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作與學習的平衡
? ? ? ? 生活中處處充滿矛盾,比如工作與學習,如果說工作和所學習的內容相輔相成,那是再好不過了,但是有時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寥若晨星,有時,單單是將工作與學習兩者保持在并存的狀態(tài),就已經令人精疲力竭,因為并非每個人都是天才,都有著快速將兩件事物的相關點穿針引線般的聯系在一起,同時進行兩件事或者在兩者間無縫切換。
? ? ? ?關于學習效率,特別是與記憶相關的科目,有一個科學方法,就是在記憶了大量相關知識后不要忙著去干別的事情,而是睡一覺后繼續(xù)回憶所學,這其實就說明了工作與學習這兩件事情(通常情況下是兩件事)不但不會形成一體,互相促進,而是會相互拆臺,此有所長,彼有所失,因為記憶其實就是不斷重復,在大腦形成實際的路徑或者物質,由意識轉變?yōu)槲镔|的一個過程,那么學習了一段時間后,由工作來打斷學習,換句話,即是另起爐灶,更換賽道了。所以有時學習和工作是互相起著消極作用的。
? ? ? ? 如果更細化一點,學習里也有不同科目,工作中也有不同內容,那么豈不可以連綿代代無窮以,不僅學習和工作是相互背離,學習中,工作中,自身亦相互矛盾。這樣的觀點其實就偏激了,學習再如何有矛盾,也是學習,各個科目之間的學習方法,學習模式可以相互借鑒,因為他們的相關程度相比較而言更接近,這里又遇到一個問題,學習中,比如說英語和數學科目,兩者的交替學習,會不會降低效率呢,據了解,這兩者各自進行較長時間學習后的交替,比如說學習一個小時英語,再學習一個小時的數學,不但不會降低學習效率,反而會提高學習效率,于是這就引出來人的精力的概念。
? ? ? ? 毫無疑問,英語和數學的學習,對大腦調動的區(qū)域是有所不同的,長時間調用同一區(qū)域,大腦就容易產生疲勞,從而導致效率下降,此時切換區(qū)域,則可以刺激大腦保持其興奮狀態(tài),這就提高了效率,那么工作后學習呢,是否也能如法炮制,實際上,使用大腦工作都會消耗精力,消耗的多少取決于使用的強度,這有可能是因為大腦工作會導致大腦內的細胞環(huán)境改變,大腦和身體具有相隔的機制,這也導致大腦的細胞環(huán)境并不能及時通過體液循環(huán)迅速更新,而讓大腦恢復精力的辦法有可能是睡覺或相似的活動,這里就暫時將大腦的效率理解為精力,工作和學習都將消耗精力,因為它們可以視為均對大腦各個部分進行綜合使用,當然重復性較強的工作則在工作強度較弱的情況下可能提高學習效率,那么這和前面的工作和學習具有很大相關,可以促進兩者能力的提高是否又不相符呢?
? ? ? ? 實際上學習與工作高度相關是一個大腦換工作區(qū)域再加上學習時間延長的兩種提高大腦運行效率的雙重功效疊加,然而很難能做到這點一般不能盡如人意,那么我們能做到的,更多的是挑選一份簡單且工作強度較低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具有重復性較高,工作強度低,即使是人工智能漸漸普及的今天,仍然是隨處可見的,因為社會上,其實很多工作的重點,是要一個人呆在崗位上,滿足工作者是個人,能在工作時間待在崗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