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之拜占庭帝國(第四期)
二十年無政府時期
一、提比略三世
(一)694年拜占庭統(tǒng)帥利昂提烏斯流放查士丁尼二世被后自立為帝,利昂提烏斯統(tǒng)治的3年間在治理國家方面實在不行,698日耳曼雇傭軍將領(lǐng)提比略三世發(fā)動政變推翻利昂提烏斯,利昂提烏斯也被提比略三世割掉鼻子打入修道院。697年阿拉伯人將領(lǐng)穆薩·本·努賽爾趁拜占庭帝國內(nèi)亂率軍人侵北非,剛登位的提比略三世率軍親征北非,被阿拉伯人擊敗,拜占庭帝國丟失北非。
(二)在克里米亞半島赫爾松城的查士丁尼二世因不甘心自己的的失敗而策劃逃離赫爾松,赫爾松當(dāng)局察覺到查士丁尼二世騷動不安時決定把他送回君士坦丁堡關(guān)押,但還是讓查士丁尼二世提前一天逃跑了。查士丁尼二世逃往可薩汗國,并受到那里人民的熱情歡迎,查士丁尼二世的出逃引起提比略三世的恐慌和憂慮,他派特使前往可薩汗國尋找查士丁尼二世??伤_人為了不影響與拜占庭帝國的關(guān)系而準(zhǔn)備將查士丁尼二世送往拜占庭特使那里,查士丁尼二世得到這一消息后飛速逃離可薩汗國。歷經(jīng)許多的艱險后查士丁尼二世來到黑海北岸的保加利亞人領(lǐng)土,查士丁尼二世請求保加利亞人幫助自己復(fù)位,保加利亞人因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出兵幫助查士丁尼二世。705年查士丁尼二世率領(lǐng)保加利亞大軍殺到君士坦丁堡城下,雙方展開激烈地攻防戰(zhàn),查士丁尼二世想起君士坦丁堡城西有一條從山上通往城里的引水渡槽,其作用是保證首都用水,也是防守薄弱的地點。查士丁尼二世數(shù)百名精兵后趁夜爬上渡槽潛入城中,出其不意地向守軍發(fā)起突然襲擊,再開城門迎接主力軍進來,一舉拿下君士坦丁堡。提比略三世見勢不妙后逃離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二世重登帝位。
(三)查士丁尼二世開始對仇人進行大肆報復(fù),派人搜捕提比略三世和利昂提烏斯,當(dāng)官兵逮捕提比略三世和利昂提烏斯后查士丁尼二世將此二人處死,提比略三世和利昂提烏斯的黨羽也被查士丁尼二世屠戮殆盡。
二、查士丁尼二世
(一)705年查士丁尼二世在保加利亞人的幫助下重登帝位,隨后將自己的仇人提比略三世和利昂提烏斯處死,為了表示對保加利亞人的感激查士丁尼二世許諾每年向保加利亞人繳納貢品。10年的流亡生活使查士丁尼二世變得更加陰狠、毒辣,由于前兩次政變的發(fā)動者都是軍人查士丁尼二世便對軍隊進行殘害,凡是稍有嫌疑的軍隊將領(lǐng)都被查士丁尼二世趕盡殺絕。阿拉伯人占領(lǐng)卡帕多西亞和西利西來,君士坦丁堡危在旦夕,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查士丁尼二世依然沒有停止自己的瘋狂報復(fù),他不考慮如何去擊退阿拉伯人,而是在絞盡腦汁策劃怎樣懲罰那些幫助羅馬教皇的人。查士丁尼二世派出一支軍隊攻進拉溫那,將那里的大批平民拴在鐵鏈子上后押回君士坦丁堡處死。
(二)赫爾松是流放查士丁尼二世的地方,當(dāng)初赫爾松當(dāng)局羞辱查士丁尼二世,查士丁尼二世便對赫爾松人民進行殘酷的報復(fù)。查士丁尼二世派出一支軍隊蹂躪赫爾松,他們見人就殺、見物就搶,赫爾松人民終于忍無可忍而爆發(fā)起義。可薩人因不想放過這個入侵克里米亞半島的機會而支持赫爾松起義,起義軍擁立亞美尼亞人瓦爾達內(nèi)·菲利皮科斯為新皇帝,接著起義軍艦隊駛抵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內(nèi)的居民自動打開城門迎接起義軍進城,在混亂之中查士丁尼二世被殺。
三、菲利皮科斯
(一)菲利皮科斯出生于亞美尼亞貴族,利昂提烏斯發(fā)動政變時菲利皮科斯曾試圖奪取皇位,提比略三世在位時將心術(shù)不正的菲利皮科斯流放到凱法利尼亞島,查士丁尼二世復(fù)位后將菲利皮科斯流放到克里米亞半島。711年菲利皮科斯在可薩人的幫助下煽動克里米亞人起義,數(shù)周后菲利皮科斯率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二世被菲利皮科斯處死。712年保加爾人以為查士丁尼二世復(fù)仇為由向菲利皮科斯宣戰(zhàn),在巴爾干半島大肆劫掠,菲利皮科斯抽調(diào)奧普西金軍區(qū)的一些軍隊支援巴爾干半島,這也造成小亞細亞的防御被削。713年色雷斯地區(qū)因苦受外敵困擾而爆發(fā)起義,當(dāng)菲利皮科斯在競技場時被叛軍派出的刺客刺殺,菲利皮科斯的重臣阿納斯塔修斯二世即位。
四、阿納斯塔修斯二世

(一)713年菲利皮科斯遇刺身亡,身為重臣的阿納斯塔修斯二世即位,不久阿納斯塔修斯二世平息色雷斯起義。715年阿納斯塔修斯二世組建強大艦隊準(zhǔn)備奪回羅得島,然而這支軍隊背叛阿納斯塔修斯二世,擁立稅務(wù)官狄奧多西三世為帝。6個月后狄奧多西三世攻陷君士坦丁堡,阿納斯塔修斯二世逃亡到塞薩洛尼卡。利奧三世推翻狄奧多西三世后阿納斯塔修斯二世企圖復(fù)位,立即發(fā)動一場叛亂,結(jié)果失敗,阿納斯塔修斯二世被利奧三世處決。
五、狄奧多西三世

(一)狄奧多西三世是奧普西金軍區(qū)的一名稅務(wù)官,715年狄奧多西三世被叛軍擁立為帝,狄奧多西三世率領(lǐng)這些叛軍攻陷君士坦丁堡,阿納斯塔修斯二世逃往塞薩洛尼卡避難。716年阿拉伯人圍攻君士坦丁堡,717年安納托利亞軍區(qū)統(tǒng)帥利奧三世趁君士坦丁堡受圍時自立為帝,他粉碎阿拉伯人的圍攻后逼迫狄奧多西三世退位,狄奧多西三世下臺后加入神職人員的行列,此后史書上沒有狄奧多西三世的記載。
伊蘇里亞王朝
一、利奧三世

(一)利奧三世是安納托利亞軍區(qū)司令,716年利奧三世趁阿拉伯人圍攻君士坦丁堡之際自立為帝,717年利奧三世說動保加利亞人支援自己后向君士坦丁堡進軍,阿拉伯人的圍攻被利奧三世粉碎。利奧三世在城中內(nèi)應(yīng)的幫助下進入君士坦丁堡,隨后推翻狄奧多西三世,但未傷害狄奧多西三世的性命,只是讓他做一名神職人員,此后史書再無狄奧多西三世的記載。
(二)718年阿拉伯人派出20萬大軍、1800艘戰(zhàn)艦圍攻君士坦丁堡,利奧三世將阿拉伯海軍引入君士坦丁堡港內(nèi)后用希臘火燒毀阿拉伯人的大部分戰(zhàn)艦。利奧三世在亞德里亞堡之戰(zhàn)擊退阿拉伯人的兩支援軍,圍攻君士坦丁堡的阿拉伯人被迫撤退,拜占庭人在衛(wèi)國戰(zhàn)爭中殲滅15萬阿拉伯人。

(四)軍事貴族和宮廷貴族因在毀壞圣像運動中獲得大量利益而擁戴利奧三世,教會的高級領(lǐng)導(dǎo)者則憎恨利奧三世。小亞細亞、君士坦丁堡的軍民都支持這場運動,希臘地區(qū)的軍民則反對這場運動,727年希臘和愛琴海各島爆發(fā)起義,反對利奧三世的宗教政策,但被利奧三世迅速地平息。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二世聞聽利奧三世排斥宗教的行為大為惱火,在意大利停止收繳貢賦以激怒利奧三世,730年利奧三世廢黜君士坦丁總主教澤門,731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三世宣布開除利奧三世和和所有圣像破壞者的教籍,利奧三世則宣布剝奪教皇在意大利南部的征稅權(quán)和對伊利里亞的管轄權(quán)。
(五)736年利奧三世在阿克羅依農(nóng)大敗阿拉伯人,將他們趕出小亞細亞西部。740年利奧三世在阿克羅依農(nóng)再次重創(chuàng)阿拉伯人。741年利奧三世去世,其子君士坦丁五世繼位。
二、君士坦丁五世
(一)君士坦丁五世是利奧三世之子,741年利奧三世去世,君士坦丁五世繼位。742年君士坦丁五世與阿拉伯人進行戰(zhàn)爭時他的同父異母兄弟阿爾塔瓦茲德在圣像崇拜者的支持下篡位,君士坦丁五世在安納托利亞爭取圣像破壞運動的支持者后向君士坦丁堡進軍,743年君士坦丁五世在薩爾代斯和莫德里納擊敗阿爾塔瓦茲德的主力部隊,4個月后君士坦丁五世攻克君士坦丁堡,將阿爾塔瓦茲德處死。746年君士坦丁五世趁阿拔斯家族與倭馬亞家族爭奪王位時奪取敘利亞北部的蓋馬尼恰馬卡亞,747年君士坦丁五世奪取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幾個城鎮(zhèn),倭馬亞哈里發(fā)馬爾萬二世因無力分心讓君士坦丁五世在進軍行動中沒有受到很大的阻擾。這時保加利亞人入侵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五世不得不回師與保加利亞人作戰(zhàn)。
(二)盡管拜占庭帝國暫時不受阿拉伯帝國的威脅,但保加利亞人的威脅又卷土重來,君士坦丁五世出于阿拉伯帝國陷入混亂中決定認真地解決保加利亞人的問題。756年保加利亞汗溫內(nèi)奇要求拜占庭帝國加倍進貢,拜占庭人因國力恢復(fù)和阿拉伯人無暇旁顧的原因不會與保加利人求和了,君士坦丁五世為了抵御保加利亞人的進攻一連修建600多座堡壘。對于南方富庶地區(qū)饞涎的保加利亞人是不會被拜占庭人的狂妄之前所嚇倒,反而立即進攻色雷斯地區(qū),所過之處無不搶掠殆盡。當(dāng)保加利亞人抵達君士坦丁堡時面對高高的城墻、嚴密的把守再次望城興嘆,劫掠周圍的鄉(xiāng)村后就回師。762年保加利亞新王特勒茨聯(lián)系拜占庭帝國境內(nèi)的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一同消滅拜占庭帝國,準(zhǔn)備一舉獲得拜占庭帝國的肥沃土地,君士坦丁五世得知保加利亞人的意圖后主動進攻保加利亞人的領(lǐng)土,讓一路人馬由黑海進軍,讓另一路人馬由色雷斯進軍。由于武器裝備相差懸殊拜占庭人每一次戰(zhàn)斗中讓保加利亞人全軍覆滅,保加利亞人只好在山區(qū)設(shè)置重重防線以延緩拜占庭人的推進速度,君士坦丁五世繞過這些防線直接進攻多瑙河畔的蘇塞達瓦和諾瓦埃,前線的保加利亞人得知背后開花后立馬回師與君士坦丁五世作戰(zhàn)。763年君士坦丁五世全面瓦解保加利亞人的進攻,保加利亞人只能倉惶而回。
(三)765保加利亞汗特勒茨死于政變,從此以后保加利亞陷入了四十年的內(nèi)亂之中,君士坦丁五世在這期間對保加利亞人進行分化瓦解、挑撥離間,在這場內(nèi)亂在獲取漁翁之利。773年保加利亞汗特利里格進攻拜占庭帝國,因被自己人出賣而慘敗,雖然特利里格僥幸逃脫但數(shù)萬保加利亞人被殲滅在色雷斯南部的利索色利亞,保加利亞人戰(zhàn)俘也被君士坦丁五世在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處死,君士坦丁五世被人們冠以保加利亞屠夫的稱號。保加利亞人因長年過度用兵而無法與拜占庭帝國爭鋒,只好承認拜占庭帝國的宗主地位。775年君士坦丁五世去世,其子利奧四世繼位。
三、利奧四世
(一)利奧四世是君士坦丁五世之子,775年君士坦丁五世去世,利奧四世繼位。利奧四世曾試圖收復(fù)敘利亞地區(qū),但被阿拉伯人擊敗。780年利奧四世遠征保加利亞時去世,臨終任命其子君士坦丁六世繼位。
四、君士坦丁六世
(一)君士坦丁六世是利奧四世之子,其母為伊琳娜。780年利奧四世去世,君士坦丁六世繼位,由于君士坦丁六世尚未成年伊琳娜和首席大臣斯陶拉基奧斯成為攝政者。788年伊琳娜撕毀君士坦丁六世與法蘭克國王查理曼之女羅特魯?shù)碌幕榧s,查理曼聯(lián)合倫巴德人奪取拜占庭帝國在意大利地區(qū)的大部分土地,伊琳娜派德西琉烏斯率軍登陸意大利抵御法蘭克-倫巴德聯(lián)軍,但德西琉烏斯被敵人擊敗,伊琳娜只好恢復(fù)婚約。790年伊琳娜試圖成為拜占庭女皇,但君士坦丁六世煽動軍隊和貴族反對伊琳娜,伊琳娜被迫放棄這一野心,并讓君士坦丁六世親政。
(二)掌握實權(quán)的君士坦丁六世并未治理好這個龐大的國家,他在小亞細亞半島被阿拉伯人擊敗,又在馬塞雷被保加利亞人擊敗。793年君士坦丁六世受母親蠱惑戳瞎凱撒·尼克弗羅斯的雙眼,切斷凱撒·尼克弗羅斯的舌頭,凱撒·尼克弗羅斯的亞美尼亞支持者阿萊克修斯·莫塞萊發(fā)動叛亂,但被君士坦丁六世殘忍的鎮(zhèn)壓,這更樹立起背信棄義的形象。君士坦丁六世與自己的妻子瑪麗亞離婚,理由是瑪麗亞沒有給自己生下男性繼承人,但不久君士坦丁六世便與自己的情婦塞俄多特結(jié)婚,這一舉動因沒有得到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同意而失去的教會支持。797年君士坦丁六世被伊琳娜的支持者綁架,他們刺瞎君士坦丁六世的雙眼并囚禁他,之后死于傷口感染,君士坦丁六世的遺體被埋葬在伊琳娜建立的的圣尤普羅欣修道院。
五、伊琳娜

(一)伊琳娜是利奧四世的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780年年僅三十歲的利奧四世去世,他的十歲兒子君士坦丁六世繼位,伊琳娜順理成章地成為攝政太后。伊琳娜受希臘文化的影響認為基督教的圣象活動是天經(jīng)地義的,由于破壞圣象活動已進行五十年,伊琳娜非常明白想要改變?nèi)藗兊挠^念是極其不容易的,所以她先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安撫人心。過了許久后伊琳娜召開會議商討如何恢復(fù)圣象活動,突然一批武裝整齊的士兵沖進來阻止會議的進行,伊琳娜因這些士兵是反圣象崇拜者而被迫停止會議。伊琳娜回到皇宮后即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把首都那些反對她的部隊調(diào)往小亞細亞,然后從色雷斯調(diào)來自己的一支親兵擔(dān)任首都保衛(wèi)工作,她自己則將會議轉(zhuǎn)移至尼西亞召開,但圣像破壞運動并沒有就此完結(jié)。
(二)790年君士坦丁六世看出自己根本沒有一點實權(quán)后對伊琳娜非常不滿,此時伊琳娜的權(quán)力受到了威脅,首都以外的軍隊開始不服從她的調(diào)遣,外省的貴族反對她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伊琳娜被迫讓君士坦丁六世親政。伊琳娜雖然不掌握國家大權(quán)但在首都的影響力還是極其大的,尤其是她的黨徒們更深知伊琳娜隱退不管事會被君士坦丁六世開刀,所以這些人要求君士坦丁六世把伊琳娜接到宮中以盡孝心,君士坦丁六世因找不到反駁的理由而只好照搬,792年伊琳娜回到宮中和君士坦丁六世共管朝政。原先支持君士坦丁六世的那些人認為皇帝太軟弱而紛紛不滿,君士坦丁六世將原來的支持者一一治罪。不久君士坦丁六世率軍進攻保加利亞時戰(zhàn)敗,因為君士坦丁六世帶頭逃跑導(dǎo)致人員傷亡慘重,他的叔父利用民眾和軍人的怨恨情緒發(fā)動政變,君士坦丁六世鎮(zhèn)壓叛亂后將他叔父的舌頭和眼睛挖掉,這使得民眾更憤怒,亞美尼亞地區(qū)的居民公開反叛君士坦丁六世,半年后被君士坦丁六世無情地鎮(zhèn)壓。797年君士坦丁六世出兵阿拉伯時伊琳娜策動皇帝的部下發(fā)動起義,君士坦丁六世被叛軍擒獲,伊琳娜下令將君士坦丁六世的眼睛刺瞎后廢黜他,君士坦丁六世在獄中死亡。
(三)800年教皇利奧三世見拜占庭沒有男性君主而為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加冕為羅馬皇帝,伊琳娜為實現(xiàn)羅馬帝國的輝煌試圖和查理曼結(jié)婚,查理曼也為自己羅馬皇帝的稱號合法化同意與伊琳娜聯(lián)姻,求婚使者剛到君士坦丁堡不久伊琳娜被人推翻。802年貴族們聯(lián)合起來廢黜伊琳娜,并擁立財政大臣尼基弗魯斯一世為皇帝,伊琳娜被流放到王子群島。尼基弗魯斯一世即位不久后又將伊琳娜流放到萊斯博斯島,803年伊琳娜病死。
弗里吉亞王朝
一、尼基弗魯斯一世

推翻女皇
(一)尼基弗魯斯一世是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他是加薩尼王國的后代。早年尼基弗魯斯一世是安納托利亞中部塞留西亞·希德拉的一個家族族長,也是崇拜圣像派官員之一,后被伊琳娜女皇提拔為首席大臣、財政大臣。802年貴族和朝臣以女人不能成為皇帝為由推翻伊琳娜,擁立尼基弗魯斯一世為帝,伊琳娜被尼基弗魯斯一世流放。
平定叛亂
(一)803年安納托利亞軍區(qū)將軍巴爾達尼斯發(fā)動叛亂試圖擁立伊琳娜復(fù)位,尼基弗魯斯一世成功策反巴爾達尼斯的部將叛逃,巴爾達尼斯被尼基弗魯斯一世鎮(zhèn)壓,尼基弗魯斯一世將巴爾達尼斯送往修道院施以剜眼刑。同年司法大臣阿薩維爾試圖發(fā)動宮廷政變自立為帝,事情敗露后也被尼基弗魯斯一世送往修道院施以剜眼刑。
壓制宗教
(一)鑒于圣像破壞運動和伊琳娜時期的宗教爭端導(dǎo)致的國家動蕩尼基弗魯斯一世任命持調(diào)和主義的世俗官員、君士坦丁堡濟貧院長尼基弗魯斯出任牧首,以此表示不在圣像破壞派和圣像崇拜派間站立場。尼基弗魯斯一世打擊極端派系,沒收敢于鬧事的修道院的土地,將它變成國家公地。
財政改革
(一)尼基弗魯斯一世取消伊琳娜頒發(fā)的所有免稅權(quán),其中包括首都市民的人頭稅和商稅減免、阿比杜斯等城市商稅減免、教會和修道院接受遺產(chǎn)的遺產(chǎn)稅和接受饋贈的臨時所得稅減免。尼基弗魯斯一世設(shè)立爐灶稅取代傳統(tǒng)的人頭稅,要求市民、教會、修道院、慈善機構(gòu)、佃農(nóng)等全體公民必須繳納。尼基弗魯斯一世建立稅務(wù)聯(lián)保機制,規(guī)定棄耕土地稅由鄰居代繳,繳稅滿30年后鄰居獲得這個土地所有權(quán),以此保證土地稅總額穩(wěn)定。
(二)尼基弗魯斯一世壟斷全國的貸款活動,禁止私人放貸取息,利息固定為1/6。尼基弗魯斯一世強迫君士坦丁堡的所有富人必須接受國家12鎊的貸款,從而讓國家賺取利息。尼基弗魯斯一世的這些舉措雖然大大提高國庫的收入,但也招致國內(nèi)貴族的不滿。
軍事改革
(一)長期的社會動蕩導(dǎo)致社會日益貧困,能夠滿足農(nóng)兵財產(chǎn)需求的農(nóng)民急劇減少,因而兵源日益緊張。尼基弗魯斯一世為此建立軍事聯(lián)保制,某個村莊如果沒有人能達到農(nóng)兵的財產(chǎn)要求這個村莊則每年出18.5諾米斯瑪?shù)腻X財來供養(yǎng)一名農(nóng)兵,國家每年再向這個村莊補助10諾米斯瑪?shù)能婐A。通過這一政策農(nóng)兵得到大量的補足,帝國的軍事實力大大加強。尼基弗魯斯一世在位前拜占庭帝國海員是由沿海漁民中招募的槳手和常備水兵組成,尼基弗魯斯一世對此規(guī)定海員也由農(nóng)兵組成,當(dāng)海員的土地達到一定的保有量后戰(zhàn)斗力也大大加強。
(二)為了加強對巴爾干地區(qū)的控制尼基弗魯斯一世在巴爾干半島設(shè)立一系列新的軍區(qū),尼基弗魯斯一世設(shè)立馬其頓軍區(qū)以加強對色雷斯西部和北部的控制,又在希臘建立塞薩洛尼基、凱法利尼亞和都拉齊翁這三個新軍區(qū),此后還設(shè)立達爾馬提亞軍區(qū)、伯羅奔尼撒軍區(qū),新設(shè)立的軍區(qū)使得駐巴爾干半島軍隊的總數(shù)增多1萬人,從而加強了邊境的防御。
兩面強敵
(一)當(dāng)初斯拉夫人趁拜占庭帝國內(nèi)亂時通過黑海入侵巴爾干半島,804年尼基弗魯斯一世率軍從斯拉夫人手里奪回西伯羅奔尼撒半島,將一些來自阿納托利亞的拜占庭人移居至此,從而加強對希臘的控制力。807年尼基弗魯斯一世率軍收復(fù)色雷斯至薩爾底卡的領(lǐng)土,巴爾干半島中斯拉夫人占據(jù)的土地全部收復(fù)。
(二)尼基弗魯斯一世廢除伊琳娜與阿拉伯帝國的合約,不僅停止向阿拉伯人納貢還退還之前的進貢,此舉立馬激怒阿拉伯人。803年阿拉伯人入侵小亞細亞,805年尼基弗魯斯一世在克拉索斯戰(zhàn)役中敗給阿拉伯人,806年阿拉伯人奪取赫拉克利亞和泰阿那。尼基弗魯斯一世被迫與阿拉伯人和談,阿拉伯人要求尼基弗魯斯一世拆除一座邊境堡壘、繳納五萬諾米斯瑪?shù)膽?zhàn)爭賠款、每年上供三萬零六諾米斯瑪塔,尼基弗魯斯一世不僅只給阿拉伯人4000諾米斯瑪還拒絕阿拉伯人的所有要求。阿拉伯人繼續(xù)進攻拜占庭帝國,但被尼基弗魯斯一世擊退。

(三)803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率軍奪取拜占庭帝國在達爾馬提亞的領(lǐng)地,此后兩國沖突不斷。808年尼基弗魯斯一世與查理曼在意大利問題上簽訂一系列合約,規(guī)定拜占庭帝國控制威尼斯、達爾馬提亞和南意大利,法蘭克王國則控制羅馬和拉文納,史稱尼基弗魯斯和平條約。

普利斯卡戰(zhàn)役
(一)君士坦丁四世在位時保加利亞人進入多瑙河下游定居后建立保加利亞第一帝國,不久聯(lián)合斯拉夫人向拜占庭帝國發(fā)起挑戰(zhàn),680年君士坦丁四世在恩加爾戰(zhàn)役中被保加利亞人挫敗,被迫與保加利亞人簽訂協(xié)議。君士坦丁四世不僅承認保加利亞人在多瑙河的獨立地位,還承諾向保加利亞人支付貢金。此后保加利亞人趁著拜占庭帝國內(nèi)亂之機多次進攻巴爾干半島,掠奪那里的資源和人口。面對保加利亞人的攻勢拜占庭帝國總體上顯得較為被動,直到利奧三世和君士坦丁五世數(shù)次擊敗保加利亞人才贏得一些轉(zhuǎn)機,保加利亞人暫時不敢南下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六世和伊琳娜的一波壞操作讓保加利亞人再次有機可乘,尼基弗魯斯一世即位不久時保加利亞人仍在侵擾巴爾干半島,807年保加利亞人入侵斯特魯馬河谷,擊敗當(dāng)?shù)氐陌菡纪ナ剀姾髲哪抢锫訆Z大量的黃金。809年保加利亞人攻陷薩爾底卡要塞,那里的6000名拜占庭守軍全部被保加利亞人殺死。

(二)811年尼基弗魯斯一世計劃對保加利亞進行遠征,希望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心頭大患,不久尼基弗魯斯一世集結(jié)8萬大軍抵達拜占庭帝國與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交界處——馬爾斯蘭要塞,尼基弗魯斯一世打算在此后的十天內(nèi)對保加利亞人發(fā)動數(shù)次佯攻以使敵軍混亂。保加利亞大公克魯姆審慎評估雙方的實力后認為自己無力與拜占庭人抗衡,于是向尼基弗魯斯一世求和,但被尼基弗魯斯一世拒絕。尼基弗魯斯一世分為三路向普利斯卡進軍,拜占庭人因進軍途中未遭過多的抵抗而十分順利,三天后拜占庭人抵達普利斯卡城下后與城中的12000名保加利亞士兵交戰(zhàn)。此時保加利亞的5萬援軍到達戰(zhàn)場,但被拜占庭人擊退。3天后拜占庭人攻克普利斯卡,不僅將主城和周邊的村鎮(zhèn)洗劫一空,還對保加利亞人進行大肆殺戮,其中保加利亞孩童被拜占庭人用磨石碾得粉碎。克魯姆繼續(xù)與尼基弗魯斯一世求和,還是被志驕意滿的尼基弗魯斯一世拒絕,克魯姆只好動員所有力量與拜占庭人奮死一搏。


(三)尼基弗魯斯一世穿越默西亞收復(fù)塞迪卡要塞后準(zhǔn)備班師回朝,克魯姆打算在險要關(guān)隘設(shè)伏以攻擊歸途中的拜占庭人,尼基弗魯斯一世得知克魯姆正組織軍隊準(zhǔn)備反攻時打算穿越瓦比特薩山口回國,從而從最短的路線快速回國,許多軍官說在那里行走會被保加利亞人堵截,歸國心切的尼基弗魯斯一世卻不聽從。拜占庭人進入瓦比特薩山口時前方的通路已被堅實的障壁所阻礙,克魯姆的部隊也在周邊進行活動,尼基弗魯斯一世立即下令撤退,但拜占庭人的入口也被保加利亞人堵塞,尼基弗魯斯一世只能留在原地奮死一戰(zhàn)。此時拜占庭軍隊還有人數(shù)優(yōu)勢,若是能夠及時組織起有效的突圍行動還能殺出生天,身處絕地的尼基弗魯斯一世非但沒有聽從將軍們提出的進攻障壁、盡快突圍的建議,反而下令原地扎營。


拜占庭人被徹底圍困后開始士氣低落,保加利亞人將包圍圈進一步收緊后首先攻擊皇帝衛(wèi)隊,精銳的皇帝衛(wèi)隊在短暫抵抗后被保加利亞人殲滅,余下的拜占庭人開始潰逃。敗逃的拜占庭人在途中遇到沼澤地的阻礙,他們只得犧牲自己的同伴和戰(zhàn)馬作為墊腳石,借此穿越沼澤。穿越沼澤的拜占庭人還遇到保加利亞人設(shè)置的堅實木障壁,他們只能徒手攀墻,有很多人越過墻后落入墻后的壕溝喪命。熟悉地形的保加利亞人很快就追上敗逃的拜占庭人,拜占庭人在前后的夾擊下幾乎全軍覆沒,尼基弗魯斯一世本人也戰(zhàn)死??唆斈访藢⒛峄ヴ斔挂皇赖念^骨作為飲器,以告慰被尼基弗魯斯一世殺死的保加利亞人的亡靈。


(四)跟隨父皇出戰(zhàn)的斯陶拉基奧斯僥幸逃脫,在亞德里亞堡繼承皇位。814年克魯姆率軍大舉洗劫色雷斯,一度威脅君士坦丁堡,由于克魯姆突然中風(fēng)而死保加利亞人只能放棄圍攻君士坦丁堡。克魯姆的繼承者們繼續(xù)進行保加利亞的擴張之路,在多瑙河亞得里亞海的廣大地區(qū)確立了統(tǒng)治地位。815年新即位的利奧五世與保加利亞大公奧莫爾塔達成30年和約,從而穩(wěn)定了與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關(guān)系。

二、斯陶拉基奧斯
(一)斯陶拉基奧斯是尼基弗魯斯一世的兒子,811年斯陶拉基奧斯跟隨尼基弗魯斯一世征戰(zhàn)保加利亞,尼基弗魯斯一世在普利斯卡戰(zhàn)役中陣亡,斯陶拉基奧斯逃至亞得里亞堡繼承皇位。斯陶拉基奧斯因在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而無法專心治理國政,812年斯陶拉基奧斯將皇位讓位給妹夫米海爾一世,自己隱退到修道院養(yǎng)傷,同年斯陶拉基奧斯因病不能治愈而去世。
三、米海爾一世
(一)米海爾一世是尼斯福魯斯一世女兒普洛克皮婭的丈夫,812年斯陶拉基奧斯因在戰(zhàn)場上受到嚴重的傷病而無法進行工作,只能將讓給米海爾一世,同年斯陶拉基奧斯去世。米海爾一世用大量的賞賜以收買人心,支持圣像崇拜運動。米海爾一世為了取悅查理曼大帝主動將威尼斯和達爾馬提亞割讓給法蘭克王國,這讓國人非常不滿。保加利亞大公克魯姆洗劫馬其頓和色雷斯,并將那里的大批人民遷至保加利亞,這時米海爾一世因正在征討圣像搗毀派的叛亂而無暇他顧。米海爾一世平定叛亂后與克魯姆和談,因克魯姆的條件太苛刻而拒絕。813年保加利亞人攻占麥森布里亞后繼續(xù)大肆掠奪,米海爾一世率軍與保加利亞人作戰(zhàn),但在威爾西尼阿戰(zhàn)役中被保加利亞人擊敗。亞美尼亞大將利奧五世發(fā)動政變推翻米海爾一世,米海爾一世和他的兒子們被利奧五世閹割成為太監(jiān)后被利奧五世送進普林斯群島的修道院,844年米海爾一世去世。
四、利奧五世
(一)利奧五世起初在巴爾達尼斯手下任職軍官,803年巴爾達尼斯與尼基弗魯斯一世爭位時利奧五世幫助尼基弗魯斯一世擊敗巴爾達尼斯,尼基弗魯斯一世作為感謝任命利奧五世為安納托利亞軍區(qū)將軍。813年利奧五世與米海爾一世一起征討保加利亞人,但被保加利亞人擊敗。當(dāng)米海爾一世回到君士坦丁堡后利奧五世發(fā)動政變推翻米海爾一世,利奧五世將米海爾一世閹割后送往修道院,隨后利奧五世自立為帝。
(二)利奧五世成功擊退保加利亞人的進攻,并在815年與保加利亞人簽訂30年和約。815年利奧五世罷免東正教大教長圣尼斯福魯斯一世,任命塞奧多圖斯為新教長,隨后召開宗教大會重新確認毀壞圣像的決議。820年利奧五世遭部下暗殺,軍隊推舉皇帝衛(wèi)隊長米海爾二世為帝。
阿摩里亞王朝
一、米海爾二世
(一)米海爾二世出生在一個軍戶家庭中,后來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將領(lǐng)。813年米海爾二世幫助利奧五世推翻米海爾一世,利奧五世登基后米海爾二世被任命為皇帝衛(wèi)隊長。利奧五世和米海爾二世娶了一對姐妹,后來利奧五世與米海爾二世的弟妹離婚引起米海爾二世妻子的不滿,米海爾二世在妻子的煽動下圖謀叛亂,但被外人提前揭穿。正當(dāng)利奧五世準(zhǔn)備逮捕米海爾二世時米海爾二世與共謀者們發(fā)動叛亂殺了利奧五世,米海爾二世被共謀者們推舉為帝。
(二)米海爾二世的登基激起他的老同事托馬斯的權(quán)力欲,托馬斯在安納托利亞煽動安條克牧首為自己加冕,然后將自己的軍隊調(diào)往色雷斯包圍君士坦丁堡。托馬斯勾結(jié)阿拉伯人以進一步收緊對君士坦丁堡的圍困,823年米海爾二世在保加利亞人的支持下?lián)魯⊥旭R斯,十個月后米海爾二世平息托馬斯叛亂,托馬斯被米海爾二世處死。824年阿拉伯人趁拜占庭帝國被內(nèi)戰(zhàn)弄得元氣大傷時占領(lǐng)克里特島,826年米海爾二世率軍奪回克里特島。827年阿拉伯人轉(zhuǎn)向西西里島,占領(lǐng)當(dāng)?shù)氐腻a拉庫薩城。829米海爾二世去世,其子狄奧斐盧斯繼位。
二、狄奧斐盧斯
(一)狄奧斐盧斯是米海爾二世的兒子,829年米海爾二世去世,狄奧斐盧斯繼承他父親的皇位。狄奧斐盧斯登基后嚴厲懲處與他父親同謀殺害利奧五世的人,由此他樹立了法官的聲譽。832年狄奧斐盧斯頒布禁止偶像崇拜的詔書,繼續(xù)支持圣像破壞運動。
(二)831年阿拉伯帝國的薩拉森人占領(lǐng)西西里島的巴勒莫后建立西西里酋長國,之后逐漸地將其勢力擴張到整個島嶼。從818年開始阿拉伯人就一直入侵安納托利亞,在這期間拜占庭人失去數(shù)座堡壘,狄奧斐盧斯即位后率領(lǐng)一支大軍進入奇里乞亞后洗劫阿拉伯人占領(lǐng)的塔雷索斯,以作為報復(fù)。833年狄奧斐盧斯在卡帕多西亞被阿拉伯人擊敗,這時阿拉伯哈里發(fā)馬蒙去世,阿拉伯人被迫回師,拜占庭帝國因而獲得一個寶貴的喘息之機。
(三)836年狄奧斐盧斯?fàn)I救多瑙河以北的拜占庭戰(zhàn)俘,擊敗那里的保加利亞人后成功將戰(zhàn)俘帶回帝國。837年狄奧斐盧斯率七萬大軍進攻美索不達米亞,占領(lǐng)馬拉蒂亞、阿薩莫薩塔和索佐佩特拉后凱旋回師。838年阿拉伯哈里發(fā)穆阿臺綏姆為了復(fù)仇集結(jié)一支龐大的軍隊攻打安納托利亞,狄奧斐盧斯親率4萬大軍與阿拉伯人交戰(zhàn),在安岑戰(zhàn)役狄奧斐盧斯敗給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再也無法阻止阿拉伯人向小亞細亞腹地進軍。十天后阿拉伯人攻破安卡拉城,逼近狄奧斐盧斯先祖的搖籃阿摩里奧,五十五天后阿摩里奧城陷落。
(四)836年狄奧斐盧斯劫掠拜占庭邊境的保加利亞城鎮(zhèn),保加利亞人對此進行報復(fù),占領(lǐng)菲利普波利斯后回師。839年塞爾維亞人在馬其頓西部崛起,狄奧斐盧斯為了讓塞爾維亞人牽制保加利亞人而與塞爾維亞人結(jié)盟。保加利亞人為了消滅自己的競爭對手入侵塞爾維亞人的領(lǐng)土,精于山地作戰(zhàn)的塞爾維亞人擊退保加利亞人,保加利亞人不得不面臨塞爾維亞人崛起的現(xiàn)實。842年狄奧斐盧斯去世,其子米海爾三世繼位。
三、米海爾三世
(一)米海爾三世是狄奧斐盧斯之子,842年狄奧斐盧斯去世,年僅兩歲的米海爾三世繼位。米海爾三世年幼的時候由他的母親、叔叔和首輔大臣掌權(quán),米海爾三世的母親狄奧多拉皇后因相信圣像有神力的一派而贊成使用圣像,843年狄奧多拉皇后放逐君士坦丁堡牧首約翰七世,讓圣像派的美多迪烏斯一世取而代之。這時阿拉伯人在克里特、潘菲利亞和敘利亞擊敗拜占庭軍隊,853年米海爾三世派85艘戰(zhàn)艦突襲達米埃塔,擊敗那里的阿拉伯人。
(二)855年米海爾三世成年后利用自己的叔叔巴爾達斯暗殺首輔大臣狄奧克提斯托斯,856年米海爾三世在巴爾達斯的支持下開始親政,857年米海爾三世把自己的母親放逐到修道院內(nèi)。米海爾三世因試圖奪回保加利亞人在色雷斯占領(lǐng)的土地而與巴爾達斯出征色雷斯地區(qū),由于保加利亞人與法蘭克人和克羅地亞人作戰(zhàn)而無法分身對付拜占庭人,因此拜占庭人非常順利地奪回失地。857年巴爾達斯攻克馬拉蒂亞的埃米爾,859年巴爾達斯攻克撒摩撒他,860年巴爾達斯粉碎基輔羅斯對君士坦丁堡的攻勢,863年巴爾達斯被阿拉伯哈里發(fā)穆塔瓦基勒擊敗。
(三)米海爾三世在佛提烏一世的影響下重建被毀的城市,并重新開設(shè)被關(guān)閉的修道院,還重新組織帝國大學(xué)。858年米海爾三世把反對自己的依納爵一世逐走后讓佛提烏一世成為牧首,教會內(nèi)部因此時而產(chǎn)生分裂,861年米海爾三世在君士坦丁堡召開教會會議確定佛提烏一世的地位,863年教宗尼各老一世宣布佛提烏一世是非法牧首,佛提烏一世主動進行的傳教活動更是加大牧首地位的爭執(zhí)和教宗與牧首之間地位關(guān)系的爭執(zhí)。在佛提烏一世的指導(dǎo)下米海爾三世資助西里爾對可薩人傳教,目的是為了阻止猶太教在可薩人當(dāng)中的傳播,不過西里爾卻失敗了。863年米海爾三世對大摩拉維亞公國傳教,這次傳教很成功。864年米海爾三世鮑因怕保加利亞大公鮑里斯一世會在法蘭克人的影響下信奉羅馬的基督教而和巴爾達斯入侵保加利亞,拜占庭人擊敗保加利亞人后要求鮑里斯一世信奉拜占庭的基督教,鮑里斯一世只能同意拜占庭人的要求。
(四)米海爾三世和他的皇后生活在一起后一直沒有子女,但米海爾三世因不想制造丑聞而與他的情人只保持朋友關(guān)系,之后讓自己的情人和他的首相巴西爾結(jié)婚。866年巴西爾一世說服米海爾三世相信巴爾達斯要謀反,巴爾達斯被米海爾三世處死。867年米海爾三世加冕巴西爾一世為共治皇帝,不九米海爾三世因開始對其他人信任而讓巴西爾一世感到不安,于是巴西爾一世趁米海爾三世睡覺時暗殺他,就這樣巴西爾一世成為獨治皇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