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個高級拉分的寶藏詞匯,褪去庸俗,讓作文仙氣十足!
一:家國情懷
1.形容家國情懷
熱血丹心:比喻一片熱血,丹心報國。
肝膽昆侖:比喻赤誠待人?;米T嗣同《獄中題壁》: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楚囊之情:《左傳·襄公十四年》:“楚子囊還自伐吳,卒。將死,遺言謂子庚:‘必城郢!’君子謂子囊忠……將死,不忘衛(wèi)社稷,可不謂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謂愛國之情。
赤心報國:赤:火紅色,比喻真純;赤心:忠心;報國:為國家效勞。舊指為帝王盡忠效勞?,F(xiàn)亦形容赤膽忠心,為國效力。
秦時明月:秦朝時候的明月,可用以增強作文韻味。出自王昌齡《出塞曲》: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血薦軒轅:出自魯迅《自題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橫戈躍馬:橫持戈矛,策馬騰躍。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沖殺作戰(zhàn)的英勇姿態(tài)。
百戰(zhàn)黃沙:形容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自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卷甲韜戈:卷起鎧甲,收起武器。謂停止戰(zhàn)斗。
披荊斬棘: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p>
解讀:
對于習慣寫小景物和小意象的小紙條來說,面對家國類較為宏觀的寫作任務時常常會感到難以下手。但是沒有關系,除了運用感同身受浸入式的寫作方法外,還有一個最有用的方法:多多借助類似上面的詞語多多練習,畢竟熟能生巧!
范文示例:
平生哪無英雄血?縱由一片熱血丹心,橫戈躍馬、百戰(zhàn)黃沙。
2.形容國家興衰
海不揚波:比喻太平無事。
五谷豐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紅日初升:形容朝氣蓬勃。出自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幅員萬里:形容土地遼闊。
鐵馬秋風: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出自陸游《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樓船夜雪: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出自陸游《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災或戰(zhàn)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斷井頹垣:斷了的井欄,倒塌的短墻。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p>
滿目瘡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p>
冷清寥落:冷落、凄涼、寂寞。
解讀:
國盛則景繁家安,國衰則景敗家亂。在寫家國類文章時,尤其是回望家國成長、歷史進程,感慨經(jīng)濟騰飛、科技發(fā)展等主題類型時,不妨合理運用上面的詞,進行興衰對比,增強畫面感。
范文示例:
昔日中原動蕩,戰(zhàn)火紛飛,放眼望去百姓流離失所,滿目瘡痍。然而今日站在黃河邊上,卻能帶著美好期愿,聽飛流擊水,見紅日初升、萬物欣榮,往來游客絡繹不絕。愛國將領赤心報國,守衛(wèi)疆土,即使殞命戰(zhàn)場也在所不惜;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們救亡圖存,為了祖國的獨立與富強,傾灑熱血。個人的前途往往與民族、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沒有國家,何談個人。愛國,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擔當。
二:時代發(fā)展
1.形容時代變遷
時移世易: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時異事殊:時代不同,世事(和以前)也不一樣。
星移物換:景物改變,星辰移動,比喻時間的變化,也形容時序和世事的變化。
星燧貿(mào)遷:燧:火鏡,古代的取火器;貿(mào):交易。比喻歲月變遷。
寸陰尺璧:指極短的時間,形容時光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
方興未艾: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事物正在發(fā)展,尚未達到止境。
六合時邕:六合:指上下和東西南北,泛指天下;邕:和睦。指天下和睦。
如日方升:如:象;方:剛。像太陽剛剛升起來。比喻光明的前程剛剛開始。
地覆天翻:形容變化巨大。形容秩序極為混亂。鬧得很兇。
解讀:
任何發(fā)展與成就都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奮斗,時代不同,社會風貌千差萬別。由舊入新,給人以滄海桑田之感;情隨事遷,在敘述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的例子之前用相關成語引入可直入正題,聯(lián)系時空。
范文示例:
歲月如流,星燧貿(mào)遷。憶往昔風起云涌,看今朝六合時邕,百廢俱興。
2.形容時代局勢
百廢俱興:許多已經(jīng)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輕而易舉。也比喻摧毀腐朽勢力的強大氣勢。
柳暗花明: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和衷共濟:衷:內心;濟:渡。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xié)力,克服困難。
弘濟時艱:弘:大;濟:接濟。對當時出現(xiàn)的困難進行大力援救和資助。
雨后春筍:大雨過后,春筍旺盛地長出來。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現(xiàn)。
八方風雨:八方:四方四隅的總稱。四面八方的疾風驟雨。比喻形勢驟然變幻,動蕩不安。
河山帶礪:黃河細得像條衣帶,泰山小得像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馬足車塵:比喻四處奔波,生活動蕩不定。
禍亂相尋:尋:接連不斷而來。指災禍、戰(zhàn)亂一個接一個地發(fā)生。
劍拔弩張:劍拔出來了,弓張開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比喻對方擺開了陣勢,形勢緊張,一觸即發(fā)。
朽木生花:指由枯轉榮,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解讀:
時代發(fā)展的路途上有康莊大道,也有孤橋溝壑,在敘述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時可選用不同發(fā)展狀態(tài)的成語,如新生、發(fā)展、衰落等階段。同時,也可以從時局下手,描寫時局情形,如動蕩、安寧、團結等。
范文示例:
中華民族曾創(chuàng)造過燦爛悠久的古代文明,也曾遭受深重的苦難,但無論面對何種情境,中華民族都能和衷共濟、弘濟時艱,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奇跡。
三:堅持不懈
1.直接描寫堅持的情態(tài)
【外在】
磐石:可以自己的決心堅如磐石,永不言棄。
素履:用樸實無華、清白自守的處事態(tài)度面對心中所向往的事物。
杳隔:遙遠阻隔,可以形容成功任重而道遠。
犖確:形容怪石嶙峋貌或者堅硬貌,可以比喻困難像“犖確”一般難以攻克。
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奮。
焚膏繼晷: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工作等。
【內在】
打熬:可以形容一直憑借信念忍受千辛萬苦,支撐自己走到現(xiàn)在。
韌戰(zhàn):堅決、持久不斷地戰(zhàn)斗。
勤篤:可以形容勤奮專一地學習
凝澄:深思專注、聚精會神。
孜孜不懈: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念茲在茲:可以形容自己始終對心中的那份理想目標念念不忘。
載一抱素:堅持一種信仰,固守素志。
解讀:
敏銳地捕捉堅持者的外在特質與內在品質,運用豐富準確的詞語,生動具體地展現(xiàn)其堅持的思想情態(tài),豐富文章內容,使文章更引人入勝。
范文示例:
堅持不懈的人,心如一方磐石,孜孜不懈;目如一泓古井,深湛澄靜,最終會釀出酒釅花濃的圓滿。
2.通過成語典故拓展文化內涵
韋編三絕:本指孔子勤讀《易經(jīng)》,致使編聯(lián)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后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嚙雪吞氈:為堅持氣節(jié)而過艱苦的生活,出自《漢書·蘇武傳》。
繩鋸木斷: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出自《鶴林玉露》。
愚公移山:愚公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表現(xiàn)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才能克服萬難,出自《列子·湯問》
猛志常在:比喻雄心壯志,至死不變, 出自《讀山海經(jīng)》。
齏鹽自守:堅持過清貧淡泊的生活,出自《警世通言》。
去食存信:比喻寧可失去糧食而餓死,也要堅持信義,出自《論語·顏淵》。
解讀:
有關堅持不懈的歷史神話故事非常多,化用相關的成語,稍加點染穿插在文章中,既避免事例冗贅啰嗦,又能拓展文章的文化內涵,使文章含蓄雋永、文采斐然。
范文示例:
學海無涯,我們有李太白鐵杵成針的覺悟,和孔圣人韋編三絕的刻苦;任重道遠,我們有神鳥重生、精衛(wèi)填海的不屈,和蘇武拒降、嚙雪吞氈的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