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風喪膽”的MBA壓力面試,到底什么樣?
今天這一篇干貨,給大家聊聊MBA/MEM/MPA提取面試中的壓力面試。
大家在網上搜尋提前面試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某某學校MBA提前面試是壓力面”“某某MBA項目是壓力面”,類似這樣的說法。
到底什么是壓力面試?
壓力面試是指在面試對話交流過程中有意制造緊張,以了解面試者在高壓力狀態(tài)下的臨場表現。
考察的目的主要有三點:
確定考生對壓力的承受能力
在壓力前的應變能力和人際關系能力
對考生的工作背景有更深入了解
說白了,就是希望自己招到的考生不僅順境下能穩(wěn)步上升,也能夠扛住逆境的壓力。
想法很不錯是吧?
但這里面有一個問題,所謂的“逆境下的壓力”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才能表現出來的特質,甚至是以“年”來計算的,而我們的面試,普遍只有20分鐘!這意味著面試只能測試瞬時抗壓能力。
于是在提前面試的最早期,考官經常會用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來測試考生的抗壓能力,例如——
進入面試考場后考官不搭理你自顧自聊天
考官在討論問題時故意說出一些歧視性話語
諸如此類。據很多當年的考生回憶,現場經常出現考生和考官拍桌子吵架的情景,畢竟,考官覺得是壓力面,考生覺得你就是找事!
被投訴多了,近幾年這種壓力面試已經絕跡了?,F在的壓力面試,更多還是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來施壓,圍繞一個可疑點不停追問。
簡單給大家舉個真實的例子:
問:作為銷冠,你在公司里面的業(yè)績占比多少?
答:我個人占比最近已經連續(xù)三年占比超過40%了。
問:你們銷售團隊總共多少人?
答:13人,不算銷售總監(jiān)12人。銷售總監(jiān)是跟著老板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老人,不跑業(yè)務,主要負責團隊管理還有參加高層會議之后的上傳下達。
問:你覺得銷售總監(jiān)的“團隊管理”對你們的工作有幫助嗎?
答:有的,首先他是公司老人,在很多事情上他的溝通協(xié)調都能非常游刃有余;其次他也通過日常的管理,給我們溝通具體客戶案例并給出應對方案,也在幫我們協(xié)調內部資源來支持我們簽單。
問:你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升職到銷售總監(jiān),但是聽下來你如果升職之后,先不論你能不能勝任剛才你說的銷售總監(jiān)的工作,但公司很可能會損失40%的銷售業(yè)績。(因為銷售總監(jiān)不從事一線銷售工作)
答:這一點我和公司也有過溝通,未來我升職銷售總監(jiān)之后,仍然會兼任部分一線銷售工作,確保整個工作和團隊的平穩(wěn)過渡。
問:如果你們公司對于重要崗位的職責定義可以這樣輕易調整,我們認為這樣的公司內部管理是不是有點混亂和草率?
答:此處當然要否定,具體省略
問:既然不是,那為什么需要將一個極為重要,深刻影響公司業(yè)績的重要員工,擺放在一個看起來并不合適的位置呢?
到這一步,壓力基本施加完畢,無論考生是否回答滿意,之后考官大概率會換一個話題重新來提問了。
這樣的壓力面試,并沒有刻意去營造某些讓人不適的氛圍,而是抓住考生履歷中的某些點,進行深挖,挖的過程中揉入一些混淆概念,非黑即白的邏輯陷阱,讓考生回答起來非常難受,無形中增加了面試的壓力。
哪些學校的提前面試會有壓力面試?
其實從上面的例子也能看出來,這種壓力面試有一定的隨機性——當考官對你履歷中的某些細節(jié)感興趣或者有疑問的時候,就可能出發(fā)壓力面試。
所以,“XX學校是壓力面試”這種說法一直是誤解。
一方面,整個面試問題都是考官臨場發(fā)揮出來的,結合你的回答和背景即興提問。另外,一個學校一批次提前面試的面試考官又那么多,不可能千人一面,統(tǒng)一問壓力面,想想都知道不現實。
正確的說法是“某某學校/考官喜歡壓力面”,因為這個和學校的風格有關,確實存在部分學校的考官喜歡壓力面試的情況。
但到底壓力面試什么時候出現,這個倒是可以適當地做做總結。其實就像你玩游戲,符合某些條件了,自然會觸發(fā)新的任務和事件。
觸發(fā)壓力面試的場景,我大致總結有以下幾種情況
對于背景好的同學:
施壓的目的是為了看你的上限——例如不斷拋出超出你崗位職責高度的問題讓你來回答。
或者質疑你的報考動機——典型如職場老鳥考全日制,或者企業(yè)高管不去EMBA而來MBA。
對于背景較差的同學:
施壓的目的是希望能從你的回答里面得到些驚喜和閃光點——例如你在一家不知名企業(yè),問到最后考官才知道你是創(chuàng)始元老之一;再例如你的職責范圍遠遠超出你的對外頭銜。
而對一些背景較為特殊的同學:
你以為考官不停問一些行業(yè)的細節(jié)問題是在施壓,實際上考官只是想八卦一些行業(yè)內幕而已。這種背景同學真正面臨的壓力在于專業(yè)匹配度類的問題,例如報社記者為什么不去MPA而來MBA,這種問題更容易觸發(fā)壓力面試。
總結:
很多同學在準備面試時,會把壓力面試作為一個單獨的環(huán)節(jié)來準備,這是我不建議的。其實我們更多的還是要關注于面試本身的交流互動,互動到一定節(jié)點,壓力面試自然會觸發(fā),不能為了回避壓力面試而舍本逐末。
正常面對壓力面試,這也是一個更好、更全面展示自己的機會?;蛘邠Q個角度來說,也正是因為考官對你感興趣,才會有壓力面這個環(huán)節(jié),這本身是個好消息!
我是張礪鋒,更多關于MBA及職場學歷提升的文章,關注+點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