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節(jié)電跨時隙調度流程
針對跨時隙調度,就需要考慮調度偏移最小適用值指示(Indication of minimum applicable value of scheduling offset),也就是K0和K2值。
可以根據(jù)調度DCI中的指示聯(lián)合調整最小K0和最小K2。協(xié)議還同意RRC配置一個或兩個配置值,以限制活動TDRA表。RRC?configuration 根據(jù)配置的BWP達成一致。然而,上行BWP和下行BWP可能并不總是一起切換,例如對于成對頻譜,允許DL-BWP與UL-BWP切換獨立變化。
作為第一種選擇,一種直接的方法是為每對配置的DL-BWP和UL-BWP配置一個或兩個{minimum K0,minimum K2}組合。當BWP切換發(fā)生時,1-bit indication指示BWP切換后上下行?BWP對的兩個候選組合之一。然而,這可能會引入太多配置開銷,考慮到最多有16對不同的BWP,網(wǎng)絡可能需要配置多達32個{minimum K0,minimum K2}組合。這可能會帶來太多的復雜性。
作為第二個候選,每個DL BWP配置一個或兩個minimum K0的配置值,每個UL BWP配置一或兩個minimum K2的配置值。因此,需要在DL BWP的minimum K0值和UL BWP的minimum K2值之間定義隱式映射/組合。一種直接的方法是將minimum K0的較低分度值與minimum K2的較低指數(shù)值綁定。
作為第三個備選方案,最多為DL BWP配置兩個{minimum K0,minimum K2}組合,而UL BWP不配置minimum K0和minimum K2值。1-bit indication總是聯(lián)合指示DL-BWP的{minimum K0,minimum K2}組合之一??紤]到minimum K0和minimum K2均涵蓋PDCCH處理時間,這將是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表1總結了三種備選方案,并分別列出了優(yōu)缺點??紤]到高配置開銷和復雜性,不建議使用Alt.1。Alt.2和Alt.3都可以低復雜度工作,以支持聯(lián)合指示。

在網(wǎng)絡部署過程中,PDCCH總是有可能漏檢。因此,UE可能未檢測到DCI更新最小K0/K2。因此,仍可以在有效DL(UL)TDRA表中輸入K0(K2)值小于所示最小值的條目。考慮到DCI受CRC保護,虛警率相對較低。然后,如果用小于當前最小適用值的K0/K2值指示UE,則UE很可能檢測不到新的更小的最小適用值。因此,UE可以相應地更新其最小適用K0/K2。例如,UE可以將調度DCI中的K0/K2設置為最小適用的K0/K2,或者直接切換到相同的時隙調度(即將K0/K2設置為0)。由于在這種情況下,UE處理PDCCH解碼比gNB的預期慢,因此當UE完成解碼時,PDSCH/PUSCH的時機可能已經(jīng)過去了。因此,UE應忽略此DCI的調度。

無BWP switch應用時延
分析“Y”
Y是DCI指示變更前K0或K2的最小適用值。Y主要限制從跨時隙調度切換到相同時隙調度的場景中的應用延遲,因為跨時隙安排(DCI指示之前)的最小適用K0/K2值較大。
基于K0的示例如圖1所示,其中指示UE從跨時隙調度更改為相同時隙調度。將K0的最小值表示為K0min。DCI指示(即Y)之前的舊K0min等于2(跨時隙調度),時隙n+1中出現(xiàn)將K0min更改為0(相同時隙調度。如果相同的時隙調度在時隙n+1中的DCI指示之后立即開始,那么即使是大于0的舊K0min也無法保證每個PDCCH監(jiān)控場合的跨時隙調度,因為UE永遠不知道該PDCCH是否會指示K0min更改為0。因此,無法實現(xiàn)跨時隙調度的節(jié)能。
總之,更新的最小適用值的應用延遲應不早于收到相應DCI指示后的Y時隙,其中Y是指示前的最小適用K0或K2值。

分析“Z”
Z是最小可行的非零應用延遲,由DCI解碼所需的時間和相關模塊準備所需的過渡時間(例如PDCCH模塊的時鐘頻率和電壓變化)引起。Z主要限制從相同時隙調度切換到跨時隙調度的場景中的應用延遲,其中Y(舊的K0min或K2min)通常太小,無法容納Z時隙的時間。
圖2顯示了從相同時隙調度到跨時隙調度的切換,其中舊的K0min=0,新的K0mmin=2??紤]到PDCCH監(jiān)控case 1_1,使用新最小值的應用程序時隙不能與傳輸DCI指示的時隙相同,并且DCI解碼和相關模塊轉換至少需要一個間隙,例如Z=1時隙。

考慮到不同SCS的情況,Z應該是一個預定義的SCS相關參數(shù),以對應比DCI解碼和相關模塊準備所需時間更長的持續(xù)時間。不同數(shù)值的典型Z值如表2所示

額外考慮
遵循應用延遲不應小于X=max(Y,Z)的基本原則,當進一步考慮PDCCH未檢測到的概率時,也可以考慮應用延遲的其他一些方面。這是因為DCI未檢測將導致gNB和UE的行為之間的未匹配。當gNB指示從跨時隙調度切換到相同時隙調度時,如果檢測到DCI未命中,gNB將假定UE是相同時隙的調度,而UE仍保持跨時隙的節(jié)能狀態(tài),這可能導致UE錯過在同一時隙中調度的PDSCH/PUSCH。因此,當調度DCI用于指示K0和K2的最小適用值時,更新的最小值的應用延遲可以在UE的反饋之后(即,HARQ-ACK,無論與DL調度DCI對應的ACK或NACK,或與UL授權對應的PUSCH)。這是為了在gNB和UE之間就以后調度的最小適用值達成一致。反饋后更新最小值也滿足應用程序延遲的基本原則,即不小于X=ma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