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億年前火星上的滅頂之災!

火星的位置,仍然基本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上,因為到達火星的陽光仍然有足夠的能量密度。比如火星赤道附近,中午的溫度會到攝氏25度左右,基本和地球上春秋季節(jié)中午的溫度差不多?;鹦巧系囊归g也不算是極寒,除了兩極,大部分地方的夜間最低溫度基本在攝氏零下四五十度之內(nèi)?;鞠喈斢跂|北大興安嶺地區(qū)的寒冬夜晚,還不到西伯利亞的零下六十度。而且火星上的一天幾乎和地球上完全相同,都是24小時上下就轉動一圈;因此火星上的夜晚不至于過于寒冷漫長。因此如果火星上有水,夏季大部分時間是可以保持液態(tài)的,也就是出現(xiàn)河流和海洋?;鹦堑淖赞D傾角25度稍多,也和地球的自轉傾角差不多,因此火星也有南北極氣候相反的特點。而火星上確實有不少明顯是水流流過的痕跡。但是問題是火星現(xiàn)在的大氣層太薄,

氣壓太低,只相當于地球上距離地表40公里高度的大氣壓。也就是氫氣球能夠達到的最高上限。這個氣壓即使有水存在,也會立即氣化升華了?;鹦巧现源髿庀”?,第一在于火星引力不太夠,其實這個問題不是最主要的。太陽系有些衛(wèi)星的質量和體積比火星小,仍然有很濃厚的大氣層。因為這些衛(wèi)星,不如土衛(wèi)六,距離太陽很遠,太陽風不足以吹掉它們的大氣層?;鹦堑拇髿鈱硬粔蚝?,主要還是因為火星基本沒有磁場了,沒有磁場就無法偏轉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和射線,這些高能射線就極其容易把火星大氣層的上層吹散。因此火星沒有磁場才是最大的風險。那么被認為內(nèi)部也有鐵核的火星為何磁場早早地消失了?現(xiàn)在的研究認為是來源于39億年前的一次過于巨大的撞擊事件。一般行星形成并且軌道穩(wěn)定之后,很少再有超過本行星百分之一質量的物體直接撞過來。

但是火星在39億年以前遇到的這次大撞擊卻過于超標。撞入火星的這個外來星球的自重很可能遠遠超過火星質量的百分之一。甚至可以達到火星質量的百分之5以上。因為這次撞擊基本把火星的北半球全部撞毀。人類在地球上通過望遠鏡看火星,因為地球和火星大體在一個黃道面上,因此火星的赤道容易看見,而兩極角度太大有些看不清楚,只能大體知道火星的兩極有干冰為主的常年冰蓋。但是探測器飛到火星附近,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火星,才會發(fā)現(xiàn)整個火星北極直接被撞得發(fā)黑,而且這種撞擊的地質變質幾乎延伸到了火星的北緯30度附近。由于撞擊面過大,能量太大,幾乎整個火星北極屬于重新熔化然后再次形成了球形,但是一打眼就可以看出火星整個北半球北緯30度以北和北緯30度以南的大半個火星的地質條件和物質成分明顯不一樣。

也就是說這次撞擊的影響范圍太大,都看不到隕石坑的邊緣;因為把整個火星的北半球都重構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撞擊物顯然把火星的內(nèi)部鐵核都擊碎,導致其最終冷卻,因此火星的磁場也跟著消失。如果沒有這次撞擊,火星磁場還在的話,足夠火星維持一定的海洋或者湖泊。這樣地球人也許可以在太陽系至少有2個星球可以生存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