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每日飲鴆止渴,請認清現(xiàn)實。

?從一個十分基本的理論出發(fā):人都是不同的。
不同的,不僅是人生經(jīng)歷,成長環(huán)境,還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傾向等等。
所以,想要找到一條所有人都信服的理論很難。
那么,人與人之間干什么要相互“為難”呢?這是思想的毒。
接受人與人之間不同,少一些苛責,求同存異,側(cè)身避讓,人和人才不至于撞在一起。
但是,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爭論和爭端總是不休不止呢?
簡單來說,每個人對同一樣事物的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人們爭論的,不過是什么程度更“合適”,但是,既然各人之間的接受程度都不同,何必相互尋求統(tǒng)一呢?答:問題就在于有些人影響到了別人的正常生活,所以才會有敵意和爭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但自由不是毫無限制的,當一個人的自由影響到了別人的時候,就不單單是自由的問題了。話不投機半句多,不投機就不要說,個人想法、接受程度不同,最好的結(jié)果也就是相互討論和理解接受了,各取所需即可,不要強求些必然的結(jié)果。
每個人都該注意不要給別人添上不必要的麻煩,這是做人的基本,不是嗎?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依據(jù)國情制定國策”,環(huán)境決定政策,每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每個人的選擇也不同。不必相互強求。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只要一個理論涉及了與現(xiàn)實相關的利益,那這一個理論就不值得相信。當然,學習和參考還是無所謂的,只是為其爭論是無益的。
大多數(shù)人都不過是盲人摸象,很難看清事情的全貌,更不用說大多數(shù)人不過是普通的凡人了。
思想之“毒”,用的得當即是勉勵自己的良藥,否則就是害人害己的毒藥。如果要說,當下現(xiàn)實社會亦或是網(wǎng)絡社會的風氣不佳,大多是自作自受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譴責,不知變通。
譴責是癱瘓社會的腫瘤,至于救贖是什么,我覺得是不必多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