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135億,山東一口氣建12座超級工程,幾百萬人騎單車過黃河

黃河這條母親河,見證著中國千年歷史的變遷,孕育了中華文明,也哺育著黃河兩岸的華夏兒女,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黃河兩岸的貧困問題也亟待解決,于是,為了推動黃河流域的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拉近兩岸人民的交流與合作,各個城市開始在黃河上建起了數(shù)座大橋,而作為黃河流經(jīng)的一個重要城市,山東濟南更是不惜斥資135億元,一口氣建了12座超級工程,讓幾百萬人可以騎著單車過黃河,徹底解決了人們的出行問題。

這12項超級工程就是12座黃河大橋,其中較為出名的就是最后一座濟南鳳凰黃河大橋,它的主橋是三塔自瞄式懸索橋,三座鋼塔的用鋼量相當于兩座埃菲爾鐵塔,大橋的總用鋼量幾乎可以建造三座鳥巢體育館,它在建造過程中創(chuàng)下了多項世界紀錄,跨度和橋梁寬度都居于世界橋梁之首。鳳凰黃河大橋采用了雙向八條車道的設計,兼顧城市主干道功能,時速大約六十公里,預計會在今年年底通車,這樣一來,黃河兩岸的市民可以選擇駕車,騎單車,甚至步行等多種方式通過黃河,開車只需四分鐘就可以跨越滔滔黃河,極為方便。
然而,這樣一座跨度大,橋面寬的大橋,在建設之初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如果在長江上建設大橋,可以利用大型船舶運輸材料,但是黃河水流湍急,地質(zhì)條件復雜,而且這里也不是通航水域,運輸用量龐大的建設鋼材有著極大的難度,于是技術(shù)人員通過基地建造原件,拼裝場總拼,橋位處提梁焊接三地建造的方式,最終成功克服了這一難題。

除了鳳凰大橋之外,濟南的黃河大橋還有長清大橋,齊魯大橋等,每座橋都是以濟南關(guān)鍵的道路名稱命名,比如,鳳凰大橋是鳳凰路北延之后的跨越黃河通道,是為了打通城市主干道而建的,另外,為了給予人們更多的出行方便,濟南政府不光修建了12座大橋,而且耗資將近60億元,修建了濟濼路穿黃隧道,成功穿越地上懸河,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強大的基建實力。
在這些橋與隧道全部通車之后,濟南就會擁有十二橋一隧的偉大工程,這對曾經(jīng)地理位置夾在南山北河中,經(jīng)濟得不到發(fā)展的這座城市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新時代城市的建設進程中,濟南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城市,要拓寬發(fā)展空間,就必須要突破黃河兩岸經(jīng)濟阻塞,交通不便的問題,所以,這數(shù)十項超級工程的建成,也使得濟南成為了全國重要的區(qū)域型經(jīng)濟中心。

隨著中國的飛速崛起,曾經(jīng)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都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實,一座座林立的高樓,一條條蜿蜒的公路,在這些偉大工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速度和智慧,在這些奇跡背后,當然也離不開那些基層建設者們的辛苦付出,希望中國能夠在基建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那些基層英雄們奮斗的足跡,也將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