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P」研究日志6
2022-12-06 20:16 作者:Parronos_帕羅諾斯 | 我要投稿

將利益最大化的,一定就是聰慧的人嗎?將利益最小化的,一定就是自由的人嗎?被利益控制而失去了自由,是否可以說他不聰慧;為了自由,刻意將自身的利益最小化,是否可以說他已經(jīng)陷入名為“自由”實為“框限”的套子?既然都是欲望,真的有多與少、程度不同之分別嗎?我想只有將“欲望”這個概念從這個世界上抹除,我們才能真正脫離“欲望”,將人的所有行為還原到自然的無關(guān)欲望與否的層次。何必在乎什么是欲望,什么又不是,我們在思考欲望的過程中反而干涉了我們存在的過程,使我們愚昧、受限。
順便,在這里貼一篇喜歡的讀后感,來自知乎的南何永先生寫的讀《自私的基因》:https://zhuanlan.zhihu.com/p/585774116?utm_id=0
我想,存在的意義,便是存在于此。與存在相對的,死會切斷所有現(xiàn)存在的“存在”與“非存在”的“可能性”,一切可能性,都由此戛然而止了,而存在(生)的意義,就是在這死的“切斷一切尚存在的可能性”的特性中得以產(chǎn)生的。
我想,有人想要去死,是因為他們——人類,在面對人類自身存在的,也是人類特性中的一部分的無意義、有限性與不可掌控性感到惶然,感到無家可歸,于是在這非理性的體驗中得到了自殺的結(jié)論,想要遠(yuǎn)離在存在過程中困擾著自己的痛苦,但我們既存在,就無法將一些痛苦與自身剝離
——痛苦,已成為存在的一個特性,若我們想遠(yuǎn)離難以從自身剝離的痛苦,就可能會選擇自殺。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