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答-人和人能相互理解嗎?
(該互動中除我外無他人參與)
來一場你問我答。
如果你問我答無法開始,是心中已經作出了否定的答案。
你問我答開始了!恭喜!
這時遇到了第一個阻礙。該問些什么呢?
似乎問什么都沒有必要,進一步的話......
似乎沒有必要做到互相理解。
第二個阻礙,問了,回答了。那么提問者獲得“了解”,而又該如何回應呢?
不管了,開始吧。
1:你的情緒穩(wěn)定嗎?
2:把穩(wěn)定度分個級,越低越不穩(wěn)定。
自己獨處時穩(wěn)定度為7,回想起糟糕的過去或自己的所為時會短暫失控。
和別人互動時,面對面的穩(wěn)定度為8;不面對面的穩(wěn)定度為4
1:你享受什么?
2:除了一些低級的娛樂,享受與別人撕破臉時的感覺。
1:那是什么樣的感覺?
2:兩腳發(fā)軟,血液循環(huán)加速,心跳加快,面對威脅時產生的生物本能。
1:這樣不太好吧?從小媽告訴你要圓滑,姥姥見到你,告訴你要和周圍人好好相處。
2:準確地說,是把人與人的關系像解剖生魚一樣,擺在臺面上。人與人關系的修補總伴隨著虛偽和退讓;而像紙片一樣粗暴成碎片,帶著情緒的遞進,內心的推動......
1:之后會造成不可預料的后果,這種感覺很爽。
2:是的。
1:你被孤立過吧?
2:從小就是被孤立的那個。小學畢業(yè)的留言冊上都是罵我的話,現(xiàn)在看到挺尷尬的。
1:初中呢?
2:遇到了不錯的朋友們,談了次缺少尊重的早戀,和父母關系緊張(無法忍受同處,離家去網吧過夜)......
1:好了好了,簡單概括一下就行。高中呢?
2:持續(xù)著破碎的慣性,敏感多疑無法與人相處。幸運地遇到了情緒穩(wěn)定的朋友,還不錯地在學習中勉強度日。
1:這樣來看,任誰都會覺得是個有問題的人......你說的【破碎】,有什么代價嗎?
2:是的,很少人愿意與【打破平衡】的人有聯(lián)系。
1:哈,我知道,當時你還覺得【敬而遠之】是褒義詞呢。
1:那個“不錯的朋友”呢?為什么你對他心懷感激?
2:當我沖向我認為中【傷害】了我的人時,他以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般的力氣拉住了我。
1:那是什么感覺?
2:他以他的意志干涉了我,在與他一起的瞬間中,可以與他的【平靜】短暫融合。
1:你本身是個爆裂的家伙,是的,這樣沒人會喜歡。
2:如果每個人生命都有個特征,我的就是【傷害他人后蜷縮起自己】。
1:后悔自己做的事嗎?
2:大學里搞砸的戀愛。某個聲音一直出現(xiàn),重復“我錯了,我錯了。”
1:少了一句:“我錯了還不行嗎?”
2:是的。那個念頭蠻煩的,有時會這樣回應它。
1:哈哈,你在怕什么?
2:感覺自己死了,沒有人會傷心呢。
1:沒有那么嚴重,你也做了許多好事的。
2:本來以為人死了,討厭你的人會暢快那么一下,愛你的人會傷心那么一下。
1:其實討厭你的人可能會唏噓一下,或無動于衷吧。如果是你,你會想什么?
2:生命跟前,那些說過的話,隨之產生的動機與情緒,都虛的很。
1:慢慢又跑到哲學上了。雖然這樣讓我感到平靜。但還是回到問答上吧。
1:你討厭什么?
2:討厭被信息灌注的感覺,情緒隨之被調動起來。
1:什么信息?
2:關于網絡暴力的新聞。看到視頻里,攻擊性強的人;評論區(qū)里,激憤的話;我自己心里,代入為受害者的仇恨感。
1:那你認同評論區(qū)里的觀點嗎?要如何懲罰之類的。
2:認同,我在此種情況下屬于大眾。但任何激起思緒的東西都討厭,與認同與否無關。
1:代入受害者?
2:是的。能清晰地感受到網絡暴力的滋味。從內而外破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