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jīng)
隨便一扯,引文來自百科!
陰符經(jīng),從哪個角度講啥的,我也說不太明白。不過可以給你個思路。
很多人知道三易,連山、歸藏、周易;包括比如奇門的天盤地盤人盤什么的;同樣中醫(yī)五臟六腑、氣血、經(jīng)絡(luò)……這些所有的屬于“內(nèi)部”的關(guān)系。
可以比對著想想!
如果能想明白,你就大概了解陰符經(jīng)的切入角度,強調(diào)的它所屬的范疇……
(盯久了一個字就不認識了,有點眼花~~~隨便看)
原文:“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這句,要了解“賊”、“心”的意思。理解了其余的就沒有問題了。
簡單說,用心去了解天的“五賊”,反過來施行就可以。“五賊”是天的范疇,相當于人分五臟。
后者的理解難點是,比如心控制身體的什么,腎管什么,這里面的“邏輯”就夠很多人喝一壺了~~
這些內(nèi)容最好去看幾眼《黃帝內(nèi)經(jīng)》,心、意、識、神…這些概念終歸要“歸類”到現(xiàn)實層面,從物理身體層面去理解是最容易切入的。畢竟人所有的“經(jīng)驗”來源于物理現(xiàn)實。
像《太乙金華宗旨》也提過這些東西,直接去理解意思容易把“范疇、層次”搞混。可能知道了意思,事實容易理解混亂了。
《說文》:賊,敗也。敗,毀也。
《詩·大雅》:不僭(假的意思)不賊。
敗:無俾正敗?!对姟ご笱拧っ駝凇?/span>
單純的說文的意思我是沒理解明白,看了后兩句有了點思路。
我理解的是,很多人認為我是個好人,但很多人從沒看見過做善行,(我可以是)賊!
而“無俾正敗”,補充說明了這一點!這句是從陰的角度強調(diào)的思路。
這句話的邏輯相當于,房子沒有地基,思路的方向是反的??!
①道德經(jīng)有句,“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這就是它“假”、“賊”的主要原因。
補天么,想想女媧怎么做的,五色石是吧,衍生出來的就是五行這個邏輯。
五賊可以跟五行是一個邏輯概念,只是用文字講出來不是這樣!
所以,天要地去配,道要德去搭…
②直接從三個藍色引文說,“賊”有2個意思,3層表達!
“不僭不賊”是一種意思;“敗”是一種意思一層,“無俾正敗”是另一層。前者相當于總結(jié)歸納下。
賊,會帶來“沒有根基”的“滅亡”!
把上面的①②合起來去理解,“國賊”的意思就很清楚了。
這時候會有另一種表達,“聰明反被聰明誤”“大智若愚”(后面這話字面理解,真蠢的意思)…
于是,陽要陰去合,火要水去濟…
心,屬火。周易,離卦,麗也,日以煊之……南方之行。炎而上。
想跟著天的節(jié)奏, 向上,用火!!!這就是古人喜歡用的演繹邏輯。
如果是其他的思路,就用其他的思路。如果你理解了開頭的幾句提到的思路,這里很容易理解。
五行、五賊,在這是為用的,因為是需要炎上施行于天,所以,用心!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抓住天的心,天怎么做,你怎么做,宇宙在乎手!
也就是,了解了自己的心以后,知道它演繹的思路理念,就可以遵循“賊”的理念做事了。
講心,主要是想要強調(diào)“演繹邏輯”的問題,非常重要?。?!
也就是,受精卵能長成狼還是發(fā)育成狗,是“天心”在決定的!
你感覺腦子發(fā)現(xiàn)分析的信息、或者環(huán)境物質(zhì)資料可以讓它發(fā)育成xxx,這是假象?。?!
無論是你過分關(guān)注前者陽,亦或者后面的陰……你的心只會越來越遠!
而狹義的“知識”或者我們關(guān)注的錢、權(quán)、地,分屬前后著。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span>
天的性是人,這句重點是了解“性”的意思。
至于機,機木。
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從木。
〖注釋〗徐鍇曰:“屮者,木始甲拆,萬物皆始于微。故木從屮。”冒:覆。東方之行:據(jù)古代五行學(xué)說,東方屬木?!墩f文》
東方震卦,雷以動之,運作起來的開始機要。雷是龍,天下如果無龍只會是一潭死水!
然后去仔細想想龍的意思,很多人是不理解龍的真正意思的。我也無法用文字描述。
乾卦是64卦的龍卦,但事實上每卦里都有個龍在的。它說的是群龍無首吉,沒說無龍無首吉。
在這個角度,心、火是“陰符經(jīng)”通篇思路的震卦!!
是它通篇邏輯的機!
這段沒什么好解釋的,理解了“心”、“機”、“性”;理解了“天”、“人”的層次范疇就完了。
“天”作為“機”的時候,反應(yīng)在人身上,人的哪部分?
人的“心”是“機”的時候,反應(yīng)在?
原文:“天發(fā)殺機,移星易宿;地發(fā)殺機,龍蛇起陸;人發(fā)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fā),萬化定基。”
這句“殺”字很重要,還是開頭的那個思路!
理解了“殺”這個字,你可變化這個體系,去成立一個“兵家”!
莊子里面有句話,“殺生者不死”~
另外可以參考八字里面的十神,官殺,陰陽相反的為官,相同的關(guān)系就是殺(也叫偏官)??!
人是被老虎克制的.
老虎來了,你就跑;老虎拍你一巴掌,非死即傷;談虎?色變心慌!
老虎可以輕松的“控制”住你人,天人合發(fā),萬化定基!
相當于,
老板讓我當了個領(lǐng)導(dǎo),老板賦予我的權(quán)柄和我的能力統(tǒng)統(tǒng)具備的情況下,輕松的制住下屬。
《爾雅·釋詁》:殺,克也。
《疏》:太宰有誅無殺。此有殺無誅者,誅與殺相因,見為過不止,則殺之也。
這兩個合起來很容易理解“殺”的意思!
它強調(diào)的是陰陽同性的陰的角度的克制?!罢D”是陰陽相反的陽制陰。
很多人講“殺生者不死”什么意思,這里應(yīng)該可以理解吧?
拿你吃飯來舉例,你知道饑飽就可以算“殺生者”!
這段理解了“殺”的意思就可以了,前面是在不同層面給你解釋“殺”的意思。
利用好它可以“萬化定基”。
原文:“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鹕谀荆湴l(fā)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圣人?!?/strong>
這里面“性”的意思,“九竅”的意思,“三要”的意思……
性,不直接說了!前提,它是屬于描述陰的層面的一個字。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去比對下人和水,想想。
人為什么分五臟而不是五個心或者五個腎,因為它性的不同。
所以用伏藏,而不是隱失!
九竅,這是個通氣的,通一切的氣。
中國人應(yīng)該會很了解這個,但我要說的是“氣/炁”是有好幾個層次的。
對比它的配詞,“氣勢”,氣是陽的層面,勢是陰的層面。
勢就比較好理解了,然后去想“氣”的意思。
三要,挺好理解的,口、眼、耳。
換個層面,對應(yīng)的就是,地、天、人……
古人講這東西一般不會把例子的層次講全了,如果說第一句是陽層面,第二句可以是陰層面;如果你把第一句從陰層面,第二句就是陽層面。ta不會把“四象”全列出來,顯得廢話很多!
于是,你要自己去拓展那些層面、角度。
因為前面是“陰”,是可以“伏藏”的。
所以,相對來說,后面的“可以動靜”的九竅之三要是重要的!
“火生于木”,火是前面的“心”、木是前面的“機”的意思。
這是正確的思路,所以有“禍發(fā)必克”!
相當于,你小孩子闖禍了,有父母幫你兜著~~
換個角度,在五行邏輯里是有一種“反克”“拖累”的意思。
木是可以生火的,相當于你一直依靠我,一旦有一天我不幫你,你就廢了。
于是,我可以“拿捏”你!?。。?span id="5tt3ttt3t" class="color-pink-04">禍發(fā)必克)
“知之修煉,謂之圣人。”表示錯了也會很容易被矯正。
“奸生于國,時動必潰。”表示國家是個正常的國家的時候,“奸”是不敢冒頭的。
原文:“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也。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不能見,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這里面新增了一個需要理解的字"盜",理解了這個加之前的,很容易理解了。
盜,《說文》:私利物也!
私,自己想當然;利,讓ta順利。
用人舉例,像父母寵溺孩子一樣,一旦界限不清,到“溺愛”這個層面了,就是“盜”。
你讓ta所有的事兒做的很順利,沒有“健”(乾卦的“健”),ta學(xué)不到東西的。
“驕、奢、淫、逸”這四個字都是因為“盜”帶來的毛病!
上學(xué)時候經(jīng)常有人問我理科題,講重點他們讓你整個步驟說一遍…
其實跟看答案沒區(qū)別,包括一些人去問老師。他們不是在“學(xué)”,只是想知道怎么做?。ㄟ@是我觀察到的)
天地,無私的供養(yǎng)萬物;萬物無條件的被給予人;人肆意的調(diào)用萬物……
“三盜既宜”只有找到恰當?shù)摹耙?guī)則”才能“安”!
“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然后才能“各司其職”,讓自然和諧。
前者陰的角度;后者陽的角度舉例。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舉一個角度的例子就是,
一些人學(xué)到了東西修身養(yǎng)性,長命百歲;一部分瘋狂賺錢累一身病。(一個角度的)
感覺重點是這句吧,“ 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你用“正確”的方式做久了,你身體有了本能以后,圣功生焉,神明出焉,你都是對的!
類似孔子那句,“從心所欲,不逾矩~”
原文:“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strong>
瞽,本義為瞎眼。這段好像也沒啥可說的。
第一句,田忌賽馬。
第二句,“集中兵力”,同一層面;“三反晝夜”,體系完善的問題。
第三句,解釋了“機”的意思。而“心生于物,死于物”的問題在上一段“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有句俗話“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
原文:“至樂性余,至靜則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氣?!?br>這話其實有點不想解釋~~
后兩個句號就是理解數(shù)字三,天地人、精氣神、三才的思路。
為什么說我討厭現(xiàn)代的辯論呢,就是因為在同一層面“陰陽”角度去考慮問題的。
先跳到“三才”的角度,然后到“四象”角度考慮,這時候,才剛剛立體化問題!
也就是,
當你找到了“對立的矛盾”以后,“統(tǒng)一”就是“三才”的第三點!
重點在于,它是可以控制那個“對立的矛盾”?。。。。?!
就是“氣”!
原文:“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中國有太多這樣的“對立的矛盾的話了”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 沉水入火,自取滅亡?!?/span>
取“木”、取“機”、取“心”,別取水火、陰陽!取這倆跟“自取滅亡”沒區(qū)別。
原文:“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strong>
“靜”、“浸”是不同的“道”的不同的理念問題!參考第一段的綠字!
拿健身來說,有人維持功能性、有人純力量、有人純外形、有人減膘……
這個思路其實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陰陽是會“互推”的,因為“靜”道,所以“生”;因為“浸”道,所以“勝”!
勝,任也。任者,??也。??者,當也。凡能舉之、能克之皆曰勝。本無二義二音,而俗強分平去。
兩層意思。
“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克陽、陽制陰”,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來。
不過里面的邏輯要注意,比如“陽克陰不毀,陰克陽不存”~~
簡單來說,自然里面的內(nèi)容是沒有“克死”的東西,也沒有無腦“生死”的東西。
“克死”會帶來邏輯的斷層;“生死”就是類似吃到撐死人。
原文:“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shù),昭昭乎進乎象矣?!?/span>
沒啥重要的,不過有個有意思的點。
也許,
通過“至靜之道”、“制之”的方式,“爰奇器”,理解了“陰陽相勝之術(shù)”,可以“昭昭乎進乎象矣”……
想到了《太乙金華宗旨》~
“象”是一個問題的“框架”,通過理解它(的思路)、使用它(的思路),可以用來分析問題。
之前看過一個從其他“學(xué)科”解釋的一個,感覺還挺不錯的。(字面意思,我對另一個學(xué)科了解不多)
所以,一直沒想說這本。
參考吧,思路跟其余的書籍沒啥太多變化。
對我來說,這文章沒啥太多新奇重要的東西。
“盜”“殺”的概念算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