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文字讀本-文選鄂君啟節(jié)-梳理


這是鄂君啟節(jié)出土?xí)r的國際形勢(引自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新版10 大秦一統(tǒng)》BV1YJ411r781)
可以看到這時的楚懷王風(fēng)華正茂,剛剛?cè)〉昧藢ξ鹤鲬?zhàn)的勝利(雖然不是親自參加),正想乘勢攻齊,誰能想到他會是將來被秦國耍得團團轉(zhuǎn),被屈原一次次悲憤地寫進楚辭的昏庸君王呢?
這次的勝利是楚懷王繼位以來的第一次大勝(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懷王的事情從此事開始),大概正是這個原因,楚懷王就很高興地宣布今年應(yīng)被叫做“大司馬昭陽敗晉師于襄陵之歲”,以作留念。
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或許和三晉的日常不團結(jié)有關(guān),《戰(zhàn)國策》記載了這場戰(zhàn)役韓國的小動作:
襄陵之役
襄陵之役,畢長謂公叔曰:“請毋用兵,而楚、魏皆德公之國矣。夫楚欲置公子高,必以兵臨魏。公何不令人說昭子曰:‘戰(zhàn)未必勝,請為子起兵以之魏。子有辭以毋戰(zhàn)?!谑且蕴颖庹褤P、梁王皆德公矣?!?/span>
可見韓國外交上聲援了楚國,以獲取楚國的人情。
另外,楚懷王還想攻齊,但主將昭陽被秦國使臣陳軫的巧舌迷惑。害怕功高震主,放棄了進兵。陳軫的游說之詞為我們留下了著名成語——畫蛇添足。
《史記》原文如下:六年,楚使柱國昭陽將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齊,齊王患之。陳軫適為秦使齊,齊王曰:“為之柰何?”陳軫曰:“王勿憂,請令罷之?!奔赐娬殃栜娭校?“愿聞楚國之法,破軍殺將者何以貴之?”昭陽曰:“其官為上柱國,封上爵執(zhí)珪?!标愝F曰:“其有貴于此者乎?”昭陽曰:“令尹?!标愝F曰:“今君已為令尹矣,此國冠之上。臣請得譬之。人有遺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此,不足以遍,請遂畫地為蛇,蛇先成者獨飲之。’一人曰:‘吾蛇先成?!e酒而起,曰:‘吾能為之足?!捌錇橹悖蟪扇藠Z之酒而飲之,曰:‘蛇固無足,今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齊,攻齊勝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勝,身死爵奪,有毀于楚:此為蛇為足之說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齊,此持滿之術(shù)也.”昭陽曰:“善。”引兵而去。
不知道大家用這個成語時能否猜到畫蛇添足的本意呢?竟然是是比喻人的地位過高,就好像蛇加上了腳,反而造成危害。
另外,這一年還發(fā)生了一個大概會讓楚國很不滿的事,這在鄂君啟節(jié)中沒有反映。
《史記》:燕、韓君初稱王。秦使張儀與楚、齊、魏相會,盟齧桑。
這就是著名的五國相王,韓趙魏燕和中山國這五個國家竟然相互承認了對方的王號,自此戰(zhàn)國大國就全部稱王了,西周時期就早已稱王的楚國,在此時王號變得更加貶值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一年楚魏剛剛打了一仗,魏國還背著楚國稱王,但楚懷王依舊聽從了張儀的斡旋,和魏國、齊國兩個國家講和結(jié)盟了。(不知道楚國使臣是會強烈譴責(zé)嚴正抗議魏國的稱王行為呢?還是被迫承認魏國的王號呢?)
這次和齊國的盟約持續(xù)了十年,由于楚懷王聽信張儀的讒言,和齊國斷盟而終止。
而和魏國的盟約也只持續(xù)了十一年,因為魏國的趁火打劫而撕毀。、
以上就是鑄造金節(jié)的這一年的歷史背景了。
另外附上內(nèi)容差不多的《戰(zhàn)國策》原文~
昭陽為楚伐魏
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zhàn)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zhí)珪。”陳軫曰:“異貴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标愝F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闯?,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zhàn)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昭合以為然,解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