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lián)盟-虎嘯龍吟》觀后感
英雄往來天地間
《軍師聯(lián)盟-虎嘯龍吟》觀后感
三國這段歷史,從小學(xué)看到現(xiàn)在,每次重溫都是百感交集。無論是冷兵器時代恢弘的戰(zhàn)場圍獵,還是宮廷之中的明爭暗斗,都是一個個跌宕起伏耐人尋味的故事。
英雄氣概,這是三國最想傳達(dá)給讀者的精神。有心系百姓以德服人的英雄,有唯我獨尊天下歸心的英雄,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有忠義參天沖鋒陷陣的英雄…
軍師聯(lián)盟不同于一般的三國電視劇,它將鏡頭鎖定在了傳奇人物司馬懿的身上,通過司馬懿的視角講述了整個三國時期的風(fēng)云變幻,對場景刻畫細(xì)膩,對人物塑造全面,讓人蕩氣回腸。
(以下內(nèi)容嚴(yán)重劇透)
第一部分? 曹操時期
曹丕與司馬懿: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這是曹丕對司馬懿感嘆自己的處境。自己是嫡長,卻無法得到父親賞識。
司馬懿以“鯤鵬展翅”勸諫曹丕,曹丕在知道郭嘉遺囑后也積極招攬司馬懿。“與其甘心跌落谷底,粉身碎骨。不如你我一起全力以赴?!?/p>
馬行至懸崖邊,就如曹丕和司馬懿兩人走投無路的處境。“在下愿與中郎將同行。”這是司馬懿在看到曹丕的志向之后由衷的贊美。
?
楊修與曹植:
從詩文知己,到政壇朋友。楊修有才,狂妄,對曹植的志向一片赤誠。
“漢朝的根基,漢朝的制度,已經(jīng)爛透了!亂世需要大破大立!”曹植是幼子,但楊修和曹操都希望破除舊制,將他推上太子位。

如果說除了郭嘉,誰最懂曹操的志向,那一定是楊修。
在后來的爭斗中,楊修冒進,司馬懿求穩(wěn)。
“前路崎嶇,請小心馳騁?!边@是司馬懿的話。
“前路崎嶇,更要策馬奔騰”。這是楊修的話。
在楊修選擇跟隨曹植的時候,就注定了自己的悲慘命運。就算曹操不因“雞肋”除掉楊修,曹丕登基后也不會放過他。
選定一個值得輔佐的人,加之“小不忍亂大謀”的鞭策。這是司馬懿戰(zhàn)勝楊修的關(guān)鍵。
?
荀彧,郭嘉:
荀彧,郭嘉,曹操最得力的兩位謀臣。荀彧主內(nèi)政,郭嘉主軍事,兩人實力伯仲之間。可郭嘉是真正忠心于曹操的,他和楊修一樣,理解曹操打破舊制的志向。而荀彧的心一直都是大漢的。
荀彧知道曹操最終留不得自己,希望用死來勸說曹操忠于大漢,卻沒能如愿以償。
二十年前,袁紹袁術(shù)昏庸,劉表孫策偏安,劉備還是無名小卒。荀彧與曹操初相識,一聲明公,是希望。希望曹操能夠匡扶漢室,拯救黎民。
二十年后,司空,丞相,魏公,魏王,一步之遙。一聲明公,是失望。
同行二十載,本以為可以傾心托付,卻還是沒能心向一處。
郭嘉重病逝世后,曹操大哭:“蒼天何妒我奉孝?!?/p>
荀彧被曹操除掉后,曹操大哭:“你我同來,為何不能同去?!?/p>
比起郭嘉的病逝,荀彧的死或許更讓曹操痛心。
不想殺,不得不殺。
殺是真,哭也是真。
?
曹操:
和三國演義里面小說形象不同,軍師聯(lián)盟里面的曹操更符合一個歷史人物形象。他一生追求定亂安民,天下歸心。
赤壁一場大火,燒毀了他的夢想。
臨死前,他在洛陽說道:“這杯酒,當(dāng)祭典韋,祭郭奉孝,祭荀令君,祭龐德,祭夏侯淵,祭曹昂,曹安民,也祭關(guān)云長!祭二十年來為定亂安民將熱血埋在黃土之下的英雄!”

他愛才,甚至是不愿與自己同行的人。唯才是舉,不拘禮法。“臨戰(zhàn)能致勝,不使將士枉死是德。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綏之苦是德。”
在洛陽城外,曹操感嘆:“當(dāng)年,這里都是青青麥苗。孤曾與那袁紹結(jié)伴出游,策馬圍獵。四百年名都,就這樣毀于一旦?!辈懿俨皇嵌?,他愛民,他希望拯救黎民與水火,可是連年征戰(zhàn),卻沒能還百姓以太平天下?!靶荼B(yǎng)民吧,百姓,太苦了!”征戰(zhàn)一生,抱憾而死。
?
?
第二部分? 曹丕時期
曹丕:
曹丕走上帝王位置并不容易,他從小跟隨曹操征戰(zhàn)沙場,深知百姓疾苦。上任后,頂著壓力推行新政,打壓胡作非為的宗親,勵精圖治,讓大魏百姓生活富裕。是真真切切的明君。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這是曹丕對自己摯愛的郭皇后的承諾。他愛郭照,力排眾議將郭照推上皇后位置。他也是好丈夫。
40而終,抱負(fù)還沒有真正施展,就要走向盡頭了。他遺憾,自己不能繼續(xù)守護大魏,不能繼續(xù)守護摯愛。

一直以來,許多文學(xué)作品都將曹丕寫作奸詐,將曹植寫作忠厚。如果沒有曹丕的“奸詐”,如何在權(quán)力巔峰制衡宗親,如何能夠讓利國利民的新政得以推行?向善的路,從來都是充滿了惡的。他雖然兇狠,卻不濫殺無辜。雖然奸詐,卻不會對忠臣刀刃相向。
曹植如果真的上位,能夠震懾宗親嗎?能夠造福百姓嗎?不過是像李煜那樣只會寫詩的昏君。
?
司馬懿:
司馬懿告曹丕以鯤鵬展翅,曹丕對司馬懿有知遇之恩。曹丕死后,司馬懿在靈位前痛哭。一生知己,患難之交。

曹丕對司馬懿雖有猜忌,但是相比于隨時想要除掉司馬懿的曹操、曹叡、曹爽,司馬家在曹丕時期算是最省心的了。
?
甄宓:
自從甄宓被當(dāng)做曹操的棋子嫁給曹丕,她就注定了一生的悲劇。
曹操想要扶持曹植上位,這大概是曹操一生最錯誤的決定了。他讓曹丕早年郁郁不得志,人到中年便英年早逝,毀了一代明君。他讓曹叡童年蒙上陰影,一生都在祭典生母。他讓曹植與曹丕為敵,毀了曹植,也毀了楊修。
?
第三部分? 曹叡時期
曹叡:
濫殺無辜,驕奢淫逸,玩弄權(quán)術(shù),這是我對曹叡的印象。比起曹操的定亂安民,曹丕的勵精圖治,曹叡更在乎的是權(quán)謀之道。
畫師太醫(yī),說殺就殺。宮殿大樓,說修就修。絲毫不考慮百姓負(fù)擔(dān)。
司馬懿在前線征戰(zhàn),他想的不是前線戰(zhàn)報,而是如何除掉司馬懿。
?
司馬家:
曹叡時期是司馬家叛變的關(guān)鍵導(dǎo)火索。
司馬懿賭上仕途保曹叡上位,曹叡卻千方百計想要殺掉他。
司馬懿在前線與諸葛亮對峙,曹叡卻寫圣旨讓其如坐針氈。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彼抉R懿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司馬昭心里是翻涌的:“當(dāng)臣的本分是為國盡忠,當(dāng)君的本分就該是屠戮功臣?”
為何諸葛亮陸遜,手握一國軍權(quán),卻一生都是忠臣。劉備信任諸葛亮,孫權(quán)信任陸遜。劉備幫諸葛亮抗住了關(guān)羽張飛的壓力,孫權(quán)幫陸遜抗住了張昭程普的壓力。而司馬懿呢,前有諸葛亮殫精竭慮,后有曹叡鋒芒在刺,這如何讓大臣不去想著謀反?
?
曹真:
領(lǐng)兵打仗,絕對的好將軍。運籌帷幄,絕對的爛指揮。
曹真善于用人。費曜、郝昭、王雙,都受到曹真的知遇之恩,對曹真百般敬仰,寧死都不降諸葛亮。
破江夏,征羌胡,定河西,曹真一生戰(zhàn)功赫赫??上ё罱K他遇到的對手太強(諸葛亮),遺憾落敗。
?
諸葛亮: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再次回味出師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六出祁山,這是他對劉備的承諾,也是他的執(zhí)著。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钡磳庫o,一生寫照。
任何一個版本的三國劇情,諸葛亮都是忠義之士的形象?;蛟S這就是羅貫中先生和古代廣大讀書人的理想:愿得一仁厚愛民的君王,傾盡一生輔佐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第四部分? 曹芳時期
曹爽:
年少登高位,不知收斂,濫用職權(quán),給司馬懿籠絡(luò)朝中人心十足的機會。其英雄氣概遠(yuǎn)不如曹真。
?
夏侯玄:
一生光明磊落,顧全大局,卻無奈被卷入司馬懿和曹爽之爭的漩渦中。
寧愿赴死,也不愿投降姜維。
司馬師敬重他,想保他平安??上暮钚^于忠義,生為魏臣,死為魏鬼,他的隕落,也是宗親最后希望的破滅。
?
柏靈筠:
柏靈筠之于司馬懿,很像荀彧之于曹操。
柏靈筠幾次讓司馬懿化險為夷,荀彧多次為曹操出謀劃策。
司馬懿之志向,讓柏靈筠欽佩;曹操之志向,是荀彧的希望。
柏靈筠對后期司馬懿殺人如麻極其失望,荀彧對后期曹操一步之遙極其失望。
司馬懿在手握軍權(quán)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不在乎名聲了,異己三族,說滅就滅。曹操在選擇征戰(zhàn)沙場的時候,就已經(jīng)不畏人言了,皇親骨肉,說殺就殺。
同行二十年,司馬懿除掉了柏靈筠,曹操除掉了荀彧。
?
司馬家:
司馬昭和鐘會是司馬家政變的最大受益者。從碌碌無為到執(zhí)掌大權(quán),施展抱負(fù),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等了很久了。這兩人殺伐果斷,面對曹爽夏侯玄的同黨,鏟除三族毫不猶豫。
司馬師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大哥,縱然功成名就又如何?
司馬懿,在征戰(zhàn)王凌的時候,劇中唱起了“十五從軍征,八十使得還?!彼抉R懿晚年像極了當(dāng)年的曹操。權(quán)傾朝野,用兵如神,殺人如麻,卻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場。
汲布,司馬孚,柏靈筠,侯吉,這些最親近的人都“不認(rèn)識”現(xiàn)在的他了。
到最后,陪伴他的,或許就是那只王八。

走向巔峰注定了孤獨一生。
?
?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
?
彼岸花的約定
2020.7.22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