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不成功而又最成功的“御謀反”——“元弘之亂”
本鬼在前文《三皇御謀反:日本天皇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造反——“承久之亂”》為大家介紹了日本的第一次天皇御謀反——承久之亂。本文則要介紹日本歷史上不成功而又最成功的天皇御謀反——“元弘之亂”。

天皇朝廷在承久之亂后實力大損,基本成為鐮倉幕府的傀儡?;首宕撕蟪霈F(xiàn)了嚴重分裂,形成了以后深草天皇為祖的“持明院統(tǒng)”和以龜山天皇、后宇多天皇為祖的“大覺寺統(tǒng)”,兩個統(tǒng)圍繞皇位展開激烈爭奪。

“持明院統(tǒng)”與“大覺寺統(tǒng)”經(jīng)過幕府調(diào)解決定“兩統(tǒng)迭立”,即由兩統(tǒng)的子弟輪流繼承天皇。文保二年(1318年),持明院統(tǒng)的花園天皇將皇位讓給三十一歲的東宮尊治親王,尊治親王就是后醍醐天皇。

二百五十年以來,后醍醐天皇是第一位壯年登基的天皇。登基三年之后,后醍醐天皇之父后宇多天皇(大覺寺統(tǒng))去世,而“持明院統(tǒng)”的上皇無法對“大覺寺統(tǒng)”的后醍醐天皇開設(shè)院政,此后朝廷便沒有院政。

于是后醍醐天皇成為幾百年以來第一位頭上沒有院政的天皇,在朝廷內(nèi)實現(xiàn)了集權(quán)。年富力強的年齡與“大權(quán)獨攬”讓后醍醐天皇雄心萬丈,覺得自己有機會和能力復興天皇權(quán)威,成為日本實際上的主人。

當時后醍醐天皇最想干的事就是推翻鐮倉幕府,奪回全日本的最高大權(quán)。另外,后醍醐天皇想要打破“兩統(tǒng)迭立”的限制,將天皇傳給自己的兒子。而“兩統(tǒng)迭立”受鐮倉幕府的保護,只有倒幕才能傳子。

元弘元年(1331年),后醍醐天皇攜帶象征天皇的三神器前往比睿山,宣布起兵倒幕。后醍醐天皇隨后在兒子護良親王的接應(yīng)下進入了地勢險要的笠置山,而以楠木正成為首的部分豪族也起兵響應(yīng)天皇。

后醍醐天皇這次起兵倒幕就是日本歷史上第二次大規(guī)模天皇御謀反——元弘之亂。不過后醍醐天皇這次起兵的時機并不正確,除了楠木正成之外,當時日本絕大部分武士豪族都不支持后醍醐天皇推翻幕府。

于是面對幕府優(yōu)勢兵力的進攻,笠置山在堅守二十天后陷落,后醍醐天皇也被幕府生擒并被流放到了隱歧島,這次天皇御謀反宣告失敗。楠木正成也在堅守近一年后放棄了主要城堡,退到金剛山里打游擊。

“元弘之亂”雖然被幕府平定,但與“承久之亂”不同的是,鐮倉幕府此時已經(jīng)因為“恩賞奉公制”的解體而大失人心?!霸胫畞y”這場天皇御謀反雖然失敗,倒幕的火種卻已散布四方,即將在日本掀起燎原之火。

元弘二年(1332年),護良親王再次起兵,楠木正成也達出金剛山。鐮倉幕府派大軍進攻護良親王駐守的吉野城和楠木正成駐守的千早城。吉野城很快失守,千早城卻在楠木正成的指揮下堅守了三個月。

由于楠木正成的堅守牽制了幕府軍主力,各地的武士豪族趁機起兵倒幕,倒幕風潮迅速在全日本蔓延。后醍醐天皇也抓住機會逃出了隱歧島,在船上山建立了割據(jù)地。鐮倉幕府只得派出預備隊進攻船上山。

沒想到的是,進攻船上山的幕府大將足利高氏(室町幕府初代將軍足利尊氏)卻在進軍途中突然宣布倒幕,與其他倒幕軍合兵一處攻占了京都。而足利高氏的同族新田義貞也在關(guān)東起兵倒幕,攻占了鐮倉。

新田義貞攻占鐮倉標志著鐮倉幕府的滅亡,身為倒幕軍總盟主的后醍醐天皇就此成為幕府時代唯一掌控全日本最高實權(quán)的天皇,也是唯一御謀反成功的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