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基本知識

素材收集于網(wǎng)絡,如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指出修正。
京劇與昆曲
????中國的戲曲,昆曲為正聲雅樂,歷史最為悠久。京劇相對于昆曲而言,相對通俗,僅從西皮,二黃兩種基本唱腔里演化出各種板式。
京劇唱詞
????一般為兩句兩句的接下去,有七言句連起來的唱段,如《文昭關》的“一輪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 也有十言句,如《空城計》中"我本是臥龍崗慘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這些詞都有比較嚴謹?shù)膶φ蹋喉?,平仄等,由此可見填詞之人文學功底之深厚。演出現(xiàn)場一般會打出字幕,方便觀眾觀看。
????

京劇表演
????京劇有“四功五法”,所謂四功,即“唱,念,做,打(舞)”,所謂五法,即“手,眼,身,法,步”。
????一個普通的字眼在唱腔中被分為字頭,字腹,字尾和余音,比如橋字,唱的是,“七,橋,嗷”三個字,用這種方式將字咬準,一口氣可以拖很長,觀眾能聽的比較清楚。
????“念”,戲中的人物說話叫做“念白”或者“道白”,需要經(jīng)過訓練,尤其是文丑行當,所謂武丑練腿,文丑練嘴。練念白很難,因此有“千金念白四兩唱”的說法。
????“做”和“打”即做工與武打,即“手,眼,身,法,步”的綜合??傊瑧蚯硌菝恳徊蕉加谐淌?,腳下不能亂走,神情也不可以亂做,一切都是以美為目標的。
行當
????行當就是京劇的人物類別,按照性別,年齡及各種特征,劇中人物被分別歸入“生,旦,凈,末,丑“。
????

????“末”,在京劇形成之初,的確有末行,而且有專攻末行的演員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員兼演。后因為末行與衰派老生相近,后來一些老生兼演末戲,一些末行演員也兼演生戲,二者界限被打破,末就并入了生行。
????“丑”,丑行勾臉,勾畫“三花臉“,面譜和花臉有很大區(qū)別。
????丑又分為文丑,武丑。文丑分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專門演跌,打,翻,撲等角色。根據(jù)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
????

????
????“生”。生行分為須生(老生、胡子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須生(老生、胡子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髯口(胡子),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

??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潑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劇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間,梳古裝頭(如古代仕女畫中的頭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

????
????“凈”,亦叫花臉。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并不干凈,故反其意為“凈”。
??? ?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如包拯就是“凈”角色。
????

????
????京劇行當中有“乾旦坤生”的傳統(tǒng),即男演女,女演男。
??? 行當中還有流派之分,即獨特的唱法,流派通過創(chuàng)始人的姓氏來命名,比如四大名旦的梅派,尚派,程派和荀派。下一節(jié)會詳細介紹流派。
????
????最后說一下,折子戲和全本戲的區(qū)別。完整的劇本由許多段落構(gòu)成,這些段落叫做“出”
或者“折”。
????演繹全本 需要較長時間,所以一般演繹的都是折子戲,類似于小說的章節(jié)。例如,《牡丹亭》共有 55 出,在大劇院演的時候分了四天才演完,折子戲一般會選擇全本中精彩也相對獨立的來進行演出。
????好了,本篇文章就介紹到這里。
????這才是人生難預料,不想團圓在今朝;回首繁華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
????各位看官,您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