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小巧能量爆棚,這種手鼓你見過嗎|袁朝楨和Kanjira



大家好我是袁朝楨,職業(yè)打擊樂音樂人,今天我來跟大家紹一個有意思的小打擊樂,來自印度南部的坎吉拉(Kanjira)。

在南印有很多種打擊樂,坎吉拉(Kanjira)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也就幾百年歷史。它時常跟一些傳統(tǒng)的打擊類Mridangam、Ghatam在一起合奏。19世紀80年代,坎吉拉(Kanjira)隨著當時音樂文化流行起來,玩的人越來越多,它也慢慢融入到各種風格里面去。




它是最小巧的手鼓,大家可以看到上面只有一組鈴,通常會用銅或者其他金屬手工砸制而成。

傳統(tǒng)鼓皮由蜥蜴皮做成,這是印度南部特有的一種蜥蜴,在打的時候,音色低沉,類似于水的感覺。但產(chǎn)生這種聲音有個前提——你需要讓鼓“喝點水”,使這個皮稍微濕潤,這樣聲音才會出來。

現(xiàn)在在印度、孟加拉國等地,蜥蜴已經(jīng)成為一種珍稀保護動物,所以人們越來越少會用這種蜥蜴皮來做鼓了,更多地用羊皮、合成皮來代替。但是兩者的音色也會有些區(qū)別,蜥蜴皮材質(zhì)的聲音會更加的厚重,有明顯顆粒感。

我手中這款是合成皮的坎吉拉(Kanjira),它不會受氣溫和濕度影響,想松一點,我只要調(diào)松一點就好了。所以我不需要加水濕潤它,對于音樂演奏和錄音方面來說,它是更加便捷的。

在打法上,坎吉拉(Kanjira)不同于其他的印度打擊樂,敲擊動作完全是用單手完成,另外一只手用于擠壓鼓皮來改變音高。因此,你甚至可以演奏一些比較有旋律的東西。
在南印,如果你要學打擊樂的話,你必須得先學會一種“口訣”,也是鼓語,叫Konnakol,這是南印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打擊樂表現(xiàn)形式,西方人稱它為“vocal percussion(人聲打擊樂)”,就是其實用嘴巴唱出來一種節(jié)奏。
Konnakol是任何一個學音樂的人都可以玩的,無論你是打鼓的、拉弦樂的、彈鍵盤的,甚至是跳舞的,都要先開始學習Konnakol,它通常會用一些基礎(chǔ)節(jié)奏進行變化整合,最后完成一個完整的曲目。
其實有很多簡單的方法可以學習這些節(jié)奏,下面我們來打一下四四拍節(jié)奏,并進行數(shù)學的組合。
我們的主要節(jié)奏還是4+4,那么我們可以把它變成 3+2+3,或者3+3+2。
所以,大家看看看是不是更有一些層次感?如此看來,你要先學會怎么把節(jié)奏唱出來,然后才能在鼓上面把這個音色和節(jié)奏,慢慢地練出來。
我之前的樂隊SoundScape (中文:聲音風景)的第一張專輯里面,也用到了這個樂器的演奏,比如《Bhavani Dayani》(雪山女神)中就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五拍子,就用到了坎吉拉(Kanjira)這個音色,請大家欣賞。
Bhavani?Dayani音樂:Soundscape?-?Le?Paradis?des?Voyageurs?Perdus

講者|袁朝楨

職業(yè)打擊樂音樂人。一直探索世界音樂以及節(jié)奏律動和現(xiàn)代音樂的融合,風格涉及流行,爵士,先鋒電子及世界音樂等。
「GROOVEPAPA音樂」打擊樂創(chuàng)始人。先后曾加入過「戲班」、「Soundscape」等音樂團體,曾任迪斯尼音樂劇《獅子王》打擊樂手、JZ爵士大樂隊打擊樂手、德國 SELA Cajon 藝術(shù)家、西班牙DG打擊樂品牌代言人、上海音協(xié)打擊樂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合作藝術(shù)家有:袁婭維,楊坤,任賢齊,小河等。
策劃制作
策劃:unintended小米 朱芳瓊
導演:楊建華
攝像:李柯
錄音:鼓童(老貓)?四旬
剪輯:張七柒
文編:四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