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書屋(第十五期)
本周書籍:余華《第七天》
余華老師的文章一直都以比較樸實的文風(fēng),極強(qiáng)的敘事功底著稱,例如享譽中外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等。然而這本《第七天》,打破了余華老師一直以來的風(fēng)格,用華麗的辭藻,各種暗喻和隱喻來向我們展示了人死后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全新的死亡體驗,讓我“了解”死后的世界,讓我對人生和死亡有了新的感悟和想法。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在死亡之后的經(jīng)歷,他以游魂的形式一共飄蕩了7天,在這7天他回憶他的過往,他遇見其他出現(xiàn)在他人生中的游魂,他反思和感悟他的整個人生。如果有游魂,那飄蕩就是最后的自由,去尋找屬于他的解脫。七天的隱喻在開篇就已經(jīng)明示,上帝做完了工,休息了。主人公楊飛找到了屬于他的樂園,伊甸園一樣的無憂無慮,而那里的名字是“死無葬身之地”,是一群在世間沒人關(guān)注的游魂們聚居的家園。分離的父子,背叛的夫妻,貧賤的戀人,默契的死敵,無奈的商人,被遺棄的群嬰……他們只有在這里,在這個“死無葬身之地”,找到了美好。
這本書通過不斷的疊加情節(jié)帶來的撲面而來的鏡頭感,將人一下子拉扯到第一視角。余華老師通過高超的文字在我們腦中直接投影出我們心中最貼合的形象和場面,仿佛閱讀的不再是一個虛擬的人物,而是我們自己。在平凡普通的大多數(shù)生活中,許多人是灰色的,僅剩下的一點點有色彩的情感,也不是相濡以沫的浪漫,而是無可奈何的茍延殘喘。這是人生的可悲,是無可奈何?;恼Q嗎?荒誕!然而世界絕大部分的故事都是沒有邏輯的,他憑空發(fā)生卻又不留痕跡地離開,我們能做的只是珍惜當(dāng)下,珍惜眼前人。
最喜歡文中的最后一段話:
他驚訝地向我轉(zhuǎn)過身來,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在向我詢問。我對他說,走過去吧,那里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那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問:“那是什么地方?”
我說:“死無葬身之地?!?/strong>
我想人間沒有絕對的公平,世間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個人都會死,死亡對所有生物一視同仁。世間沒有烏托邦,唯有死亡是終止一切痛苦的終結(jié)。在如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缺乏對于人生的思考,更沒有死亡的體悟,渾渾噩噩。閱讀這本書,會讓我們對未來有更加深邃的思考,或許當(dāng)我們真的能夠坦然接受死亡,理解死亡的時候,人生會變得更加精彩。
人生海海 ,山山而川 ,不過爾爾。
推薦指數(shù):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