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說初盛唐詩》筆記·王維與山水詩
山水詩是王維特有的成就。
眾所周知,中國詩歌是以抒情言志為傳統(tǒng)的?!睹娦颉分杏性疲骸霸娬?,志之所之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當(dāng)人的情志受到外在事物(可以是自然,也可以是人事)的影響時,內(nèi)心會受到一陣觸動,詩心也就從此而發(fā)。雖說山水與草木鳥獸同屬于自然界中的物象,但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是否具有生命。人們常常為草木之凋零而悲嘆,因其聯(lián)想到自身的衰老與死亡,人們與具有生命且短暫的草木鳥獸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然山水不同,它沒有生命的過程,不能給人以生命的共感。所以中國詩歌最早沒有單純寫山水花鳥的,即使是有些詩歌寫了草木鳥獸,也是作為比興的媒介出現(xiàn)的。
到了魏晉以后,開始出現(xiàn)了以寫景為重點的詩。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變亂頻繁的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們開始反省和思索人生,也就自然地滋生了一種消極的思想。而且此時的士大夫也不再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作為人生的重點,而是熱衷于清談玄理,于是老莊哲學(xué)盛行起來。不僅如此,那些士大夫們?yōu)榱吮憩F(xiàn)出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還服食“五石散”。此藥是用很多礦石提煉而成,據(jù)說服用后能取得長生的效果,但實際上這種藥會引起不良反應(yīng),渾身上下從里到外發(fā)熱不說,皮膚也會變得非常敏感,衣服上有一點不平整的地方都會令他們痛苦不堪。所以魏晉時期流行寬袍大袖,看起來仙氣十足,但實際上是他們的身體非得穿這樣的衣物不可。
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之下,那些魏晉名士們開始注重養(yǎng)生,渴求成為神仙一樣的人物。東晉文學(xué)家郭璞就曾寫過一組游仙詩。
“游仙詩”主要寫山居生活,寫山水自然、道家哲學(xué)等等。因為在服用“五石散”之后不可久坐,要去散步,稱之為“行散”。而“行散”就要徜徉在山水之間,他們看到的都是大自然的山水景物,所以他們在詩歌中也開始寫無生命的山水了。于是中國詩歌里描寫山水景物的成分越來越多,山水詩慢慢發(fā)展了起來。當(dāng)然,早期的山水詩是常常與神仙宗教的信仰、與老莊的哲理結(jié)合在一起的。為此,葉嘉瑩先生講解了郭璞的一首《游仙詩》(京華游俠窟)與謝靈運的《登江中孤嶼》、《從斤竹澗越嶺溪行》作為例證,篇幅較長、講解較細,故不在此作摘述。
在此篇,葉先生簡述了早期山水詩的誕生,將謝靈運與王維做了個比較。她說,謝靈運寫山水刻畫形貌,寫得相當(dāng)仔細、美麗,對仗也很工整,這與王維的風(fēng)格是迥然不同的。王維的詩,所描寫的景物都是平淡幽靜的,而謝靈運的山水詩是密麗工整,一切都讓人看得十分清楚,而且色彩鮮明。且謝靈運寫山水談?wù)芾?,但其詩中山水與哲理并不相干,他只是刻畫山水形貌,而山水之間沒有感發(fā),也沒有覺悟,他的覺悟都是他自己說出來的。
王維寫山水詩,卻要將沒有生命山水寫出生命來。王維寫的山水自然本身就是生命!葉先生評價說這才是他最了不起的一種成就。下面,葉先生以王維的五言絕句,特別是《輞川集》中的作品為例來論證上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