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手機虛化,你真的懂嗎?

2020-07-10 16:16 作者:攝影師李白兔子  | 我要投稿

  


  好久不見,最近時間管理做得不好,

  耽誤了推送,在此先說聲抱歉。

現(xiàn)在你閱讀到的這篇文章的最初版本,是我在某雜志(之前的政策是不讓說刊名,所以還是不說了)刊登的一篇文章,原標(biāo)題是《計算VS光學(xué),鏡頭虛化的科技與奧秘 / The Technology and Secret of Lens Blur》。現(xiàn)在我對它進(jìn)行了大面積修改、刪減和擴(kuò)充,讓兩篇文章除了共用了某幾個素材外,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上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 ?/p>

之所以在這里耗費遠(yuǎn)超重寫的精力將其再次發(fā)出來,而不是直接引用,是因為前兩天在微博上看到朋友?@Vetrax囂張衛(wèi)視?(最近不飛,可以安心提大仙名諱了)提到的一個觀點:

—— 2020年了,更多人分不清相機大光圈的光學(xué)景深和所謂的“背景虛化效果”了。注意,是“更多的人”。  

對于黃大仙的這個觀點,我還是很認(rèn)同的。事實上,自從手機開始依賴計算攝影進(jìn)行模擬虛化,就有很多人困惑于其效果,有些人被其中的瑕疵迷惑,還有些人和廠商過度追求營銷好看而忽略了細(xì)節(jié)體驗。

究其原因,我覺得關(guān)鍵的問題是下面這 3 個:

1

非模擬的鏡頭虛化是什么樣的?

2

手機和相機,在虛化上到底有何區(qū)別?

3

什么樣的虛化效果才是好看的?

不知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羅列的這三點,并沒有提到手機虛化的原理。

因為在我看來,虛化算法固然重要,但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與其弄清復(fù)雜的工程、軟件和品牌策略等等問題,不如更實際些,弄清楚什么是好看的,怎樣不好看,怎么看瑕疵,更加有用。

當(dāng)然啦,下文中如有描述不準(zhǔn)確之處,還請指出(當(dāng)然也要理解萬歲咯)?! ?/p>

相機鏡頭的虛化

沒錯,這是第 0 點內(nèi)容,因為一切手機模擬虛化,本質(zhì)上都是為了追求像相機鏡頭那樣的淺景深效果。

TIPS 景深

景深可以近似理解為畫面中能夠保持清晰銳利的部分,這通常是以畫面焦點為中心的一個距離范圍(準(zhǔn)確說不是焦點中心,而是一個焦點平面,但這樣描述在實際中也有問題,就不展開贅述了)。

大光圈虛化叫做淺景深,而拍風(fēng)光時畫面幾乎全部清晰叫做全景深或大景深。

好了,理論到此為止。因為要靠理論解答這個問題其實很復(fù)雜,因為攝影鏡頭有很多種,每一種由于物理焦距、鏡頭光學(xué)結(jié)構(gòu)、通光孔徑(光圈大?。?、鏡片材質(zhì)等等因素的不同,虛化效果可謂千差萬別。

在這里,我們不妨做個減法,以相機上50mm鏡頭的虛化效果來當(dāng)例子,看看光學(xué)虛化的特點?! ?/p>

選擇 50mm 鏡頭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這一規(guī)格的鏡頭也許是攝影發(fā)展至今最為成熟而經(jīng)典的一類鏡頭,并且有很多素質(zhì)極佳或性價比極高的選擇,普通攝影愛好者夠得著,專業(yè)攝影人用得上。

其二,是自蘋果 iPhone 7 Plus 開始,諸多手機上的虛化模式(其實標(biāo)準(zhǔn)叫法是人像模式),都是利用 2 倍中焦鏡頭實現(xiàn)的。所謂 2 倍,其實是從主攝計算來的,也就是通常大約 26mm 的主攝等效焦距乘以 2 ,即 50-52mm (不同廠商焦距略有不同,但實際視角幾乎相同)。

一句話,既然手機上的虛化模式大多是 50mm 的,那么自然相機那邊自然也要來個對等的 50mm 選手咯。

But 選誰呢?這有點尷尬,思前想后,我當(dāng)初的選擇是徠卡 leica Summilux-M 50 f/1.4 ASPH ,好了你先別吐槽……之所以選徠卡,其實只是因為我有是考慮到這是一支純手動鏡頭,功夫基本都花在畫質(zhì)上了。而且它的實拍效果也確實出色,屬于那種雖然貴,但買了不后悔的鏡頭?! ?/p>

這張圖片來自徠卡中國官網(wǎng) leica-camera.cn?
官網(wǎng)已經(jīng)沒銀色版了讓我有點意外

本文在需要的時候還會用到佳能的 EF 50mm f/1.8 STM 、適馬 Art 135mm f/1.8 DG USM 和唯卓 23mm f/1.4 STM 等鏡頭,到時會做特別說明。

好了,那么先來看看徠卡的虛化吧(原片僅做縮圖處理):  

@ 50mm f/1.4  

@ 50mm f/1.4  

@ 50mm f/1.4

注:后兩張圖片拍攝時間較早,所以還是臘梅與冬裝。

所謂“內(nèi)行看門道”,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內(nèi)行,所以在這里,我會從比較好理解也容易直接看出來的 3 個關(guān)鍵方面來分析一下:

1

物體邊緣與虛化過渡  

即被攝主體與虛化背景之間的自然過渡和由虛化產(chǎn)生的自然的距離感。

相機鏡頭是沒有手機那樣的邊緣識別錯誤、沒有 “biu” 的一下突然從清晰到邊緣的生硬過渡的 ——特別是人物的頭發(fā)部分。

這里還需要注意的是,相機鏡頭的虛化是不看主體的,也就是景深之外都是虛的。如下圖所示,焦點在手機的攝像頭處,而越向右邊緣,畫面就越發(fā)模糊。  

畫面右側(cè)變模糊,是因為離焦點更遠(yuǎn),處于景深之外了。

所以你經(jīng)常會看到主體的一部分也模糊的情況,而不是手機全部清楚,而背景模糊。

文章開頭說的黃老師提出的觀點,其來由就是因為被小白用戶質(zhì)疑“你拍的物體怎么邊緣虛了?是不是虛化算法翻車了?”。實際上超出景深的部分就是會虛掉,鏡頭才不管你是不是主體。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從清晰到模糊是慢慢來的漸變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2

? ? ? 光斑形狀  

這一點就很好理解了,我們可以看本文最開始那張圖。

在這張背景是 LED 小燈泡的照片里,你可以看出光斑位置與形狀之間關(guān)系:越靠近邊緣,光斑通常會趨向于兩端變尖的橢圓(貓眼形)。

3

?? 自然的暗角  

其實,暗角和虛化沒什么關(guān)系。但是相機鏡頭在全開光圈追求最大虛化效果時,往往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四角失光,也就是暗角。

對于一張照片來說,只要暗角的過渡自然柔和,又不是太暗,那么就不難看,相反還會給照片增加一點 “味道” 。

篇幅所限,相機鏡頭的虛化還有很多特征,這里就不一一細(xì)數(shù)了。其中有些值得說的,我也會在本文后面講到。

對了,既然說到了虛化,這里可以順便回答一個很多人關(guān)心的問題:

什么樣的背景,才能虛化出大光斑呢?

一般攝影師會告訴你,有點光源的背景。那什么是點光源呢?

現(xiàn)實生活中,遠(yuǎn)處明亮的燈光(注意是遠(yuǎn)處),白天的樹林(嗯白天,別大晚上去)都是絕佳的虛化大光斑背景。

就像下面這樣的:  

焦點在背景上時 @50mm f/1.8  

焦點在主體(花)上時 @50mm f/1.8

這張照片中,你也能看到四周光斑的形狀變化。

這個虛化出大光斑背景的技巧,無論對相機還是手機來說都適用。

到這里,我們就大概了解了相機鏡頭在虛化時的幾個顯著特點,那接下來不妨對比下相機鏡頭與手機的模擬虛化,究竟有什么不同。  

相機鏡頭 VS 手機算法

看完了相機,是時候進(jìn)行對比了。但在這里,我對比的目的并不是要分出個高下,而是要解決你如何分辨相機虛化與手機虛化各自的特點。

好,那我們就按照剛剛相機鏡頭虛化特點的那 3 個方面來一一對比下:

對比 1

物體邊緣與虛化過渡

先看下同場景下手機拍攝的照片:  

好像也不錯?但又似乎哪里不對?

你可以看下下圖中放大畫面后紅圈所標(biāo)出的位置:  

左圖相機,右圖手機。

你會發(fā)現(xiàn)人物左邊的頭發(fā)在手機拍攝的照片中被錯誤地當(dāng)作背景模糊掉了,頂部頭發(fā)也缺了一塊。這些瑕疵是手機虛化常見的錯誤,盡管這兩年手機算法已經(jīng)愈發(fā)完善,這樣翻車的情況還是屢見不鮮。

再來看過渡,請你注意照片中人物的手套與欄桿?! ?/p>

以大光圈進(jìn)行拍攝時,畫面的景深是很淺的,也就是只有少數(shù)物體處于清晰范圍。因此手套、藍(lán)色欄桿都是帶有輕微虛化的。

這種輕微的虛化并會讓你看不清細(xì)節(jié),但也不會像手機上那樣完全清晰。事實上,正是由于相機鏡頭是從清晰慢慢過渡到似是而非的清晰,再到模糊,才看起來自然真實。

這種自然合理的過渡,是目前多數(shù)手機模擬虛化無法做到的。

對比 2

光斑形狀

這是最難的一點,甚至手機上出現(xiàn)問題最多的不是形狀不對,而是在應(yīng)該出現(xiàn)大光斑的地方,壓根兒沒出現(xiàn)大光斑?! ?/p>

相機拍攝,注意背景中的光斑。@50mm f/2.0  

手機人像模式拍攝,注意同樣位置處沒有光斑。

隨著技術(shù)進(jìn)步,某些品牌的手機在有些時候能做到更好的光斑模擬效果。在下面這個點光源對比測試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手機算法的進(jìn)步:  

相機拍攝,注意不同位置處的光斑形狀。@50mm f/1.4  

手機拍攝,幾乎正確模擬了光斑形狀的變化。

@iPhone 11 Pro Max,人像模式 f/1.4。

然而,并不是任何時候手機都能做到很到位的模擬。不可能所有場景下都像上面那樣,小燈泡在純黑背景下 —— 簡直是送分題。

對于比較復(fù)雜的室外場景,手機上的模擬虛化光斑就經(jīng)常會讓人覺得“不過癮”了?! ?/p>

在這個室外場景對比中,你可以看出手機都模擬出了光斑,但是光斑不僅比相機實拍的小,其輪廓也不夠分明。

這就像一個考試時算不出 800×800 等于多少的小孩兒,在答題處寫了個模棱兩可的 “很多” 一樣。

對比 3

四角失光

再次強調(diào),四角失光,也就是暗角并不屬于虛化。但它是與大光圈虛化幾乎同時存在,并且可以說是一定同時存在的一個要素。  

而四角失光,往往是手機在做模擬虛化時忽略的一點。這在最開始的那組對比中十分明顯:  

上圖相機拍攝,下圖手機拍攝。

過于明亮清晰的邊角,反而讓畫面背離了真實的光學(xué)鏡頭虛化效果。

其實從理論上說,在模擬虛化時給照片加一個適度的暗角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手機廠商較少做到,恐怕是說明編寫算法的人缺少攝影經(jīng)驗。

而這也正是手機與相機在虛化方面最大的差距,某些手機廠商也不能說懂虛化,做出的東西怎么可能接近最佳效果呢?

手機 VS 相機對比總結(jié)

再次強調(diào),這里只是指出手機與相機虛化的不同,雖然這些不同會讓你覺得手機虛化似乎被相機完虐了。但其實這僅僅是就畫面這一層級而言,在拍攝體驗、便利性等方面,手機依然有很多優(yōu)勢。

比如,手機可以瞬間完成做到先拍攝后對焦,還可以在后期調(diào)節(jié)虛化程度的大小,甚至通過特殊模式或 App 來模擬光斑形狀的變化?! ?/p>

左:蘋果手機上調(diào)節(jié)虛化效果的App: Focos

右:華為手機上的旋轉(zhuǎn)焦外效果(其他品牌手機也有)

這都是目前的相機和鏡頭無法實現(xiàn)的。

而我相信隨著手機廠商對攝影和虛化算法的重視,當(dāng)他們將更多相機拍攝的案例引入如今強大的 AI 深度學(xué)習(xí)系統(tǒng)中后,未來手機的虛化將會更貼近相機。

而在這里對比手機和相機的目的,更多的是告訴大家如何評判一張手機模擬虛化的照片。也就是所謂“內(nèi)行看門道”的門道究竟是什么?! ?/p>

什么是好看的虛化?

一般人寫文章,寫完前兩點就應(yīng)該收筆了??戳讼鄼C鏡頭虛化,又對比了手機的模擬虛化,該聊的似乎都聊完了。

但我不這么認(rèn)為。

作為一只有自我要求的兔子,我覺得還有必要聊一下虛化的優(yōu)美問題。也就是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去看看,究竟我們?yōu)槭裁葱枰摶?,虛化是否有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

討論這些的目的不僅僅是針對背景虛化而言,也是為了展現(xiàn)攝影表達(dá)的多種可能,避免出現(xiàn)單一的標(biāo)準(zhǔn)答案。因為一旦形成標(biāo)準(zhǔn)答案,攝影將不再是藝術(shù),而變成復(fù)印工具。

什么虛化好看?

在我看來,是要因場景而異,視畫面表達(dá)而定的。比如說,在某些場景里,虛化越強,并不一定等于越好看。

這是不是與你的認(rèn)知有所沖突?別急,看下面這個對比你就明白了:  

@135mm f/1.8

在上面這張照片里,我先用目前手頭虛化能力最強的鏡頭 —— 適馬 135mm f/1.8 拍攝了一張照片。這個虛化程度無疑是很強的,柔和度也不錯,沒有什么明顯的瑕疵。

但就畫面來說,你會覺得這個背景虛化得糊糊的,似乎有點單調(diào)乏味,也就那樣。

相反,如果對同一場景使用 EF 50mm f/1.8 STM 這支廉價頭拍攝,反而能獲得明顯的光斑,背景也更“強”了一點,可以與花朵相得益彰。  

@50mm f/1.8

而在這里,這支幾百元的 50mm 鏡頭出現(xiàn)的成像瑕疵,比如螺旋形的焦外、光斑二線性等問題,反而讓畫面顯得有點復(fù)古,更好看了。

這是佳能鐵痰盂鏡頭逆襲了適馬 Art 嗎?

當(dāng)然不是,只是在這個場景中,一只 50mm 鏡頭或許是比 135mm 更好的選擇。也就是說,有的時候虛化不那么強,反而更好看。

同樣的,虛化大光斑也不是“有就好”。

對于一些背景簡單的人物特寫照片來說,沒有大光斑反而能讓畫面更加簡潔?! ?/p>

@尼康Z 7 ,35mm f/1.8

而對于本身比較復(fù)雜的街景來說,等待街燈亮起,讓背景充斥一些大光斑,有時會令畫面更有“夢幻的氛圍感”。  

@富士XT-4 ,唯卓23mm f/1.4

所以你看,虛化這種東西你是無法簡單用“有無”、“好壞”來衡量的。你該做的是隨機應(yīng)變,而不是一刀切。

再回到手機上來。

前面提到了,我們可以利用諸如 iOS 端的 App:Focos 來調(diào)節(jié)虛化,對出了錯的邊緣進(jìn)行重新編輯,并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給虛化光斑加上二線性、螺旋等等特色瑕疵?! ?/p>

通過 Focos 來調(diào)節(jié)虛化特色,并重新修改邊緣。

雖然有點麻煩,但通過 Focos 我們能在拍攝后決定虛化的特色,得到在手機看來相當(dāng)不錯的效果:  

手機人像模式拍攝的原片

  

經(jīng)過 Focos 修片后的效果,故意讓光斑有二線性和輕微的螺旋效果。

這樣的處理,能讓手機的虛化更接近相機鏡頭的虛化。

當(dāng)然這有個前提,那就是你必須先了解相機鏡頭虛化大概是什么樣子的,才能在編輯手機虛化時做到合理、適度,否則,也會“翻車”。

多看看類似本文第 0 部分的那些相機鏡頭虛化圖片,相信能讓你大為獲益。

啊不對,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不是你該去看,而是我該給你看~  

@佳能EOS R + 35mm f/1.8 微距

同等光圈時,近距離拍攝能獲得更強的虛化效果?! ?/p>

@索尼α7R IV + 徠卡 50mm f/1.4 Asph.

這張可以和前面使用佳能 50mm 1.8 那張對比下,徠卡的焦外柔和很多?! ?/p>

@富士 X-Pro 3 + 富士 23mm f/1.4

注意近景處石頭也是模糊的,因為處于景深之外?! ?/p>

從酒瓶從清晰到模糊的變化,能很容易看出景深內(nèi)到外的過渡?! ?/p>

@佳能EOS R + RF85mm f/1.2

不是所有背景都能虛出大光斑,比如上面這樣。  

@佳能EOS R + RF50mm f/1.2

目前 135 全畫幅加上超大光圈鏡頭,還是最佳的虛化利器。  

@佳能EOS R + RF28-70mm f/2.0

注意當(dāng)背景的燈體積很大時,是不會被虛化成光斑的,而會是柔和的模糊。  

@索尼α7R IV + 適馬 135mm f/1.8  

  

@富士 GFX 50S + 轉(zhuǎn)接徠卡 50mm f/1.4 Asph.

中畫幅轉(zhuǎn)接 135 系統(tǒng)大光圈鏡頭,能獲得更極致的淺景深效果?! ?/p>

  

看過這些使用相機拍攝的淺景深照片,相信你可以從中感受到相機鏡頭虛化的效果和魅力。

總之,你至少得吃過一定數(shù)量的好餐館,才能說自己是美食家嘛~

(吃貨比喻最好懂~)

  


結(jié)尾 -其他想說的

在文章結(jié)尾,我還想強調(diào)的一點是:虛化是不能拯救一張爛片的

當(dāng)你覺得你的照片不好是因為手機虛化沒做好,或相機鏡頭光圈不夠大時,很可能是你在光線、選景、構(gòu)圖、色彩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問題。

以我的拍攝經(jīng)驗來說,虛化更容易做到錦上添花,而很難化腐朽為神奇。很多照片不管虛化與否,其實都是好照片。但反過來,則未必都行得通。

再次強調(diào),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分出手機與相機的勝負(fù),而是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虛化”這玩意兒到底是什么。并且,不是像教科書那樣背概念,而是真正知道“虛化”在實際場景中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

虛化是攝影,攝影不只有虛化

  


  



手機虛化,你真的懂嗎?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涿州市| 凉城县| 梓潼县| 峨山| 永胜县| 探索| 瓦房店市| 环江| 黑水县| 开鲁县| 甘孜县| 灵寿县| 稻城县| 东兴市| 海原县| 岱山县| 沈阳市| 常山县| 隆尧县| 巴彦县| 南和县| 汉沽区| 乌拉特后旗| 安岳县| 东方市| 德格县| 江源县| 平南县| 郎溪县| 德州市| 大同市| 南阳市| 尼勒克县| 仁化县| 邢台市| 左贡县| 玉环县| 嘉善县| 化隆| 永宁县|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