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國史料為證:湘雅二院刀手劉翔峰的“醫(yī)道”傳承千年,絕對有資格被稱為再世華佗

湘雅二醫(yī)院的劉翔峰最近沖上了熱搜,據(jù)“內部調查”,此人“醫(yī)療在過程中存在不規(guī)范行為”。看了這種調查,很多人都被氣得差點噴出一口老血:“只要病人體內有異物,立即定性為腫瘤;對于癌癥晚期沒有手術指征的病人,也會做腹腔手術,做手術必然開具一大堆自費耗材;開腹后找不到病灶,就把好器官切下來給患者家屬看。這種圖財害命的行為居然僅僅是‘不規(guī)范’?”
這件事看起來很奇怪,但也絕非偶然,我們翻看《后漢書》與《三國志》,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行為古已有之,送給劉翔峰一塊“華佗再世”的牌匾,也并不為過。

劉翔峰的手段讓人毛骨悚然,這種手段,恰恰是跟“外科手術鼻祖”華佗一脈相承的——筆者每次看到診療單位掛著“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的牌匾都會望而卻步。
練“大圣拳”的以孫悟空為祖師爺,做強盜的以宋江為祖師爺,當小偷的以時遷為祖師爺,被鎮(zhèn)關西打死的鄭屠,要是供奉塑像和牌位,似乎也應該供張飛而不供關羽:商人也供關羽,但殺豬賣肉的一般都以張飛為祖師爺。
孫悟空純屬虛構,時遷是不是飛賊也無史料記載,強盜拜宋江,在史料和小說中都能找到依據(jù),張飛有沒有賣過肉,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劉翔峰最后會受到怎樣的懲罰,誰也不知道,但是那位漢末三國名醫(yī)華佗,卻實實在在死在了曹操手上,曹操逮捕華佗后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strong>

割據(jù)軍閥“養(yǎng)寇自重”,不良之醫(yī)“養(yǎng)病自重”,甚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要了病人性命,這在古代也不是沒有發(fā)生過,華佗將這種“技巧”發(fā)揮到了極致。
在《三國志·方技傳》和《后漢書·方術列傳》中,我們均能找到華佗“養(yǎng)病自重”最后要了病人性命的記載,其中最有名的受害者,就是曾經(jīng)幫助劉備占據(jù)徐州,歸附曹操后又擊敗孫策孫權的“湖海之士”陳登陳元龍。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跟曹操是同鄉(xiāng),他在給曹操看病前,還曾“治好”過陳登的寄生蟲病。
陳登喜歡吃生魚片,最后吃得“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也不知道是得了血吸蟲還是鉤蟲病,華佗用了兩升湯藥就見了奇效:“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strong>

華佗給陳登治病,并沒有去根兒,也沒留下藥方,只是留下了一句話:“此病后三期當發(fā),遇良醫(yī)乃可濟救?!?/strong>
華佗知道伏波將軍、廣陵太守陳登所患并非絕癥,更非無藥可救,但是陳登的舊病如期復發(fā)的時候,卻找不見華佗了——也不知道華佗是忘了有過陳登這么一位急需救治的病人,還是華佗自知無力回天:“依期果發(fā)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strong>
華佗不給陳登留下藥方,這是可以理解的,現(xiàn)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識字,但是念出醫(yī)生手寫處方文字的,一百個里也找不出一個。
陳登“如期而死”、“如言而死”,更讓華佗名聲大噪,于是曹操也找他治頭疼了:“曹操聞而召佗,常在左右。操積苦頭風眩,佗針,隨手而差(讀作chài ,通‘瘥’,病愈之意)。”

華佗給曹操治病,同樣是治病不去根兒,他這樣做是大有深意的:只有成為曹操離不開的人,才能迫使其滿足自己的更多要求,所以他明確告訴曹操:“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strong>
《三國志》說華佗“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strong>《后漢書》對華佗的評價更低:“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yī)見業(yè)?!?/strong>
對華佗來說,行醫(yī)只是獲得聲望功名、求取官爵和財富的一種手段,病人的死活并不放在他的心上,就連曹操和陳宮那樣的三公和二千石高官,也是照忽悠不誤。
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華佗真想治好陳登,既可以事先留下藥方藥物,也可以按時回訪,他是真沒有徹底治愈寄生蟲病的辦法,還是要把陳宮當成長期不限額提款機?

華佗想在曹操手下謀個一官半職,可是曹操只把他當成方術之士,于是華佗打了退堂鼓,假裝回家取藥方,就一去不復還,曹操怎么請,他都不肯來了:“因托妻疾,數(shù)期不反。操累書呼之,又來郡縣發(fā)遣,佗恃能厭事,猶不肯至?!?/strong>
華佗的妻子有沒有病,曹操心里也沒譜,就派人去探視,并且事先交代:“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于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strong>
華佗的妻子沒病,華佗就有大麻煩了,拒絕出診的名醫(yī)遇到不太講理的梟雄,被押送到許昌審訊,一打就全招了,其結果自然是死路一條。
華佗是很有本事的醫(yī)生,這一點誰也不能否認,但是他的醫(yī)德如何,那就不敢恭維了。半壺老酒在這里必須強調一句(為什么強調,大家都懂):絕大多數(shù)醫(yī)生都是值得尊重的,華佗和劉翔峰只是其中的極少數(shù),而且華佗的醫(yī)術,要比劉翔峰高明許多——華佗雖然有時候養(yǎng)病自重,但畢竟還是救的人比坑的人多,而像劉翔峰那樣既要錢也要人命的醫(yī)生,似乎早就應該被剝去白衣?lián)Q囚服。

華佗死在了曹操的監(jiān)獄里,劉翔峰也被醫(yī)院罰酒三杯,他應該感謝醫(yī)院領導的“寬宏大量”,被弄得家財蕩盡的患者和家屬該去找誰算賬,我們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華佗死了,對華佗之死,有人十分惋惜,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畢竟沒有真的砍開曹操的腦袋。劉翔峰這事兒,跟華佗有很大差別,其中的問題,也比華佗嚴重:他“從醫(yī)”多年坑人無數(shù),為什么直到現(xiàn)在才東窗事發(fā)?此前那么多“不規(guī)范行為”,他的領導和同事為何視而不見?那么多舉報信,都被誰擺平了?劉翔峰是獨自“不規(guī)范”,還是在他工作的單位存在一條堅實的利益鏈,他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環(huán)?
半壺老酒一向是十分相信醫(yī)者父母心的,要沒有醫(yī)生,我的出血熱和跟骨骨折就不會治好,但是得病多了總會撞見鬼,送點紅包也不足為奇。這倒讓人不禁想起“諱疾忌醫(yī)”的故事,然后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老百姓有病得看醫(yī)生,醫(yī)生“病了”,又該由誰來治療?如果劉翔峰那樣的“刀手”只是內部處理暫停行醫(yī)資格,其他醫(yī)院,甚至就是出問題的那個醫(yī)院,會不會又出現(xiàn)更多的“華佗再世”?對這樣的“再世華佗”,怎樣處置,才合情合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