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游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作者:楚河、任宋丹
轉載請注明來源

窮游是近幾年來一種比較時尚的旅游方式,簡言之就是沒有錢還要旅行。而大神一詞,對于玩游戲的人來說一定不會陌生,它是一個網(wǎng)絡用語,就是指神一般的人物,對某件事經(jīng)驗十分豐富。而這兩個看似充滿現(xiàn)代感的詞,在一位古人身上卻搭配的極其貼切,徐霞客這位窮游大神簡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徐霞客家里面本來是很富有的,祖上都是讀書人,算得上是書香門第,家里人對他也是頗有期望,所以他的本名徐弘祖大概是這個由來吧。徐霞客是他的稱號,但大家習慣這么叫他。
徐霞客的父親生前十分喜歡旅游,喜歡到處走走看看,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徐霞客受他父親影響,特別喜歡讀關于地理、歷史和探險、游記類的書籍。徐霞客家推崇以書為師,祖上專門修筑了一座樓來藏書,名叫萬卷樓。這可把幼小的徐霞客美壞了。徐霞客從小就很聰明,能夠過目不忘,而且讀書的速度飛快,家里的書根本不夠他看。所以,年紀輕輕的徐霞客就在家里一邊讀書,一邊還到各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把書換過來。白天漂漂亮亮地出門,晚上光著膀子回家。家里人也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
“回來啦?”
“嗯,回來了?!?/p>
“又看見好書啦?”
“是啊,這本書太棒了。”
“我猜這本書應該是一套,而且是精裝的?!?/p>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為今天你比平時脫的干凈。平時拿衣服換書,光上衣就行了,今天這不就剩褲頭了嗎?”
除了讀書之外,徐霞客還會發(fā)表一些感言來彰顯自己的出眾氣質。有記載說,他十歲時的某天,徐霞客正在看書,突然間就笑了起來。
徐母若有所思地問道:“你不會是在看笑話大全吧?”
“不是,是這書的作者太有意思了。他說全國有九州五岳,而他自己已經(jīng)走完了八州,攀登了四岳。這個人實在不給力?!?/p>
母親都聽愣了,心里想:“不知道人家那是謙虛嗎?”
只見徐霞客繼續(xù)自說自話:“要是我,非要游九州、登五岳不可?!?/p>
母親很慈祥的看了看他說:“給我好好看書!”
徐霞客有想法,愛看書,還過目不忘的特點,讓家人們十分欣慰,全家都覺得他未來仕途有望??尚煜伎蛥⒓恿丝荚嚭螅瑓s出乎意料地沒有考上。不過也是,如果考上了,哪里還會有《徐霞客游記》這部著作呢?
在明代,知識分子要做官,也是通過考試來選拔的,正所謂學而優(yōu)則仕??婆e考試的范圍是讀儒家經(jīng)典的四書五經(jīng),而且有一個硬性的規(guī)定,所寫的文章必須遵循政府規(guī)定的八股形式。按照《徐霞客游記》的文體可以推測,徐霞客最擅長寫的文體應該是日記,這跟八股文的要求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所以很多人推測徐霞客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考試落榜的。
考試沒考上,給少年徐霞客增添了一個煩惱,以后長大了該做什么?要往哪方面發(fā)展呢?經(jīng)過深思熟慮,徐霞客覺得自己還是需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最終他決定專心去旅行。要是在現(xiàn)代,聽到這個決定的家長肯定跳起來,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應該以學業(yè)為重。在古代其實效果也是一樣的。所以當徐霞客做出這樣的決定時,不難想見,他的父母也肯定經(jīng)過了一番心理斗爭,但最終他的父母卻并沒有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徐霞客,他們只是單純的愛著自己的孩子。母親對他說:“志在四方,男子事也。你去外面游歷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不要因為我在,就像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庇谑?2歲的徐霞客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旅程。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離開了家鄉(xiāng)。也正是因為徐霞客偉大的父母,我們才有了后來的徐霞客。

明朝沒有什么快捷的旅游交通工具,徐霞客一生所到之處,基本都是靠兩只腳走出來的。所以,前文我們提到的一位在文學地位、政治地位兩手抓的重量級任務錢謙益就曾為徐霞客寫過一個傳,其中評價道: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饑數(shù)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shù)百里,凌絕壁,冒叢箐,扳援下上,懸度綆汲,捷如青猿,健如黃犢。
也就是說,徐霞客出行,有時是帶著一個奴仆,有時是跟著一個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從來不帶多少行李,連吃的都不帶;必要的話,他可以幾天不吃飯,路上遇到什么就吃什么。跟著他一起旅游的人,得長多大能耐。路上看見水果了,老徐就得說:“看見沒有?這水果能吃。”路上碰見野雞了,“看見沒有?這雞也能吃。”看見水里有魚,“看見了嗎?這魚也能吃?!甭飞吓鲆娎?,旁邊人問:“這個能吃嗎?”“能吃~你盯著它別讓它跑了,我先去趟廁所。”歷史上的徐霞客自然不會這么沒義氣,但據(jù)說徐霞客跑步的耐力確實異于常人。如果吃飽了,他能徒步跑幾百里。沒有他去不了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壁,踏過叢生的竹林,地上左右攀援,空中橫渡山谷,對他來說就像拿繩索打水一樣簡單。敏捷得像只猴子,強健得像頭小牛。這就是錢謙益對他的評價。
在徐霞客沒有正經(jīng)工作的前提下,這樣不停旅游,原本還不錯的家庭條件也撐不住了,所以貫穿在徐霞客漫長旅途中的關鍵字,就是“窮”。晚年的徐霞客在最后一次旅行當中,遇到了一位靜聞和尚。這個和尚想去雞足山,兩個人一拍即合,決定結伴而行。靜聞和尚手里面有一部自己用鮮血寫就的《法華經(jīng)》,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把這部書拿到雞足山去供奉。徐霞客是當月的十九號出發(fā)的,當月三十號他就寫了一篇日記,“是日復借湛融師銀十兩,以益游資。”剛出門11天就開始向別人借錢,這也算是窮到一定份兒上了。當然,這既不是他的第一次借錢,也不是他最后一次借錢了。等湊齊了錢,他們繼續(xù)前往雞足山。
但老天總是愛開玩笑。崇禎十年,徐霞客一行人在湘江遇見了盜賊。當天晚上,徐霞客和靜聞正湘江泛舟,忽然來了一群盜賊,船上的人一開始就都跪在那里求饒,結果盜賊們哪里聽他們解釋,左砍右劈,大伙和徐霞客一起二話不說先把行李扔到水里了,接著跳入水中,被別船上的人救了后才發(fā)現(xiàn)小伙伴們都沖散了。徐霞客心想,“我的小伙伴怎么一個也找不著了?這我以后跟誰借錢啊?"沒一會兒小伙伴們又聚在了一起,大家都活著,彼此相互問候,徐霞客很開心:“你們沒死???”大家伙也很客套:“放心吧,你還沒還我錢呢,我死不了?!?/p>
劇情雖是瞎編的,但遇盜后,徐霞客一行確實沒錢了。好在此處離衡陽城不遠,老徐在那里有個朋友叫金祥甫,一行人下了船便直奔金家去借錢了。
“今日前來,實在是多有打擾。”
“你我就不用如此多禮了,不知有何難處?”
“沒別的,我們這不正窮游呢。結果游得太窮了,我們就想借點錢?!?/p>
“哎呀,什么我都能幫你,只是一時間拿不出錢來借你?!?/p>
“沒關系,我們不著急,慢慢想辦法吧?!?/p>
徐霞客這一幫人就在金家給住下了,美其名曰想辦法,但是期間他們還不忘出去玩了幾趟。估計這段日子里,金祥甫籌錢的積極性可能特別高,果然沒多久,金祥甫就從互濟會籌了點錢,這才借給了徐霞客他們。于是他們繼續(xù)趕路,繼續(xù)向雞足山進發(fā)。
然而,在湘江遇盜中,靜聞和尚受了傷,一路走來傷勢更加嚴重,不久后便死在了路上。徐霞客不禁悲從中來,焚化了靜聞,并立志要把靜聞和尚的骨灰?guī)У诫u足山。
在接下來的旅程中,老徐的朋友圈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他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在這些熱心朋友的幫助下,徐霞客終于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到達了雞足山。隨后把靜聞和尚的骨灰藏在了那里。不過他知道,雞足山就是他旅行的最后一站了。
眺望山下的美景,徐霞客長舒了一口氣,多年旅途的艱辛,早已使他的身體不堪重負。但此時他的臉上沒有悲涼,有的只是欣慰的笑容,“旅行大概都是有終點的,就像人生一樣。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種活法,但一定要找到一個活著的意義,我想我應該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