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為人類戰(zhàn)勝饑餓功勛至偉,還重新淬煉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
袁老為人類戰(zhàn)勝饑餓功勛至偉,還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袁隆平

? ? 新中國至今,人民群眾萬人空巷,如送別親人一般自發(fā)地送別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逝者,這一現象只出現過兩次。一次是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次就是剛剛不久的5月21日袁老逝世。
? ? 兩者相似的還有都出現了自然異象。1976年毛主席逝世時老天在吉林落石頭雨。今年袁老逝世前幾天我國云南、青海等地發(fā)生強烈地震。然而,如此“天災”竟然都沒有人員傷亡。也許,這就是《五行志》中說的國失棟梁,天地同悲。

? ? 袁老為了天下人吃飽飯,91歲了還親自下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民心里有桿秤,用自己質樸的方式感恩。袁老不是富豪,也沒有靚麗的明星臉,送別袁老的隊伍卻一眼望不到頭,排成長龍。袁老喚回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價值觀。
? ? 停目往里細看送別的巨陣,是一幅幅讓人淚目的場景——它讓我們看到,面對袁老的在天之靈,在袁老的在天之靈的感化下,我們這個社會忽然告別冷漠,變得溫情脈脈,厚道凝重了……古老中華的悠久文明迅速回歸。



? ? 我們以為只有經歷過饑餓的人們才知道袁老的意義,才會風雨無阻,也要來為恩人送別。情況卻不是這樣,小青年人和孩子們也來了。

? ? 年輕人的思想姿態(tài),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兩年前高善文博士那句:“年輕人,洗洗,睡吧!”得到年輕人的普遍認同,“躺平”成了他們的高頻詞匯——年輕人的頹廢讓人為我們這個民族的前途命運擔心。?看到這些面對袁爺爺的心靈寄語,我們看到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巨大轉變——由精神麻木到精神自覺地轉變,從得過且過到立志人生的轉變。而且,這一轉變的主體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孩子們,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未來。



袁老說:“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袁老的人生總結,也是袁老對他深愛的晚輩的叮囑和期待。

? ? 種子的好壞在于種子的基因,人的差別在于精神的質地。一個民族的優(yōu)劣,取決于這個民族的每個人的身體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身體的強壯需要吃飯,精神的強壯需要洗禮,需要淬煉。袁老,不僅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稻種,為普天之下提供了豐盛的食物;袁老,也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這個民族重新淬煉了精神。袁老撒向我們這個民族心田里的蘊含著強大生命力的種子已經破殼出土,正在輝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