾,在死亡面前煙消云散。大家都把她看作朋友,即便她嘴碎長舌,哪怕她搬弄是非。然而當(dāng)需要傾訴,卻又會不約而同地找到她。這就是鄉(xiāng)下人的情感維系,幼稚簡單卻真摯。
除開生死,我們渴望一切都可以順著心意。工作安逸,薪資成直線上升趨勢。身體健康,家中父母老人能夠長命百歲。愛情美滿,戀人對自己不離不棄死心塌地……可這所有的祈愿,隨時有可能被死亡擊垮。不知道該說幸運還是不幸,生活在這方天地,頭頂無時無刻都籠罩著死亡的陰影。上一刻還因為他人逝世而長吁短嘆,下一秒?yún)s又成為別人仰屋興嗟的對象,戲劇性十足。可惜,社會不是劇場,人生也不是演戲。
一位熟識的人去世,可怕的不是個體的消逝不見,而是對她曾經(jīng)的記憶化成了碎片。免不了“兔死狐悲”,亦有頗多感慨后怕。所以,有限的時間里,對家人好一些。交流多一些,態(tài)度好一些。對我自己說,也對需要有所改變的朋友說。
最后,還有一件事。思來想去,決定放棄《細數(shù)》系列——今天最后一期。剛好B站也發(fā)布了低創(chuàng)聲明,這是個好的契機。怎么說呢,對于我這種喜歡“自我欺騙”的人來說,粗加工的視頻就是一塊擋箭牌,說服自己不用構(gòu)劃視頻流程,不用考慮觀眾喜歡什么,不用去想梗,不用去解決這一切的一切——很舒服很容易,可太舒服太容易了。所以雖然現(xiàn)階段播放量很低,也有不少小伙伴可能不太喜歡,但我以為還是得有所改變,有所堅持。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