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分析師的LPL部分場次反直覺分析 前十分鐘篇(EDG VS RNG第二場,受人所托)
實際上本人因為身體和家庭原因,已經基本處于退休狀態(tài)。因之前曾經欠人情+昨天比賽的內容解讀問題,故而臨時重操舊業(yè)還一下人情。
話不多說,直接開沖。
1
質疑點:RNG下路綠毛的一級出勾,其實是決策失誤?
時間點上說,這其實是第一個反直覺結論。
本局開始的1分50秒,經由綠毛發(fā)動前草勾耗血,壓低對面血量。

反直覺點:沒有做出收益最大化的決策,導致平換召喚師技能的情況下讓澤麗吃到了經驗。
實際上,綠毛的這一次出勾并未在實質上帶來足夠的收益。
而這一結論,可以在1分30秒后得到驗證。
3分30秒的下路局勢圖:

平等級,平召喚師技能,領先2個補刀,澤麗已經回復血量。
這是在兩邊打野接下來作過一番針對行應對,然后第二波都不在的情況下。
基本可以認為第一次出勾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問題點:在對面有貓的情況下,耗血平換技能并不能形成最大化壓制。形成最大化壓制的方式是什么呢?

其實綠毛暫不出勾,肉身將對面澤麗趕走,在紅圈區(qū)排眼站定。然后德萊文在黃圈位置,利用手長看住對面,只要敢上前就點擊耗血。使用此種方式將對手持續(xù)壓出經驗區(qū),甚至可以保證自己在3級前澤麗無法升到2級。
實際上,綠毛和LP要再過一分鐘后己方打野來過一次后,才意識到應該怎么做。


反直覺結論:
從結果上分析,綠毛在1分50秒的出勾毫無疑問是一個決策失誤。并且,RNG實際上是因為己方打野犧牲自己先少刷以優(yōu)先保證下路,才獲得的對線優(yōu)勢。
此游戲中,視情況不同,先手打殘對面未必能夠獲得足夠的收益。這其實不是最極端的,最極端的情況甚至會發(fā)生被越塔反而好過和平對線。
因此,對于任何一個決策,先不要急著下結論。觀察一下,思考一下這個決策帶來的收益。
接下來就是一個大題目了。
質疑點:jiejie主走下路的打法并未做出犧牲,反而是僅有的獲益方式?
這估計是全局最大的反直覺點。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具體分析的點有三個。
要了解這個結論得出的過程,我們要需要橫貫觀察整個對局前期中,jiejie獲得經濟經驗的方式。
首先,實際上有一點在前一條中已經有所提及。對于犧牲打野保下路這點,RNG其實做得比EDG堅決。
關于這一點前文中已有提及,之后也會在分析過程中提到,這里不做繼續(xù)的贅述。
那么針對RNG的主保下路的打法,EDG是怎么做的呢?
2
讓我們從第一波下路野區(qū)攻防開始,觀察EDG在RNG打野幫助下路壓制的過程中做了什么:
由于綠毛第一波出勾沒有形成收益最大化,EDG這邊雖然兵不能夠補兵,卻因為兵線位置的緣故,可以獲得經驗。因此,RNG為了尋求下路收益的最大化,選擇從2分30秒開始螳螂不刷野直接往下。
而EDG預判了這一點。采取的方式是AD幫打野壓低野怪的血量,讓打野更快收掉野外提前落位反蹲。

AD在這種情況下幫打野收野,實際上對于AD而言是犧牲經驗的。但為了應對EDG這邊可能會出現(xiàn)的螳螂不收野快速往下的可能,EDG還是這么做了。
這就使得在3分鐘的時候,實際上EDG這邊唯一落后的就只有下路AD。而在這個時間段,完全可以接受。
為啥EDG可以使用這樣的打法?這就得提到之前所說的綠毛的勾了。由于沒有收益最大化,因此EDG下路雖然補刀落后,但之前沒有被卡線打法壓出經驗區(qū),所以實際上只要這次兵線進塔,澤麗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升到2級的。

因此對RNG來說,這是不太滿意的,他們想再做點什么,所以把螳螂叫過來再搞一波。
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趕去下路整整一分多鐘的時間里,螳螂未曾收到任何一個野怪。


問題點:這次長達1分半沒有產生任何實際人頭的攻防里,兩邊各付出了什么又獲取了什么?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你只要看這路攻防后,兩邊的下路和打野的數(shù)據對比就行。
在這一波攻防前,兩邊的下路和打野的數(shù)據是這樣的:

在這一波攻防后,兩邊的下路和打野的數(shù)據是這樣的:

從數(shù)據和之前的截圖分析,這一輪的兩邊共同保下的攻防中,EDG下路基本追回補刀和經驗,打野沒有被拖延經濟甚至補兵反超。RNG這邊下路優(yōu)勢基本消失,打野白白浪費一分鐘強趕搶抓,倒是補兵反而一度落后。
我不知道你們怎么看這個結果。但要我說,我覺得EDG是賺的那一方。
現(xiàn)在我問個問題,如果一個決策的結果看起來賺,數(shù)據上也是賺,執(zhí)行者體感上也比之前賺,那請問為啥不這么做呢?
我這里說一個暴論——
“和大部分人不同,分析師在分析一個情況的時候,眼睛里是沒有人的存在的?!?br>
3
續(xù)上,第二波野區(qū)攻防帶來的得失。
綜上所述,從數(shù)據分析和形勢截圖來看,EDG和RNG的第一波雙雙往下的打法中,實際上賺的是EDG。其中不僅包括本來被英雄壓制的下路,也包括打野jiejie。
那接下來要看的,就是無縫銜接的第三次攻防中發(fā)生了什么。
接續(xù)第二波攻防的結果,由于RNG實際上是小虧的,因此wei做了一個決定——在下路已經平刀的情況下德萊文在這個等級依然有對拼優(yōu)勢,因此再來一次下。
是的,這第二波依然是由RNG發(fā)起的,發(fā)生自下路的攻勢。
這一決策的結果,實際上在之前已經由提及。即通過打野入侵和德萊文這個等級依然還能夠使用的卡兵線打法,將澤麗壓出經驗區(qū)。
在這個過程中,EDG是吃了虧的。由于波比去到上路刷野,EDG下路同時面對對方下野的情況下被迫后撤。這使得EDG下路出現(xiàn)了第二次的線上劣勢。并且這次由于綠毛和LP終于回過神來開始采用之前提過的德萊文卡兵線法,真正造成了EDG下路的補刀和經驗雙被壓:

此時對于EDG下路來說,無疑是全場最不舒服的時期。
而EDG的應對,其實是暫時讓下路吃虧吃著,讓打野先慢慢刷野,等到下一次回城后順著打野順序來下。
換句話說,EDG選擇了不犧牲打野保下路的按部就班的方法。

一直到將野區(qū)收完,打野才來到下路。

很顯然的,由于此時中下路線上沒有線權+等打野野區(qū)刷完,此時小龍是只能放的。
這個過程,毫無疑問是RNG占據了一定的優(yōu)勢。
實際上,我在這個第二波野區(qū)攻防中聽到了一個讓我很匪夷所思的說法。就是有人說”為啥EDG不去置換先鋒?還不是下路綁架打野blabla“。
對于這話我只能說——
這位大哥,您老看一下小地圖吧??纯大胪氯蕚淠眯↓埖臅r候,波比還在上半區(qū)的時候,EDG中上路是什么兵線。

實際上,我對于EDG昨天這第二把陣容的第二大非議點,就是這陣容太沒線權了,前期根本爭奪不了任何資源。哪怕EDG的前期線上處理得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也沒法子去爭奪資源啊。
我剛才是不是說了EDG其實線上前期的處理當不錯?對,接下來就是表現(xiàn)EDG應對得不錯得時候了。
在RNG打完小龍之后,螳螂有一波血量不足不敢繼續(xù)打的時期。而EDG乘著這個間歇期,在波比正常刷野的情況下,趁著德萊文繼續(xù)壓線的機會做了一波相當漂亮的gank。

自此EDG的下路前期對線困難的狀況徹底消除。
注意,為啥我說EDG下路處理得很好?因為這個應對,EDG是在完全沒有犧牲打野經濟得情況下完成的。此時波比補刀和螳螂持平,等級領先。
但應對得好不是不就意味著沒問題?這倒不是。代價也是有的,那就是EDG在gank成功解除下路線劣后,還是讓了先鋒。
為啥?
不多說了,小地圖繼續(xù)好吧。


明明各線都不落后,總經濟還領先少許,就是毫無線權死活拿不到中立資源。我就搞不懂你選它出來干嘛?
實際上螳螂也是在拿到先鋒后才通過中立資源才獲得的經濟和等級的領先。這個過程中,波比在上半區(qū)。

反直覺點:EDG實際上在前兩波野的過程中,采取的是讓下路劣勢對線幫打野和強行推線的保打野發(fā)育打法讓打野不虧野怪,隨后才是反蹲幫下路緩解壓力。而RNG反而才是犧牲打野發(fā)育主攻下路的打法。并且正是在打野主打下半區(qū)的時候,打野做到了全場唯一一次的領先。
至此,得到的反直覺結論是這樣的:
從結果上分析,EDG打野只有在和RNG打野一起主打下路的時候,通過更優(yōu)秀的應對取到了小幅度的優(yōu)勢。而在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都由于陣容沒法取得線權而處于絕對劣勢。
換句話說,iejie主走下路的時候,才是他整局游戲過程中僅有的明確獲益的方式。除此之外的任何時候,都明確地在虧經濟和經驗。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