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想象力(3)
巴塔耶曾經(jīng)用“xing快感”舉過一個例子,他說人與動物的不同,就在于動物只有交媾,而人的性愛則有意識地把傷風(fēng)敗俗當(dāng)做主要的快感。色情這種概念是屬于人的,是先有了規(guī)矩,再有了對規(guī)矩的逾越,最后才有了se?情。
人們體驗的“快感”并無生物性可言。所以,性快感的來源其實是來自對于規(guī)矩和禁令的逾越,我們通過對于禁令的逾越來獲得相對于生物性的“剩余快感”。舉個例子,人類最好的性器不是那些所謂的性器,而是大腦,相對于動物,這也是人類特有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站在反面可以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即規(guī)矩的產(chǎn)生恰恰用它的反面指出了快感的來源,但是卻看上去與它本身無關(guān)。
弗洛伊德認為,超我是一種對于社會認可的認知、欲望的模式、對象選擇的模式等等在人的心中內(nèi)在化了的規(guī)矩與禁令。用齊澤克的話來說,它就是這種律法在我們內(nèi)心中的低語,而這律法壓抑的就是前面所說的快感的來源。
超我在我們平??磥砥鋵嵤桥c理想與崇高結(jié)合在一起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人們之所以遵守超我的律法其實并無任何正義性可言,它在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罔顧一切的命令,它只會說“你必須……、你不可以……”,而遵守它的原因找不到任何的合理性,即只能是因為律法就是律法,超我就是超我,它就是這么說了,所以必須要遵守,這是一種純粹的暴力。我們之所以把這律法看成是正義的,恰恰是因為,只有我們把它經(jīng)驗成正義的,它才能運作。
舉個例子,上個世紀(jì)80年代,??潞蛦棠匪够羞^一場辯論,有段內(nèi)容是這樣的,??抡J為“‘正義’這種概念是在當(dāng)下社會形成的,‘正義’這種概念,不過是階級的產(chǎn)物,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壓迫而創(chuàng)造的概念,人們發(fā)動戰(zhàn)爭是為了贏,然后才說它是‘正義’的。”同時喬姆斯基認為,“存在一個以人性為基礎(chǔ)的真正的正義觀念?!备?聞t不以為然,他反駁到,“難道你口中的‘人性’不也是資產(chǎn)階級創(chuàng)造出來的嗎?”顯然??逻@里說的和我說的超我的正義性來源是一個意思,即超我為了讓你遵守它的律法,才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正義性,我們只是誤認了超我的正義性早已存在。
這里我不禁要問,它到底是怎么編造出自己的正義性的呢?首先如同第一段所說的,這種規(guī)矩或者內(nèi)心的律法的產(chǎn)生,給壓抑與快感的來源劃出了清晰的界限和方向。同時我們要知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種律法在一開始是起了它本身的作用的,即這種律法確確實實地禁止人們想做但不應(yīng)該做的事情,但與此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了人們想做但不應(yīng)該做的事。
說臟話為什么會有快感,那是因為它被禁止。而恰恰因為存在說“臟話”這種反抗律法的方式,讓律法本身變得穩(wěn)固了起來,因為人們這樣就不去針對律法本身說“臟話”、不去說“瘋話”,而是在律法劃出的界線中說“臟話”,獲得快感的同時并誤認為自己在對律法本身說“臟話”。
我們來看那個著名的例子,即電影《阿甘正傳》,主人公阿甘,作為一個傻瓜的阿甘簡直就是超我的典范,他的行為完全就是社會秩序的楷模、他的結(jié)果完全就是社會成功的標(biāo)準(zhǔn)。那個叛逆的珍妮呢,人聰明漂亮,但是她抽煙、喝酒、泡吧、濫交、吸毒是那個時代所謂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他們那一代這么做的原因產(chǎn)生于,對現(xiàn)代社會的懷疑、迷茫和抵抗,但是這抵抗的方法不正是超我的律法從自己的反面給出的嗎?最后等到珍妮這樣的人老去,發(fā)現(xiàn)還是阿甘好,于是他們以為明白了什么是“現(xiàn)實”,以為自己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懂得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不是因為別的,那都是自己作的。
開始接受超我律法的權(quán)威不再懷疑和反抗,因為那就是幸福的秘訣,那就是正義??梢哉f,這真是一部非??膳碌碾娪?,這就是這電影表達的主流價值觀的不為人知的一面,“想成功嗎?那就做個傻子。你想做聰明人,對不起我挖好了坑,你們自己去開心吧?!彼猿胰绾伪3肿约旱穆煞?、自己的權(quán)威的正義性?答案就是讓你享樂,你不是聰明嗎,你不是叛逆嗎,那你去享受你的快感吧,但是你終究是要回來的,而且你以為你的“叛逆”是自己所為,實際上在你“叛逆”之前你的劇本早就被寫好了。超我看上去的正義性,恰恰來自于他的淫穢性,即他勾引你去違反他的律法,讓你快樂,又讓你背負罪惡感,來保持自己的正義性,這便是它的低語!所以拉康把超我比喻成為一個淫穢的機構(gòu)。
同樣我們看龜兔賽跑的寓言,我們似乎不用思考,就能知道每個說這個寓言的人到底想說什么,我們也很認同它,就連“兔子”怎么失敗和“烏龜”怎么勝利的自己都可以想出無數(shù)個劇本來。其實它和《阿甘正傳》說了同樣的故事,“兔子”的叛逆道路和方法早就被寫好,“烏龜”作為超我的典范最后獲得了成功。故事的言外之意是這樣的,只有“傻子”和“烏龜”才能獲得幸福與成功,而“聰敏人”和“兔子”會得到越界的快感,最后在悔恨中加入“傻子”和“烏龜”的行列,更徹底得信服于超我的律法!這根本不是所謂的勤能補拙,努力就會成功的故事啊!
更可怕的是我們卻不假思索得信以為真。怎么樣才能補拙?怎么樣才能成功?超我說,“聽話!服從!做個傻瓜!”(這時候,我都想為超我之狡詐鼓掌了。但是又想到人生的悲劇,那還是算了。)它不就像黑客帝國中的母體(Matrix)嗎?這無處不在的矩陣安排好了你的一切,你的“叛逆”都是它自我升級的養(yǎng)料。這里不得不再說一次齊澤克說的那句話,如果你想一直幸福,那就一直做一個蠢貨吧!
我們再看看最近生活里的例子,蔡徐坤的表情包真是火的不行,大家都知道這是幻覺,也許就是炒作,但是大家依然這么做。這便是現(xiàn)在犬儒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特征,在馬克思那個年代,這被他叫做“他們不知道,但是他們依舊這么做”。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超我律法的原因,在過去那個年代,資本主義的丑惡是被律法壓抑的,意識形態(tài)不允許造反?,F(xiàn)在不一樣了,大街上人人都知道資本主義丑惡,鼓勵人們說真話,有什么事就舉報,發(fā)微博全民處決。于是過去的快感來自“反抗”,現(xiàn)在的快感變成了“服從”。因為就過去而言,被律法壓抑的是“反抗”,現(xiàn)在被律法壓抑的是“服從”,超我的作用就是勾引你去“犯罪”或“逾越”來穩(wěn)固自身,所以當(dāng)反抗和自由的享樂,變成反抗和自由的義務(wù),那么快感的來源就走到了它的對立面。這又印證了一句,俗語,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你給我了,我反而就不要了。
這不也說明了,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所說的自由的悖論嗎?自由的增加,卻導(dǎo)致了逃避自由的傾向的增加。在當(dāng)下的社會,父母和社會都會鼓勵去走出去,甚至強迫你去追尋自由、自我,于是根據(jù)超我的邏輯,人們就采用了屈服于某一個權(quán)威,某一個集體,甚至有些人故意不與人交流,說自己不被任何人喜歡,這些顯然有些自虐的方法來獲得快感。這也就是超我隱含的悖論所在,當(dāng)一件事進去了超我的律法,那么違反它就成了快感的來源。
然而我們?nèi)绾螖[脫這超我的律法和這種那種意識形態(tài)呢?似乎不論我們怎么做,都擺脫不了它們,我們也不能做個“精神錯亂者”或者用自殺來逃離它們。如果我們?nèi)ト娣裾J超我和意識形態(tài),這樣人也就不是人了,因為規(guī)矩和禁令的產(chǎn)生恰恰就是人與動物的差別,亞里士多德就說過“人是一種政治性的動物”,人的存在來自于它們,用第一段的話來說只有“人”會羞恥,只有人講“規(guī)矩”,同樣狼孩能說是“人”嗎?除非它能后來再接受我們社會系統(tǒng)與語言。
齊澤科認為,我們唯一能做的,恰恰就是它們現(xiàn)在控制我們的形式,“我們明明知道這是幻覺,但是我們依舊我行我素。”我講“規(guī)矩”,但我知道“規(guī)矩”的愚蠢與虛假。就要像一個玩牌高手,清楚你們所有底牌的同時,依舊一本正經(jīng)得在玩游戲,最后只做一個無辜的贏家。就是坐在你的桌前,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讓你出丑,又不被你干掉,然后繼續(xù)假裝玩得很認真。我知道這是你給的劇本,但是我依舊陪你出演這一場戲劇.德里達說過,雖然作為一個人,我們一定要活在社會無形的大網(wǎng)之中,但是我們卻可以把社會表面的勝利,變成小丑般的暴君式的勝利,失敗者也可以當(dāng)贏家。
【非本人作品 替作者miracle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