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荒誕的世界,每個人都是輸家,又為何相互比較。
百無聊賴的時候,就會什么都提不起勁。
不想要睡覺,因為已經(jīng)睡到睡不著了;不想要走動,因為身體在否決這這個提議;甚至就連自己的愛好都不想要去做,因為根本就沒有動力。
這就是一個百無聊賴的普通人。
做些什么呢?在電腦前百無聊賴的翻動著網(wǎng)頁?在電腦前思考著自己那短短的人生所能總結(jié)出來的人生道理?還是去看看某些不用思考的影片以打發(fā)時間?亦或是,干脆放棄思考,在床上躺著?
無論哪種方式,最后都會虛度一天,無論怎么做,在結(jié)束之后都會覺得沒有好好珍惜屬于自己的一天。
明天,自由將不再屬于自己。
明天,所說所做的言行將不再出于自己的意志。
明天,要面對的是自己根本不想要面對的東西。
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
只能在夢中去幻想著兒時的夢想,去幻想著年少時的雄心壯志。
去幻想著,是否某個時刻的抉擇改變的話,會過上另一個人生。
但是沒有如果,因為在在這個世界,人生,就是只有一張單程票的列車。
于是,在越來越快的世界中,在科技越來越發(fā)達的世界中,人們不禁思索:“這一切,真的就是全部嗎?我們,真的就只能成為無名的基石,到了最后,一無所有嗎?”
人們這個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之前被他們所拋棄的文化,事物,對于他們是何等的寶貴,尤其是,那么的單純。
于是,種種的古典文化被重新發(fā)掘、研究。
各種各樣的旁支也在不斷的衍生。
華夏的諸多思想,古羅馬的種種文化,佛羅洛薩的人文主義,大航海時期的冒險精神,工業(yè)革命時期的機械繁榮……
一切的一切都被重新發(fā)掘出來。
忽略掉那些背后的東西,去看那些核心之物,人們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東西也不是那么的一無是處。
可是那些忙碌的人們沒有時間去研究,所以,旁支的衍生成為了必然。
【既然那么東西只是因為單純的放在那里,而無法展現(xiàn)出它的精髓的話,就把它化為另一種模樣吧?!?/p>
這并不是科研人員的想法,但是,這種想法所帶來的,是另一種分支文化的出現(xiàn)。
說是文化也并不準確,應(yīng)該說是,文化的雜糅產(chǎn)物。
神話的種種生物,人文主義的傳播,對于未知的遠方的期待,成了那些有著奇幻色彩的文學(xué)作品的源頭。
“仙”的概念、神的存在、瑰麗的魔法、不可思議的生物、機械所帶來的震撼……甚至是,在這個本就是荒誕的世界中,人們所生存的都市,都成為了素材。
人們開始幻想著那虛構(gòu)出來的人物的經(jīng)歷,讓他們逐漸展開新的序幕,將一個個色彩紛呈的世界展現(xiàn)給讀者。
這就是【小說】。
至于【小說】這個名稱是誰取的,這點并不需要在意,因為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為何,那瑰麗的異世界題材,經(jīng)久不衰。
這并不是一篇議論性質(zhì)的文章,所以只需要把一些東西寫出來即可。
因為,這最根本的,就是因為作者生活的世界,【絕對無法發(fā)生小說中的那些情節(jié)】。
無論是那些多樣的異世界體系,還是那些魔幻的生物,這些暫且不談,哪怕是那些以都市為題材的小說,題材最貼近現(xiàn)實的小說,也無法實現(xiàn)。
畢竟,平凡的人不會哪一天突然發(fā)覺自己小時候的某個青梅竹馬成為成功人士還來將他一并拉近上流社會,也不會突然有個某某某【系統(tǒng)】,然后一舉走上人生巔峰。更不會有什么高人傳功、某個大家族家中無繼承人,然后主角天降財富的前段。
既然這種可以說是題材最貼近現(xiàn)實的橋段都無法發(fā)生,那么還在期望什么呢。
說到底,還是對于這個世界失望罷了。
就如同幻想著自己之前的某個選擇會不會改變自己整個人生一樣,【小說】的存在,不就是在書寫著,作者所幻想的【人生】嗎?
將自己化為另一個人物,在一個新的世界,開始一場新的人生。
不需要擔(dān)心什么時候會死亡,因為他是主角,主角會活到大結(jié)局的;不需要擔(dān)心人生平淡,因為他的主角,他必然有一段對于他而言不平凡的經(jīng)歷;不要去擔(dān)心那些凡人所擔(dān)心的瑣事,因為他是主角,他,生而不凡。
在那個世界,世界,以他為軸心。
如果說,每個人的人生中,自己都是主角,那么,【小說】中的主角的舞臺,就是整個世界,而書寫【小說】的作者的舞臺,只有屬于自己的一方小小的【天地】。
這就是為什么異世界題材經(jīng)久不衰,而小說的存在也吸引了那么多人。
因為,那是新的世界,是一個絢爛的,不平凡的人生。
是在這個荒誕、無聊、只需要短短的世界就可以將一個奮斗一生的人忘記的世界,無法實現(xiàn)的故事。
努力的程度,拼命的程度,實際上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不差,因為活下去近乎就是最大的勇氣。
“死亡都不怕,為什還怕活下去?”這句話,實際上并不是那么的合理。
因為正是因為不怕死亡,才會拋棄生存。
如果人人都生活在“伊甸”中,生活在那無憂無慮的樂園之中,又有誰想要去未知的死后呢,
說到底,還是這個世界讓他們徹底喪失了對于生的期望。
想著“已經(jīng)生活在地獄了,那么去其他地方也無所謂吧”,于是,結(jié)束這趟旅程。
那么,對于這種思想,這種想法,不需要對之抱以憐憫,報以遺憾,因為那是侮辱。
一個人并不應(yīng)當(dāng)他人的生存方式,哪怕兩人所堅持的思想的相悖的,對其報以下尊重即可,畢竟,對他人認為是解脫的行為而表達自己遺憾的想法,殊不知,他認為的遺憾于不值對于那尋求解脫的人來說,是更為致命的尖刀。
對他人的理想報以尊重,對人的作品報以尊重,對他人的生活方式報以尊重。
畢竟,哪怕是所謂的【人生贏家】也會失去一些東西,在這個荒誕的世界,沒有一個人是真真正正的贏家,那么,作為敗者,對于和自己同樣的人,對彼此報以尊重,是最好的行為了。
如果只是一廂情愿的認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比對方高級而就沾沾自喜,甚至還出言炫耀與諷刺對象,那才是不好的,就如同之前所說的,每個人所堅持的思想,所堅持的生存方式,其實并沒有明確高低貴賤之分。
對彼此報以尊重,同在這個荒誕的世界中,活下去已經(jīng)是已經(jīng)是最大的勇氣行為,每個人都可以說是輸家,那也就沒有什么需要比較的了。
至于這篇文章到底想說什么,實際上就是一篇隨筆罷了,中心思想?又不是應(yīng)試文章,去哪里找那種東西,就如同寫日記一樣,會有人去自己的日記中找中心思想然后像是考試一樣進行總結(jié)嗎?是的話,那就不是日記了,而是一片純粹的考試文章了,對于日記這種事物而言,沒有絲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