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不止電影!深度解析流浪地球2中的軍事裝備

2023-02-24 18:59 作者:愛寫文的兔子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兔子,之前我解析了很多在電影《明日戰(zhàn)記》中出現(xiàn)的武器裝備,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沒有說到的地方,這里來做一個補充

眾所周知,無人機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的一個主要作戰(zhàn)兵器之一,而這種微型旋翼無人機因為其造價低廉,操縱簡單多用于炮兵觀測,偵查和攻擊敵方步兵。但有些國家可能不具備自主生產無人機的能力,所以就會將民用無人機簡單改裝一下就用于軍事目的,造就了世界上有兩大軍工巨頭之一的大疆重工

這種微型無人機可以下掛一些小型炸彈或者步槍對敵方步兵進行攻擊,無人機體型小機動靈活,步兵要想反制還很困難

或者可以利用其全天候攝像頭進行偵查和炮兵觀測,雖然這種民改軍無人機應用非常廣泛,但要注意民用無人機航程升力等硬性指標一般,例如在烏克蘭就有一個烏軍無人機小組指引后方炮兵對俄軍陣地進行炮擊,結果俄軍遇襲后馬上就判斷出了無人機小組的大致方位,因為民用無人機的航程就這么點,然后用炮火把這個無人機小組揚了

而且民用無人機的抗干擾能力幾乎等著沒有,用這種電磁波干擾槍很容易就可以打下來

還有就是我上文忘記說的一點就是我本人對于外骨骼裝甲的一些看法 我們要知道,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單兵武器能起到的作用已經很小了,你外骨骼再強還能強過坦克嗎?雖然這種外骨骼能有效的提升士兵的整體單兵作戰(zhàn)能力,但隨之付出的成本是更高的,但是能起到的戰(zhàn)略作用卻無法抵消起成本,說白了就是一個花里胡哨不中用的東西,但把外骨骼裝備給前鋒的精銳部隊或者特種部隊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在巷戰(zhàn)中的是最剛需的裝備。尤其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巷戰(zhàn)幾乎成了邁不過去的一個大坎,無論是1993年的摩加迪沙戰(zhàn)役還是近段時間的阿特木斯克和蘇勒答爾巷戰(zhàn),又或是去年打的轟轟烈烈的馬里烏波爾戰(zhàn)役,都體現(xiàn)了在巷戰(zhàn)中,大部分的重型裝備和空中優(yōu)勢都很難發(fā)揮出效果,只能用士兵的血肉來一絲一毫的推動戰(zhàn)線。這時候單兵裝備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了 (注:本文有一些娛樂性吐槽,勿噴)

正文

春節(jié)檔電影流浪地球2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什么?你還沒看?那還不趕緊滾去看????買的球2的票結果放的是滿江紅,那沒事了 在球2開頭就出現(xiàn)了很多現(xiàn)實中存在的戰(zhàn)機和不存在的戰(zhàn)機,因為網絡上還沒有電影資源所以就只能先通過海報和預告來進行分析了

先看這架垂直起降版的雙座殲20c

垂尾上的編號是10171,根據(jù)我國空軍編號規(guī)則,第、四位是師編號,第二位是團編號第三第五位是飛機自己的編號,注意的是師編號要減一,例如10171就是第六師的意思(1-1,7-1) 所以這架飛機隸屬空軍第六殲擊師第0團第11號戰(zhàn)機。所以這個編號是錯誤的,團號怎么能是0呢?現(xiàn)實中空軍第六師駐地位于銀川

影片中的殲20C的現(xiàn)實原型,準確來說是去年曝光的殲20S雙座型。

但奇怪的是雖然是雙座型,但殲20S依舊采用了一體化座艙蓋,而且電影中的殲20C卻采用了一個很奇特的折疊型座艙蓋,這種座艙蓋會影響到隱身性能

(座艙蓋上的管子是爆破管,用來炸碎座艙蓋逃生用的)

而且他還把前邊的加強筋給取消了,如果取消了加強筋那這么薄的座艙蓋是不符合要求的

鴨翼上邊加了兩個不明所意的突起,機背上有一處凹槽

左側這個突起是機炮,和f35a的布局類似

殲20C采用的應該是f35的矢量發(fā)動機+升力風扇,f35b前面的是風扇,后面的口是輔助進氣道,殲20c兩個都是風扇

而且f35b有四個升力點,比如翼根處有兩個小突起就是干這個的,可以在升降時調整資態(tài)。

殲20C上邊貌似沒有這個設計,但也不排除鴨翼上的小突起就是干這個的 而且f35b的升力風扇是與發(fā)動機聯(lián)接在一起的,而電影中卻采用了單升力風扇和兩個發(fā)動機的設計,這難度就很大了 況且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垂直起降飛機都是單發(fā)動力,因為發(fā)動機使用的是化學燃料,無論多么先進兩個發(fā)動機的推力多少都會有誤差,這就導致垂直起降時會不平穩(wěn)。 而且垂直起降戰(zhàn)機其實擁有非常大的蔽端 首先我們要明白,垂直起降戰(zhàn)機的研發(fā)初衷是在冷戰(zhàn)時期,美蘇雙方擔心機場會遭到第一時的敵方的重點打擊,所以就想研發(fā)出可以迅速起降在敵人打擊到來之前就起飛的戰(zhàn)機 但是垂直起降對于起飛重量有很大要求,這就導致幾乎所有的垂直起降戰(zhàn)機都做不到滿油滿彈情況下垂直起飛,只能滑躍起飛然后回來的時候垂直降落。這就導致本就腿短載彈少的戰(zhàn)機,直接成了機場保衛(wèi)者 例如f35b戰(zhàn)斗機的最大航程僅1700公里,垂直最大起飛重量為8.5噸,而殲20的航程為4000公里。f35b雖然性能是三種型號中最差的,可造價和維護費用卻是最高的。而f35b唯一的用途就是由兩棲攻擊艦搭載進行對岸打擊(當然也有某傳統(tǒng)海軍強國沒有海四代就拿f35b放在航母上充數(shù)的情況) 正是因為垂直起降戰(zhàn)機的雞肋,所以自冷戰(zhàn)后就很少有國家研發(fā)垂直起降戰(zhàn)機,我國軍方現(xiàn)在也沒有任何關于研發(fā)垂直起降方面的消息。 不過結合電影背景,全球的大片陸地被淹沒,土地資源緊張,這時垂直起降戰(zhàn)機的應用可能會更廣泛些 不過其實還有一種垂直起飛的方案,可以在保留戰(zhàn)機原本的性能,這就是鮮為人知的殲6四號方案

四號方案于1968年提出,冷戰(zhàn)時期我國和其他國家一樣,也都擔心飛機被炸毀在機場上,但我國又沒有垂直起降戰(zhàn)機的技術,所以沈陽發(fā)動機研究所就腦洞大開想了這么一個辦法,在殲6的下邊掛4個大型升力風扇,然后利用發(fā)動機的燃氣推動這四個風扇,起飛就把風扇扔了,這樣也不會影響到載彈和航程。但問題是以我國當時的飛控水平根本就控制不了這四個大風扇,而且這種一次性風扇開出去了怎么降落呢?所以這種只能用在特殊時期的計劃很快就和其他冷戰(zhàn)的奇葩產物一樣下馬了

關于殲20的座艙,劇組非常用心的搭建了一個實景模型,那么與現(xiàn)實中的殲20座艙有什么差別呢? 其實關于殲20的座艙目前還是半保密的狀態(tài),雖然之前展出過很多模型機,但殲20實體座艙目前是沒有清晰的圖片的

但是老七給我們展示一個殲20實景座艙的局部圖,可以看到殲20確實是類似f35那種一體式觸屏顯示器,并不像電影里那種有那么多密密麻麻的機械按件,但因為f35的觸屏在實戰(zhàn)效果中并不好,所以殲20應該會保留一部分機械操控,或許會類似f15QA的座艙,而電影中這種用按件環(huán)繞著顯示器的設計反而很像蘇35

(蘇35座艙)

(f15qa)

(f35)

這是電影中所展現(xiàn)出的殲20衍射全息平顯,平視顯示器一般可以顯示飛行狀態(tài),例如仰角,速度,高度等。二者可以進行火控描準 因為目前殲20的平顯具體信息沒有曝光,所以就先放個梟龍block3作參考

而且平顯的圖案并不是這么簡單的,這種航電方面的知識比較硬核,我也沒研究透,因為電影中各國戰(zhàn)機都只用了機炮,所以這里就說一下平顯的機炮射擊模式,在現(xiàn)代平顯啟用機炮射擊時有瞄準點射擊模式和瞄準線射擊模式,瞄準點射擊模式是在平顯上顯示一個移動瞄準點,將敵機套進瞄準點內就可以直接射擊,而瞄準線射擊模式則是通過火控計算機算出彈道,彈道會在平顯上呈現(xiàn)出一條線,飛行員將線壓在敵機上就可以直接射擊。下圖為殲10C和殲16的軍演畫面

可以看到平顯的功能是靈活多變的,并不是和電影里一樣從頭到尾都是一種圖案

要注意的是殲20的平顯在起降和做機動動作的時候會變?yōu)楦r明的紅色

這里可以看到殲20C取消了主彈艙,把側彈艙加深來用,這里要吐槽的一點就是導彈數(shù)量這么重要的信息居然是兩腿間的這個小顯示屏顯示的,正常來說應該是最大的那個主屏來顯示,空戰(zhàn)時飛行員可不能低頭分心

(參考一下f35,其實屏幕劃分這一塊飛行員是可以自定義的)

這里可以看到側彈艙發(fā)射一枚導彈,從外形不難看出是我國最先進的pl10近距格斗彈

pl10采用紅外制導,過載超過60個g,速度達到了4馬赫,在近距離空戰(zhàn)中幾乎不可逃逸,有一個特點是殲20的飛行員可以通過頭盔顯示器用眼睛來控制導彈,以及pl10擁有越肩發(fā)射的能力這兩個特點在電影里沒有展現(xiàn)出來確實很遺憾 而且這里有個錯誤,就是殲20的側彈艙采用了一種很巧妙的設計就是將導彈掛架伸出艙外,然后關閉艙門后再發(fā)射導彈,這樣可以保證隱身能力

有可能是因為側彈艙裝了兩枚導彈 所以失去了掛架發(fā)射的能力

這里給了殲20一個側桿特寫,側桿操控是殲20的顯著特征

側桿操控其實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技術,最早是f16戰(zhàn)機開始應用,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設計可以省去很大空間,操作行程小,以前飛行員使用中間的操控桿時還需要前傾后仰,而使用側桿只需要動動手腕就可以了,所以這種設計后來在陣風,f2,f22,f35等戰(zhàn)機上廣泛應用。 要注意的是左邊那個前推的只是油門,右邊的手柄才是真正的操縱桿,拿f22的座艙作下參考

ps:就連f22的座艙都比電影里殲20c的座艙整潔

這個頭盔顯示器就很有意思,他直接將眼睛給擋住了,而且還是不透明材料,所以飛行員要想觀察外界可能是靠上面的攝像頭吧 下面的氧氣面罩才是重量級,眾所周知首先飛行員的氧氣面罩和頭盔是分開的,他直接給連在一起了,而且最要命的是氧氣面罩居然沒有貼到口鼻上,可以看到鼻子是直接露出來的,那這個氧氣面罩真是帶了個寂寞呀

氧氣面罩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但是為了在高空缺氧時供氧,更重要的是在飛行員做過載動作時,血液向腿部積壓導致腦部缺氧,這時就需要氧氣面罩直接把氧氣給壓進去,才能保證飛行員的生命安全,而且氧氣面罩也其到了穩(wěn)定氣壓的作用 所以如果按照電影中的戴法,氧氣是能吸到,但一個過載就能讓你嘎了

這是頭盔顯示器內部的一個圖像,頭盔顯示器英文簡稱HMD,目前為止只有美國f35和我國殲20有真正的頭盔顯示器 頭盔顯示器可以連接機身上的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tǒng),讓飛機的360度視野場景直接投射到眼前,并且頭盔顯示器擁有和平顯一樣的能力,可以進行火控瞄準和反映飛機態(tài)勢,飛行員還可以通過轉動頭部來控制導彈,也就是所謂的“指哪打哪”,不過電影里把眼睛遮住搞不懂是什么用意

(這里必須要吐槽一點的就是這發(fā)動機也太長了吧,都觸地了) 這兩臺矢量發(fā)動機可以說是非常矚目,在海報里說這是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是個很有意思的概念。現(xiàn)在噴氣式發(fā)動機已經有了渦扇式發(fā)動機,渦噴式發(fā)動機,沖壓式發(fā)動機很多類型,但這些發(fā)動機就各有各的優(yōu)缺點,有的為了推力犧牲了航程,有的為了亞音速性能放棄了超音速性能,但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才出現(xiàn)的 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的原理略微復雜,但對我這種理科廢物來說已經和降維打擊差不多了,這種東西我一看就頭疼,所以簡單來講就是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可以根據(jù)需求自行變換形態(tài),你想讓他省油他就省油,你想讓他快他就快。對于航空領域可以說有著革命性意義

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的實用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著名的sr71黑鳥偵查機,黑鳥的j58發(fā)動機就可以在沖壓發(fā)動機和渦噴發(fā)動機間轉換,也算是個青春版的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

因為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具有非常高的戰(zhàn)略意義,更被認為是六代機的標配,所以現(xiàn)在成了世界主要強國的重點發(fā)展目標,尤其是美國在去年8月19日宣布了“下一代自適應推進發(fā)動機”也就是NGAP計劃,由洛馬,通用電氣,普惠,波音和諾格五家軍工巨頭負責,共撥款48.75億美元,計劃在2032年完成是目前國際上關于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最大的研發(fā)項目,當然這個項目日后會不會下馬或者叫?;蛘咂飘a這就不一定,畢竟美國最先進的科技永遠都停留這實驗階段 關于我國會不會有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這個呀我可以放心的和大家說,此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非彼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我們現(xiàn)在只是在渦扇10上面不斷改進,也就是渦扇10D渦扇10E,總之就是渦扇10改結果網上炒著炒著就炒成了中國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哪那么容易嘛,美國通用電氣從1972年開始搞了50年呢,中國這變循環(huán)發(fā)動機還沒官宣呢,吹口氣就成了這是不可能的

海報中有提到殲20C擁有指揮無人瞭機的能力,這就又涉及到了這兩年很火的一個概念就是無人忠誠瞭機,無人忠誠瞭機的概念就很簡單了,其實就是由一架有人戰(zhàn)機操控多架無人機一起伴飛,無人機可以承擔偵查,對地打擊,對空打擊,以及在關健時刻充當有人戰(zhàn)機的擋箭牌

這個作戰(zhàn)體系最早是美國空軍在2015年提出,在2019年后相繼搞出了XQ58A“女武神”隱身無人機和美澳聯(lián)合研制的MQ28-A“幽靈蝙蝠”隱身無人機,并且這兩款無人機的研發(fā)計劃都被納入到了美國六代機研制計劃“NGAD”當中,可以確定這兩款無人機就是美國未來六代機的瞭機,美國可以說是最早官宣無人忠誠瞭機的國家

除美國外,我國在這塊領域的動靜也是非常大,除了之前在19年大閱兵展示過的攻擊11無人機外,還有中航科技下屬的飛鴻公司在去年航展上展示的FH97A無人機,還有沈飛早在2006年就展出過,但去年11月突然被央視點名的“暗劍”無人機

(攻擊11)

(暗劍) 可以看到,暗劍和攻擊11已經被央視點名了,而擁有超音速飛行和隱身能力的FH97A的熱度也很高,所以究竟無人忠誠瞭機的名號能花落誰家,讓我們試目以待 這里尤其說明一下,美國雖然最早開啟了項目,但美國的無人機是準備做六代機的瞭機,而美國六代機就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這次殲20S雙座版這么著急公開,而殲20是不可能用于對地攻擊和電子戰(zhàn),所以雙座版的目的已經很明析了 除了中美以外,俄羅斯在2019年公開了s70隱身無人機,又在2020年公開了“雷霆”隱身無人機,目前根據(jù)俄媒公開的消息,s70因為速度太慢所以用于和蘇57進行對地打擊,而雷霆則用于空中戰(zhàn)斗

s70獵人

雷霆 但以俄羅斯的軍工產能,到底能不能將這些無人機大規(guī)模裝備就要打個問號了,畢竟蘇57都沒造幾架呢更別說無人機了 當然這種領域怎么能少得了藍星兩大斗宗強者的阿三和棒子呢? 南亞列強阿三在去年班加羅爾航展就展出過一個名叫“戰(zhàn)士”的無人機,外型和各大國主流的無人忠誠瞭機大差不差,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進步,至少它外形最起碼是有了 在宇宙帝國棒子則被爆料正在研發(fā)一款名叫Kaori-X的無人機,有意思的是韓方對這架飛機的保密很嚴,數(shù)據(jù)都沒有公開,能看出來的一個很大進步就是起碼開始生產了,這比其他ppt工程強多了

在電影中有這么一句印象深刻的臺詞就是那句“無法鎖定全tm是友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因為敵我識別系統(tǒng)把無人機判定為了友機,導致他們用不了導彈就只能用機炮,其實敵我識別系統(tǒng)(IFF)一直都在被各大影視劇所忽略的,這里郭導注意到了IFF是很不錯,但卻犯了一個更致命的錯誤。 一般來說機載IFF的工作原理是向對方發(fā)送一組詢問信號,如果對方的IFF能夠應答,就是友機。說白了就是和對暗號一樣。IFF不可能做到在識別友機后自動把導彈鎖死。如果它可以做到自動識別自動控制武器,那干脆裝個人工智能當無人機得了。

事實上IFF只是個發(fā)信號的天線,就算有IFF的情況下,在海灣戰(zhàn)爭,俄格戰(zhàn)爭和俄烏戰(zhàn)爭也經常發(fā)生誤傷友軍的情況,如果IFF能直接讓導彈無法鎖定,那我要是策反了敵方一個飛行員豈不是就能讓他開著自己的戰(zhàn)機在敵方空域里橫行霸道?畢竟別人都鎖定不了他 并且其實殲20C這個編號也是錯誤的,根據(jù)我國官方命名規(guī)則,雙座戰(zhàn)機加S,垂直起降戰(zhàn)機加P,所以應該叫殲20PS,因為殲20PS準確來說并不是殲20的直系改型,而是特殊型號,類似殲16D也不叫殲16B一樣。 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殲8D就并不是殲8的電子戰(zhàn)型號。 再說一下諾夫駕駛的這架蘇57戰(zhàn)機

首先這里可能犯了一個建模錯誤,蘇57主彈艙上的兩個小口沒做出來,而且彈艙的中間線也沒有了,也有可能是我畫質太低了(或者說在未來世界各國的幫助下,毛子的做工有了很大改進)

較大的那枚導彈是俄羅斯的r77-1中距空空導彈,其格柵尾翼是最大的特點

這款導彈原本是蘇聯(lián)為了對標美國AIM120中距導彈研發(fā)的,但是該彈在1994年蘇聯(lián)解體后才正式定型,因為很多重要零部件都是由烏克蘭生產的,導致后來俄羅斯獨立生產的時候遇到了很大困難,所以后來又推出了完全俄羅斯國產化的r77-1導彈,于2015年才大批量服役。 r77導彈的極速可達4馬赫,機動過載12個g,最大射程100公里(但據(jù)梁曉庚總師透露俄羅斯其實是讓雙方在20km高以1.5馬赫對頭飛行得出的數(shù)據(jù),如果按中美的測評標準可能只有40公里),使用主動雷達制導可以發(fā)射后不管,但因為格柵尾翼的阻力過大導致在喪失動力后很難繼續(xù)飛行。而且抗干擾能力很差,而且畢竟毛子貨,制導能力非??皟?yōu),而且在出口印度后阿三反映說存在巨大的質量問題。 但格柵尾翼能夠帶來很高的機動性,所以這款導彈可兼作格斗彈 這款導彈在80年代算是非常先進,畢竟當時全世界也沒有幾款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但是毛子食帶辯了,現(xiàn)在美國已經發(fā)展到了aim120D,我國更是有了堪稱變態(tài)的pl15。歐洲也有了流星導彈。而毛子居然才剛剛對蘇聯(lián)老遺物實現(xiàn)了國產化… 綜合而言r77-1導彈的性能在我國霹靂8和霹靂12之間,雖然后續(xù)俄羅斯研發(fā)了各種改進型例如k77m,但目前大量服役的只有r77,更何況就連r77都沒能完全換裝,至今俄空天軍只有蘇57,蘇35和蘇30能用上r77。 我在一個關于球2的視頻里看到作者吐槽怎么蘇57還在用r77-1,而我的態(tài)度則是:什么?r77居然全面換裝了?

外邊較短的導彈是俄羅斯目前最新款的r74m2近距格斗彈

這款導彈是為了代替蘇聯(lián)時期老舊的r73格斗彈研發(fā)的,r73空空導彈是蘇聯(lián)于80年代研發(fā)的一款紅外線制導近距空空導彈。和剛說過的r77導彈一樣,r73初問世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格斗導彈,德國統(tǒng)一后北約曾用東德的米格29搭載r73和f16戰(zhàn)機進行模擬空戰(zhàn),結果就是r73通過強大的探測能力和離軸發(fā)射能力爆殺f16,再加上蘇聯(lián)先進的頭盔瞄準器,直接打出了1:5的戰(zhàn)損比。 此次事件后,北約為了超越蘇聯(lián)在導彈方面的優(yōu)勢,隨即研發(fā)了如aim132,aim9x等世界一流的格斗彈 但r73的命運就很悲催了,因為導引頭和重要零部件都是烏克蘭負責生產的,解體后俄羅斯難以獨自研發(fā)空空導彈,和r77導彈一樣,r73導彈的改進研發(fā)陷入了停滯。 在2014年后,俄羅斯信號旗設計局又研發(fā)出了裝備“迦太基”雙波段紅外導引彈頭,并換裝了火箭發(fā)動機,可以放進蘇57的側彈艙當中。但對比北約裝備紅外成像陣列導引頭以及過載超過60g的aim132和aim9x ,再加上美國f35先進的頭盔顯示器和態(tài)勢感知。導致俄羅斯仍然在空軍方面遭到北約的碾壓,所以俄羅斯又提出了“產品300項目”,據(jù)稱這款導彈預計可以追平北約aim9x和中國pl10。但具體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大規(guī)模裝備,可能真的要等到流浪地球時期了。

順帶一提 電影中蘇57做出的這個很帥的機動名叫赫布斯特機動

這個動作是利用推力矢量和先進飛控實現(xiàn)高迎角迅速減速并結合滾轉技術使飛機快速調轉航向。一般被直接歸類到眼鏡蛇機動當中,但普遍認為這個動作比眼鏡蛇機動和落葉飄更具實戰(zhàn)意義,并不單純只是耍帥動作

這個是電影里蘇57的平顯,然而這個屏顯其實是蘇57早期型號的,量產型號的平顯就不長這樣了

電影開頭叛變的無人機群為我們貢獻了一場規(guī)模盛大的空戰(zhàn)戲 這款無人機采用了四軸大涵道布局,有點像阿凡達里的直升機

其實這種布局的飛行器現(xiàn)實中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美國貝爾x22技術驗證機

這個造型喜感還帶點奇葩的東西其實是1966年的產物,當時美國海軍希望能擁有高速垂直起降飛機,所以將項目交給了貝爾公司,貝爾公司就搞出了這種依靠四個大涵道風扇來垂直起飛和高速平飛的x22??梢钥醋魇囚~鷹的前身 貝爾公司共造出了兩架原型機,第一架試飛時出了事故,第二架試飛成功但因為項目下馬被送到了航天博物館里。

海報中說掠奪者無人機的機身長達8米,下面有給了一個和1.8米人類的對比圖,由此可得出翼展在7.2米左右。雖然從視覺上看體型很大,但實際上在無人機里根本不算大。 像美國mq-9死神無人機,機長11米,翼展20米,我國彩虹5無人機,機長11.2米,翼展21米。 只不過掠奪者的外形布局很獨特,所以在視覺給人的感覺就很大了

導彈架上掛載的可能是我國直升機專用的天燕90空空導彈,但天燕90畢竟是用來打直升機的,在空空導彈中屬于低配版中的青春版,用它來打五代機是不是有一內內不自量力了 這里來分析一波掠奪者的功能定位 首先掠奪者無人機是旋翼機,速度航程機動都很差,所以不可能用于五代機的忠誠瞭機,應該是類似美國火力偵查兵和我國金雕這種無人直升機用于偵查和對地打擊。不過其實有和它更接近的無人機

例如我國的彩虹10無人機和美國的v247無人機

這兩款無人機都采用傾轉旋翼,可以搭載光電傳感器和雷達用于偵查,通信中繼,搜索,制導。也可以掛載武器對地攻擊。與直升機的定位非常類似。所以掠奪者無人機的定位也是如此

掠奪者無人機上有一個小細節(jié)就是它采用的是雪撬式起落架而不是常見的輪式起落架

雪撬式起落架的優(yōu)點就是輕便結構簡單,并且在軍艦上的穩(wěn)定性也會好一些 并且雪撬式起落架一般用于輕型直升機,因為重型直升機需要輪子來進行緩沖,重量太大了還容易把雪撬壓變形。 所以使用雪撬式起落架就說明首先大概率是艦載無人機,第二重量不會太大,最的應大起飛重量不會超過9噸,不如之前說的mq9和死神。而與之定位類似的v247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13噸。所以通用性或許沒有v247那么強。 掠奪者雪撬式起落架和可折疊的旋翼說明應該是艦載機

因為旋翼和機體之間沒什么連接,所以應該是類似常見的這種四軸無人機用馬達驅動,而不是像傳統(tǒng)直升機一樣采用渦軸發(fā)動機,至于電影里提到的渦沖,其實我們在看花絮的時候可以請楚的看到機背上有兩個發(fā)動機噴口

這種旋翼機加噴氣式發(fā)動機讓我想起了明日戰(zhàn)記

這個東西可能是類似光電轉塔,機炮是類似ah1眼鏡蛇的m197加特林20mm機炮

不過一般情況下機載機炮的載彈量都在1000發(fā)左右,一分鐘都不到就會打完,所以機槍和機炮不會像電影里一樣一直突突突,而是會采取十幾發(fā)點射的方式 電影里無人機空戰(zhàn)的戲份我看很多人都吐槽過,槽點就是旋翼機的速度這么慢怎么可能追上戰(zhàn)斗機呢? 其實如果我們認真看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掠奪者無人機在平飛時噴出了兩道氣流,并且旋翼沒有放平,說明掠奪者無人機的動力主要是依靠兩臺渦輪沖壓發(fā)動機,而旋翼只是起到了一個向上的升力。換句話來,旋翼只是個升力風扇。 而傾轉旋翼機例如貝爾v280的最高速度就已經有了0.45馬赫,而掠奪者加上噴氣式發(fā)動機的速度往大了算應該可以達到0.7馬赫,畢竟不是固定翼飛機,受氣動布局影響就算有發(fā)動機也不可能太快 我們在看下戰(zhàn)斗機,蘇57的巡航速度就可以達到1.5馬赫,最高速度2.12馬赫,雖然電影里可能沒開超音速,但亞音速肯定也能壓無人機一頭了,所以無人機追著蘇57打著實有點2042那味了

花絮上為我們展示了無人機掛載的導彈,編號為fgm-529c,fgm是美軍的編號意思就是空對面導彈。所以這款導彈應該是美國制造的反坦克導彈

導彈上印刷的文字,大致就是彈頭制導導彈和一些工廠批號之類的,前邊這個g3e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首先這款導彈并沒有現(xiàn)實原型,外形和編號都是虛構的,如果真要再外形上找的話有點類似與俄羅斯產品305空面導彈,我國天燕90空空導彈和美國aim9空空導彈

(產品305)

(aim9)

(天燕90) 其實這款導彈理論上不應該fgm也就是空對面導彈,因為我們可以看世界上大部分的空面導彈和反坦克導彈都是短粗的外形,因為它需要裝很大的串聯(lián)戰(zhàn)斗部,而空空導彈才會這么細長。 所以這款所謂的fgm529-c應該是一款類似天燕90的短程空空導彈,正確名稱應該叫aim529-c

這個藍色的導引頭很是醒目,目前反坦克導彈的導引頭主要有紅外,毫米波,電視和半主動激光制導以及組合在一起的多模導引頭。

像這款fgm179就是激光毫米波雙模導引頭

美國的gbu53精確制導炸彈就是雷達激光紅外三模導引頭

我國在去年珠海航展也展出過一款毫米波激光紅外三像導引頭的制導榴彈。 但電影里那個特別大的藍色導引頭,我找了很多導引頭的資料但都沒有對上,所以我可告訴大家這個藍色導引頭就是瞎做的,但大概率應該是三模導引頭畢竟都40年代了

機場里的主要飛機都是蘇57和殲20這個不用多說,遠處被打爆的是黑鷹直升機

劇組搭的這個實景模型通過頂部的紅外干擾燈可以看出應該是uh60l之后的型號,但具體是哪個看不太出來

遠處的這個運輸機,通過隆起的脊背可以得知是運20

這里必須要吐槽的一點就是軍用機場都是按部隊的編劇劃分的,而我國空軍的編制就是戰(zhàn)斗機在殲擊師,轟炸機在轟炸師運輸機在運輸師,飛行員也是飛為殲擊航空兵,轟炸航空兵等??梢哉f不同種類的飛機都不是一個單位。而一個機場當然一般只會容納同一個師的飛機,所以我們在新聞里看到一個機場里都是一樣的飛機,不會出現(xiàn)運輸機直升機戰(zhàn)斗機混在一塊的情況,哪就不叫機場了,叫飛機墳場

(美國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就是所謂飛機墳場)

電影里給到戲份的還有法國的陣風戰(zhàn)斗機,這架陣風戰(zhàn)機機頭的編號應該是69,其實根據(jù)法軍編號規(guī)則可以看出這架陣風應該是法國海軍的陣風M艦載機

因為法國海軍的編號是兩位數(shù)字,而空軍的編號則是字母加數(shù)字

諾夫的蘇57編號為096,俄空天軍確實會像其他國家一樣在機頭刷編號,這個編號是它的常駐機場給的編號,方編調度用的。所以什么位數(shù)都有,也沒有什么規(guī)則,我也不太好挑毛病

因為機頭上的編號并不是正規(guī)編號,正規(guī)編號在垂尾上,是出廠時就印上不變的。就好比是考號和姓名的關系

(這才是正式編號)

這個近防炮很明顯是我國H/PJ-11型30mm艦炮,也就是常說的1130近防炮 而且福建艦上已經裝備了更先進的相控陣1130,電影里的居然還是原版1130,科幻不如現(xiàn)實+1

我看到有很多人居然都分不清1130和730,其實想?yún)^(qū)分很簡單,不需要數(shù)管子只需要看兩側的彈艙就知道了

因為彈艙容量不一樣,所以1130的兩側有很多曲面,而730則是垂直面。

電影里用近防炮攔截隕石,其實從這個鏡頭就可以看出近防炮的一個蔽端就是初速太低,密集陣的炮彈初速為1100米/秒,1130的炮彈初速為1250米/秒,等炮彈飛過去目標早就跑遠了,所以近防炮必須打一個提前量,在目標的前方潑灑彈幕,這也是我們最常見的打法,所以近防炮攔截高速目標非常困難 而且因為近防炮射速快但彈容量卻很小,密集陣系統(tǒng)的彈容量才1550發(fā) ,4500發(fā)的射速21秒就打完了,而1130近防炮有兩個彈倉共2560發(fā)彈容,射速卻高達10000發(fā)同樣幾秒就打完了。所以近防炮雖在電影里咋咋呼呼的,但其實現(xiàn)實里是個有點雞肋的東西。甚至不能做出電影里那種突突突,只能點射。 而且像隕石這么大的目標光靠近防炮的30mm炮彈根本不夠用。所以最好的選擇是類似美國海拉姆和我國海紅旗10的這種短程防空導彈或者俄羅斯“栗樹”彈炮合一系統(tǒng)

(栗樹也叫卡什坦,配備兩門ao18k轉管機炮和八枚sa-n-11防空導彈,這就是所謂的彈炮合一)

(海拉姆)

(海紅旗-10) 單兵裝備

首先看這張趙鵬和劉培茄的裝x海報 趙鵬拿的是一支在19年大閱兵上亮相的qbz192式卡賓槍,也就是近兩年非常火的20式槍族

可以看到趙鵬沒有開保險。 而且他用的并不是20式槍族出廠自帶的QMK-152而是一種類似acog的瞄準鏡

劉培茄拿的手槍看不清楚,有可能是92式手槍或者這把在航展和qbz191一起展出的qsz193手槍

花絮里劉培茄槍指韓雙朵的手槍有可能是虛構的,因為他用了一個覘孔式準星,這要想把視線放進這個小孔里可累死了

幾乎大部分手槍用的都是缺口式照門和準星

根據(jù)槍管上方直通槍口的導氣管以及5.45子彈彈匣可知這名群演手里拿的應該是ak槍族里特殊的一個分支,ak107突擊步槍

但是ak107在俄軍中服役的很少,所以也有可能是ak105步槍。但肯定不是俄羅斯最新的ak12步槍,ak12擁有皮卡丁尼導軌

左邊的小哥拿的是德國hk g36ka4短突擊步槍

郵邊的黑哥抱著的是以色列tar21突擊步槍,也叫塔沃爾突擊步槍,造型非常的科幻

先說g36k突擊步槍,這款步槍是德國hk公司在g36步槍的基礎上做出的緊湊型,用于乘車的機械化部隊和巷戰(zhàn)所用,采用hk416上的短行程活塞導氣式,雖然射擊可靠性高但精度略低 g36系列突擊步槍一直被各國軍警廣泛采購,雖然德國聯(lián)邦國防軍反映說hk公司把質量好的用于外貿,把質量有問題的賣給自己部隊(什么插旗菜業(yè)) 所以后來hk公司對g36步槍進行了很多改進,例如g36ka4就增加了戰(zhàn)術導軌并用金屬替換了很多聚合物部分

再說一下以色列塔沃爾步槍,tar21全稱為塔沃爾21世紀步槍,是以色列軍事工業(yè)于20世紀末開發(fā)的一款無托式步槍,后于2006年起開始裝備以色列軍隊,并出口于泰國,印度,烏克蘭等國。這款步槍雖然知名度不算高,但在游戲里還是很常見的,例如少女前線、戰(zhàn)地2042以及穿越火線當中都有

塔沃爾21步槍全長720mm,重量3.27千克,最大射速900發(fā)/分,有效射程300米。塔沃爾步槍的特點是槍口初速高,便于攜帶,模塊化程度度,拉機柄和拋殼窗可以左右替換,同時又省去了很多無托步槍都面臨的瞄準基線過高的問題 但塔沃爾的缺陷也很明顯,首先轉換抵肩較慢(這其實是以色列硬抄aug的結果),而且體型太大,塔沃爾的體型非常庸腫,甚至比有些戰(zhàn)略步槍都大,而且價格也非常高 所以后來以色列又研發(fā)了tavor2步槍,也叫x95。有5.56mm和9mm兩種口經的型號,并且長度和體積都大幅縮水,并增加了戰(zhàn)術導軌。戰(zhàn)力強了,顏值也高了

回到電影,現(xiàn)實中以色列已經開始用tavor2替換原版tar21了,而電影中居然還在用tar21。但如果我們按照UEG士兵的慣例使用的都是自己所屬國家的武器,現(xiàn)實中采購塔沃爾的非洲國家有盧旺達,乍得,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塞內加爾,科特迪瓦,喀麥隆。但因為價格原因導致這些國家一般都裝唄給特種部隊或者總統(tǒng)衛(wèi)隊使用。而他們應該也沒錢去替換tavor2,所以用tar21也算合理(畢竟美國UEG士兵都還在用m4呢)

剛說到了m4,那就來看看電影里的m4步槍 通過它的rls護木來看應該是m4 mws步槍,是m4步槍的模塊化版本,也是各大游戲影視劇里最常見的槍

瞄準鏡是EOTeach 552全息瞄準鏡

這里他把轉角握把裝反了,轉手握把起到的是阻手器的作用,是完全不能這么安的

UEG士兵的迷彩是一種太空灰,很明顯這種迷彩幾乎沒有任何偽裝能力,所以我個人更傾向于這是一種作訓服或者工作服。 關于其他UEG單兵裝備的解析b站已經有更硬核的up做了,我對單兵裝備了解不多,就不多講了。

無人機干擾槍我在開頭就已經講過了,這里不做拓展了 那么本期節(jié)目都到這里,創(chuàng)作不易,還請長按點贊。我是兔子,我們下期~有緣再見

不止電影!深度解析流浪地球2中的軍事裝備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定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南平市| 环江| 保山市| 象州县| 黄浦区| 蒙城县| 南华县| 屏东市| 信阳市| 桃源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定南县| 长葛市| 象州县| 庆云县| 莆田市| 桐梓县| 吉首市| 罗平县| 清河县| 河曲县| 上蔡县| 高尔夫| 台东市| 抚顺市| 客服| 清涧县| 普兰县| 阜城县| 湖南省| 龙山县| 简阳市| 仁化县| 长泰县| 黎平县| 灌云县| 盐山县| 宝应县|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