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颯沓如流星:第2章,佳人秘事

(本故事純屬胡說八道,配圖皆為湊數(shù),謹祝觀賞愉快)?

【5】
自古有一種說法,叫做“紅袖添香夜讀書”,據(jù)說乃是文人墨客的獨有風雅。
對于春風渡的招牌——林澤茵而言,這紅袖也好、紅肚兜也罷,甚至是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只是為了取悅男人的道具。
如果這些來章臺尋找風流快活的公子少爺,還愿意花重金在閨房中熏了這從據(jù)說波斯傳入的迷迭香,淡淡的煙,隱隱的香,入骨的酥,嚶嚶的語,她定然能讓客官忘卻塵世的煙火,只愿沉浸在這溫柔鄉(xiāng),膩死在一呼一吸的聚散離合中。
想來,當年柳紅娘從一眾小孩子里一眼相中她時,她只不過是一個被爹娘狠心賣掉的多余女娃。
在柳紅娘眼中,這群不到11、12歲的小女孩,不過是一些嗷嗷待哺的雛鳥,養(yǎng)大了是為了讓自己賣錢用的。她們?nèi)羰怯凶约旱拿鼣?shù),將來成了名,等別人來贖或者攢購了錢自己贖,柳紅娘都是不會攔的。畢竟,自己也是這般熬出來的。
這林澤茵讓柳紅娘覺得特別,只是因為她小小年紀,已然眉目帶水,透著一股子與年紀不相符的媚。
這女子流落于章臺,想要出頭,恐怕媚的底色比美和才更重要。美和才有時后天才能修的,媚的玄妙,后天往往能習得其表,而難窺其本。
這章臺自有它的規(guī)矩,客人們來尋快活,總還是更喜歡年輕漂亮的,如果是新人,則更有一番趣味。倘若她有幸成為日后的頭牌,茶余飯后,客人本尊也有吹噓的資本。
對于柳紅娘來說,頭牌等幾個招牌自然是不能隨便恭迎的。要么是能出得起價錢的,要么是自己撐得起場面的,簡言之,非富即貴。
其余的女兒們,有被人相中贖身的,有自己攢購了本想過尋常日子的,也有個生老病死,總之,有人出去,也要有新人進來,新人要多一些,尤其是這些被爹娘賣掉的小女孩,每隔一段日子就要挑一些新的,她們價錢低、好養(yǎng)活、還聽話,保不齊將來就能養(yǎng)成個金元寶,算是個一本萬利的生意。
而且,在柳紅娘眼中,這已然可見的帝國余暉、亂世敗相中,收納她們,總比讓她們無依無靠地凋零好。
林澤茵的名字是柳紅娘取的。當時柳紅娘只知道這女娃出自廣州府新安縣的某個林家,名字不知。望著這對眼眸,柳紅娘不知道怎么就想到了“澤茵”二字。
好吧,從此,你就叫林澤茵吧!
林澤茵天資聰慧,10歲入了局,15歲就已然能彈得一手好曲,唱得一首好調(diào),坐陪貢院的考生,吟詩作對更有自己的韻味,更不用說“女大十八變”,即使不施粉黛,僅是依欄梳妝,就被奉為“金陵小西施”。
慢慢地,這名氣從無到有,由小變大。
林澤茵是16歲被人點了初紅,當時喜好風月的達官顯貴為了拔得頭籌,也是各顯神通,更是惹得南京城內(nèi)秦淮河畔好一番熱鬧。林澤茵大賺了名頭,柳紅娘大賺了銀子。
柳紅娘很懂男人,她太懂得男人的里里外外。同時,她更懂女人。
看一眼,足夠,哪怕只是個小女孩。
要說柳紅娘果然慧眼識人,這林澤茵初聞云雨,就好像玩“華容道”的棋局,破了法陣,也就通了精竅,再有柳紅娘的機巧相授,讓那些偶臨章臺點她的人,沒有一個不樂不思蜀的。
依照規(guī)矩,落了紅的女兒要有個花名,依舊是柳紅娘根據(jù)每個姑娘的性格或者風格來取。
而林澤茵的花名——白牡丹。是自己取的。
牡丹者,玉笑珠香,風流瀟灑,有“國色天香”的名號。這白,也有一番說頭,林澤茵的膚白,則是月光之下,宛若凝脂,更有書生留下的“昨夜月明渾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軟糯肌膚真似雪,不容人盡已生涼”的詩句在坊間流傳。?
當然,要說這花名也更有深處的獨到典故。
世傳成仙后的呂祖呂洞賓,某天在凡塵遇見了杭州女子白牡丹,想要度脫她成仙,曾“三戲白牡丹”不成,竟讓呂洞賓羞憤難當,發(fā)誓從此再不下凡度人。
在林澤茵看來,世間從來無神無仙,不過,人雖然不能成仙,但可以臨仙,只要方法得當,自然能有方法讓人如臨仙壇,縱使春宵只有一刻,也能了卻煩惱無數(shù)。
于是,從南京到京師,從南至北,就有了“春風不渡玉門關,臨仙需折白牡丹”的說法。

未完待續(xù),預知后事如何,請看下期(如果還有下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