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印加的建筑
印加,領(lǐng)土以安第斯山脈為脊梁,包括現(xiàn)今秘魯,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三國全境以及哥倫比亞、阿根廷和智利的一部分,總面積200多萬平方千米,南北長達4000千米。人口約600萬。國家在13世紀崛起,15世紀中葉統(tǒng)一,16世紀初最發(fā)達,大約100年后,1533年被西班牙侵略者滅掉。
印加文化是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最發(fā)達的。印加文化、瑪雅文化和阿茲臺克文化等有傳承或交流關(guān)系,但也各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印加人信仰多神教,以太陽為主神。太陽是造物主,月亮是太陽的妻子,宇宙之母。政教合一,王族是太陽的后裔。在首都庫茲科有一座太陽貞女廟,除了王家和1500名貞女之外,還有太陽神、月亮神金星、和昴星等星宿神的殿堂。雷、電、霹靂是太陽的仆人,在廟里陪侍太陽神左右。
印加人擅長建筑工程,被西班牙人稱為“印第安工程師”。印加全國遍布石板驛道,總長度達幾千公里。早期的房屋大多用毛石建造,以黏土或瀝青墊縫,后來石工技藝大進,紀念性建筑和宮殿用大石塊壘墻,石塊可重達幾十至上百噸重。石塊外形極不規(guī)則,為多邊形,但輪廓明確肯定,相互間咬合緊密。有些用熔化的鉛計灌縫,甚至有用金箔或銀箔做墊層的。作為軍事強國,國土上遍布堡壘,建筑成就很高。首都庫茲科附近的薩克沙瓦曼堡(意為“帝國雄鷹”),在一座小山上,占地4平方千米,建于1400 ~ 1508年。朝堡里的一面地形十分陡峭,易于防御,只建了一道400米長的城墻。堡外的地形寬闊平坦,易遭敵人攻擊,所以造了3道城墻,每道高18米,長達540米 以上。一共突出66個尖角堡,更加易守難攻。所用的石塊,有大到8米 x4.2米 ×3.6米 的,體積121立方米,重達200噸。這樣的工程是在沒有鐵器、沒有吊車之類的情況下做的。圍墻內(nèi)有3座塔樓,布局互成三角形,近中央的一座是印加王的行宮,為圓形,臺基呈放射式多角形,塔樓內(nèi)有溫泉,由地下管道從遠處引來。另一座塔樓平面呈正方形,是駐防軍用的。塔樓的地下有迷宮一般的暗道。這座堅固的堡壘是拱衛(wèi)庫茲科的堡壘群之一。
住宅通常為內(nèi)院式,臨街不開窗。因為墻體厚,所以多利用來做許多深深的壁龕,存放什物。屋頂不會用拱或疊澀而用硬山擱檁,都用草苫,為防雨水而坡度很陡,雖廟宇也不例外。平民住宅多用土坯墻。
庫茲科 ?印加也是一個多建城市的國家,遍布全境。像瑪雅和阿茲特克一樣,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中心廣場建筑群,包括宮殿、太陽神廟、月亮神廟、糧倉等等。
印加人發(fā)跡于安第斯山脈南部的庫茲科盆地,建庫茲科城為首都,稱為“世界的中心”,海拔3416米,所以叫“離太陽最近的城市”。從1200 ~ 1533年,是印加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教育中心。
城中心有一個大廣場,可舉行群眾性的宗教儀式和狂歡節(jié)。
庫茲科城布局整齊有序,街道一律直角相交,把全城劃分為12個區(qū)。印加王宮、太陽神廟、貴族府邸等集中在一個區(qū)里。河流環(huán)繞,風(fēng)景優(yōu)美。
庫茲科的太陽神廟是印加最大的太陽神廟,位置在城中心,周圍有方形圍墻。正中大殿占地400米2,墻上滿貼金箔,所以得名為“金宮”。據(jù)一個記載說,殿中祭臺上有3尊神像,正中是造物主,他不但創(chuàng)造了大地,還創(chuàng)造了太陽和月亮。右邊是太陽神,左邊是月亮神,都用純金鑄成。另一種記載說,主殿供太陽神像,是一個向四面放射光芒的人臉,刻在一個巨大的金盤上,鑲著綠寶石等珠玉寶物。金盤占了整個一面墻,前對東門,早晨陽光射來,一片璀璨。主殿之后又有四座配殿,其中之一祀月神,月神是印加民族的母親,太陽神的妹妹兼妻子。她的臉形繪在一個大銀盤上,也占一面墻。其余3座配殿一座供星辰,一座供雷、電。另一座專供彩虹,畫在門洞一面的墻上,跨過門洞。
太陽廟范圍里還有一幢半圓形的建筑物,全用方石塊砌墻,裝飾著80c米 寬的金帶,嵌在墻里。
庫茲科的太陽神廟里還有一座“黃金花園”,地面覆金箔,鋪著金質(zhì)的草皮,花木也都是金的,其中散落著20多頭金綿羊和金駱馬,還用黃金做了牧人。
西班牙侵略者的這些記述或許有些夸張,但印加盛產(chǎn)黃金卻是事實,而且喜歡用黃金裝飾家具和建筑。西班牙侵略者1533年一到印加境內(nèi),立即大肆瘋狂掠奪,為了剝?nèi)〗ㄖ锷系慕痫棊Ш褪瘔K之間的金箔墊層,拆毀了幾乎所有的紀念性建筑。印加人把黃金叫做“太陽神的眼淚”,不想一語成讖,黃金使印加的建筑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流眼淚。西班牙窮奢極侈的巴洛克教堂,都是依靠從美洲掠奪來的財富建造起來的。
馬丘比丘 ??印加人在戰(zhàn)略要地筑造了大量城堡,其中現(xiàn)在最著名的是馬丘比丘(大約建于1500年)。馬丘比丘也是太陽神的圣地之一,貞女在這里獻身。
馬丘比丘在安第斯山脈兩個峭壁懸崖的山峰之間的鞍部。海拔2280米,馬丘比丘的意思就是“山巔的城堡”,地勢極其險峻、復(fù)雜。堡墻只有一個門出人,進了門,有一條臺階小道沿山脊曲折盤旋而上,貫穿全城。城內(nèi)分三部分,樹林、城區(qū)和廣場,另有一個農(nóng)耕區(qū)。由陡峭的梯田形成的農(nóng)耕區(qū)在南部,另三區(qū)在北,隔一片開闊地和廣場。一百多條城區(qū)小巷交錯如迷宮,最陡的有150級臺階,最狹窄的只容一人側(cè)身通過。先順等高線修建一排排平整的臺基,再在臺基上造房子。所有的房屋都是石墻承重,上覆草頂。
居民用水從一公里之外以人工的石筑渠道引來,盡端為城區(qū)的蓄水池,再用水管把水送到各建筑物之前。
貴族府邸和神廟建筑群靠近堡門,神廟有12座之多。主神殿坐北面南,前有廣場,這個廣場的一面是“三窗殿”,其中一窗叫“富饒窗”,傳說印加人的祖先從這個窗下出發(fā),建立了強大的帝國。稍遠一點,一個洼地上開辟出一片空地,舉行祭祀儀式。城里還有一座天文臺。
昌昌 ??與印加帝國平行,稍早于印加,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處有一個奇穆王國,極盛時期在公元10世紀,政治文化中心在昌昌城大約存在于1200 ~1470年間。它占地約21平方千米,城中心有一個“子城”,占地6平方千米,內(nèi)有9~10座建筑群,各有9米高的圍墻保衛(wèi)。各建筑群之間是農(nóng)地,有水渠灌溉。最大的是宮殿建筑群,東西向長400米,南北向長 500米。里面住君主,他的家屬和侍從。它也是行政中心,有財庫、墓地和至少5座廟宇。其他的建筑群為住宅區(qū),面積大致在480米 x 355米左右,有幾百幢單房間的住宅。除了住宅外,還有金字塔式廟宇、蓄水池、公園和墓地。小貴族的住宅用生磚建造,表面抹泥漿,作壁畫和壁塑。也有些住宅以編藤為壁,大約是平民住的。墓地主體是一堵厚墻,墻上以龕為墓窟,形如蜂窩。墓窟內(nèi)放著大量金銀財寶和珍貴物品。
莫且 ??秘魯也有金字塔式的日神廟和月神廟,主要在莫且( 米oche)。公元100 ~700年間,莫且人是秘魯北部的強國。莫且城最盛時居民約萬人。城中政治與慶典中心約300平方千米,其中有日塔和月塔。太陽塔于公元450年竣工,底方345米 x160米,高40米,外涂紅色。北面有一道斜坡,先登上一個十字形的5層臺地,再經(jīng)一串臺階登上7層塔尖。這座太陽塔兼作莫且城統(tǒng)治者的官邸和辦公廳,設(shè)在十字形臺子里。塔身用了14300萬塊土坯,都是模具制造的。因為沒有可盜的珍物,這座塔僥幸沒有被西班牙人拆毀,但是,1602年,西班牙人改了莫且河道,因而把這座土坯造的塔沖毀了。
太陽塔對面是月亮塔,底部南北長290米,東西長210米,高32米,用了5000萬塊土坯。它腳下有3個平臺,4個廣場,由走廊和斜坡道連接。它的一些附屬建筑物外涂成紅、白或赭色。墻上繪些劊子手像,他們幾乎被認為半神,長著翅膀,一手持月牙刀,一手提血淋淋的人頭。月亮塔是殺活人獻祭的地方。這種宗教風(fēng)俗在整個中、南美印第安人里都流行。文明與野蠻并存,發(fā)展與殺戮同行,在中南美印第安人的建筑中留下了歷史的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