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26、27觀后感
高三星這個混小子,婚禮時承諾要對婆姨好,婚后沒多久就耍酒瘋說狠話,犯渾撕了巧玲的書,還要她別做上大學的夢。如果不是他死乞白賴要娶巧玲,或許劉立本也不會做主嫁女,甚至可能會經不住巧玲的乞求、讓巧玲復讀。高三星得到了就不珍惜,如果之后還這么惡劣甚至變本加厲的話,那就讓他失去后追悔莫及,支持巧玲勇敢離婚、再拼學業(yè)。
馬栓與巧珍帶著女兒瑩瑩踏上上海求醫(yī)之路?;疖囃局旭R栓下車買熱食,上車時找錯了車廂。巧珍以為馬栓沒來得及上車,著急地抱著女兒滿車廂尋找馬栓。就像她對乘務員說的,一家人不能散。馬栓尊重巧珍的意見,婚前癡心等待;對巧珍一如既往地好,婚后呵護備至。巧珍馬栓相濡以沫的婚姻,與巧玲三星同床異夢的婚姻,對比太過鮮明。
高三星這個畜生,竟然動手打巧玲,他的大男子主義與家庭暴力的惡行相比都不值一提。他從不在意巧玲是否情愿放棄學業(yè)而嫁人,婚前一廂情愿地野蠻付出,婚后原形畢露地霸道索取。不像大哥高大星對妻子聽話順從,也不像二哥高雙星對妻子溫柔體貼,高三星只想把巧玲困在他身邊舉案齊眉相夫教子,將巧玲讀書的愿望視作癡心妄想。他希望巧玲溫柔以待并沒有錯,但用錯了方式,也誤讀了愛情。愛情不是簡單的等價交換,也不只是男主外女主內。家庭是人心頭的牽掛、一生的羈絆,但婚姻不該是學業(yè)事業(yè)的墳墓。受制于時代、環(huán)境、教育,高三星的思想落后狹隘,性格固執(zhí)偏激。
高三星身為高家老幺,應該是家中最受寵、最嬌慣的孩子,家人嘴上嚴厲、實際予取予求,可能正是如此,養(yǎng)成了他沖動的性格,家人的包容讓他不懂忍讓。高三星在愛情上以自我為中心,仿佛將婚后的巧玲當作他的所有物、附屬品。他未真正了解劉巧玲,嚴重低估了巧玲對于讀大學的渴望,用自以為是的付出謀取著同等程度的回報,他與巧玲三觀有別,難有共同語言,無法精神契合。他用言語貶低了巧玲的追求,用拳頭砸出了婚姻的裂縫,這場剃頭擔子一頭熱的婚姻注定走向悲劇。劉立本真是糊涂,親手把女兒推進火坑。唯一理解和支持巧玲的巧珍遠在上海,還能有誰拉巧玲一把呢?
高加林與黃亞萍再續(xù)前緣,在黃亞萍的安排下拜見了黃父。顯然黃父還是對高加林不甚滿意,對高加林才華的欣賞并不能讓他放心把女兒托付出去,即便高加林已經留在上海工作。陳媽嫌棄女婿家里窮,黃父應該同樣對高加林的家庭背景、物質條件有所擔憂??蓱z天下父母心,都為女兒后半輩子的安穩(wěn)幸福考慮太多。
巧珍與馬栓都是務實肯干的人,在上海落腳后,一邊預約專家門診,一邊不忘找工作。馬栓當起了馬路清潔工,巧珍用她的本分善良打動了挑剔的付阿婆,當起了住家保姆。
原來付阿婆現(xiàn)在對保姆嚴苛,是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曾經的厚待換來的竟是舉報抄家。路遇仇家,冷眼相對,付阿婆沒有破口大罵已經是對忘恩負義的前保姆網開一面了。那個時期,的確有人掙開人皮、變?yōu)榍莴F,傷害身邊的人,農夫與蛇的寓言變成現(xiàn)實。幸好巧珍來到了付阿婆身邊,照顧起居,聽她回憶,是保姆也像女兒般關懷著這位老人。
陳秀禮媽媽又發(fā)布高難度任務了,這次要高雙星買商品房改善三口之家的生活條件。一度傷人自尊,讓陳秀禮為丈夫心疼落淚。陳媽什么時候才能將女婿視如己出,將心比心地考慮高雙星的難處,提一些切合實際的要求呢?
小勇請身為記者的高加林幫助一位同鄉(xiāng)的朋友,這名女子被始亂終棄、求告無門。高加林聽小勇陳述苦主經歷時,就已經聯(lián)想到他對巧珍的變心。女孩同樣來自陜西,連名字劉珍珍也與巧珍十分相像,讓高加林恍然出神。出于記者的正義感,可能也有幫助與巧珍相似的女孩、償還些許虧欠的心思,高加林為援助女孩的事積極奔走,過程中巧遇陳秀禮,還出示了記者證。
陳秀禮將遇到與高雙星同名之人的事告訴了高雙星,細問之后,高雙星知道那人應是高加林。高加林的名字像刻在鋼筆上那樣深深烙在高雙星心里,他的陰影一直籠罩著高雙星,冒名頂替、德不配位的自我鞭笞時不時在高雙星的精神世界行刑。高加林來上海前向夢想的每一步靠近,都讓他欣慰;但高加林來上海后向真相的每一步靠近,都讓他畏懼?,F(xiàn)在聽枕邊人提到高加林,怎能不讓高雙星警鈴大作,緊張地追問每個細節(jié)。隨著之后來往密切,高加林與高雙星家人的交集會越來越多,高雙星露出的破綻也會越來越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劉巧珍、高加林、高雙星,這三人形成了單向不循環(huán)道德食物鏈。這幾位故事主人公,背著責任、懷著夢想步履不停地趕路,有的人空著雙手內心舒坦,有的人攥著秘密良心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