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獨立游戲《三伏》結局的一些(一拍腦門的)想法
先疊甲,純屬一拍腦門的個人想法,個人對佛教和道教都不是很了解,都是一些刻板印象罷了,我給出的結局十分很非常俗套。 先說結論。把邱刻畫成一個逆境中近乎完美的角色,加一些佛教因素。邱的個人故事變成邱入輪回歷經(jīng)劫難,點化世人,最終脫離六道輪回,帶有佛教(西游記還是紅樓夢)色彩的故事。 再說靈感來源。整個游戲關于徐的命運的線索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游戲里的意思似乎是告誡徐不要惹事,抽身而出。但佛教里的意思(大概)是追求一種“空性”。 我由此就想到了,完整的兩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后者比前者更入道,前者是修行時的漸悟,后者是有天賦的人的頓悟。 我的老毛病就犯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迸湫欤揖鸵选皶r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配邱。但并不合適。 然后我想到了邱看了6遍光碟,6,六道輪回。游戲里也有很多關于佛教的意向,但是我覺得關于佛教的意境不夠。邱本身的品性近乎完美,經(jīng)歷卻十分坎坷,這就顯得她所經(jīng)受的苦難十分刻意。但是如果換成那種,什么什么佛為了經(jīng)歷磨難下凡,經(jīng)受人間種種痛苦,最終在救出小蕓的那一刻塵緣已盡,得道跳脫六道輪回,就(我個人)感覺稍微合理了一點。 而且游戲里只寫了徐愛上邱,沒有邱愛上徐,這點就可以把邱抽象成“佛”來看。邱本身是“佛”的象征,而徐是個假道士。徐從頭到尾的線索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到達這個境界。邱有意度化徐入佛,但徐或許悟了但放不下,或許沒有參透。最后徐帶著小蕓云游四方,既可以給他安排棄佛入道,成了真道士,也可以給他安排修行的結局。如果是后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睂木褪窍胍烊敕饏s沒有成功的邱,而“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本涂梢詫獕m埃落定之后云游四方的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