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答疑丨這些抑郁癥的常見用藥誤區(qū),你中招了嗎?

近幾年以來,隨著精神心理疾病不斷被提及和科普,大家越來越了解抑郁癥,也開始摘掉對抑郁癥的有色眼鏡,然而,抑郁癥治療的一把好手——抗抑郁藥,卻總是遭到誤解,被人“指指點點”。
在這些想法的加成下,患者很容易對藥物產生抵觸情緒,事實上這是進入了用藥的誤區(qū)。
今天要說的關于抑郁癥的五個誤區(qū),就被很多人當成了“常識”,一起來看看都是哪些誤區(qū)。

誤區(qū)1:得了抑郁癥,一定要吃藥
得了抑郁癥,是否需要服藥是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的。
比如抑郁癥的類型、嚴重程度、持續(xù)的時間、對于正常社會生活的影響、目前的生活方式、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否健全等,這些都是我們考慮是否進行藥物治療的因素。
如果一個人既往有良好、規(guī)律的生活,有運動的習慣,興趣愛好廣泛,社會支持系統(tǒng)良好,近期沒有明顯的壓力環(huán)境,有規(guī)律優(yōu)質的咨詢,抑郁癥狀對于這個人的生活影響較小,我們可以暫時不進行藥物治療,但是,需要定期隨訪病情變化(1-3個月)。
如果抑郁癥狀已經明顯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或者有自傷、自殺的傾向或行為,這個時候是必須進行藥物治療的。

誤區(qū)2:服用抗抑郁藥,會讓我開心起來
抗抑郁藥物可以改善抑郁癥狀,幫助調整情緒狀態(tài),讓人恢復相對穩(wěn)定、正常范圍內的情緒,同時,讓人對于壓力事件等不至于過度敏感,或做出過度反應,但并不會讓人無緣無故開心,也不會提高正常人的情緒。?有一部分人群,可能一直以來都比較內向、不擅長社交、情緒的正常閾值在較低水平,這種情況可能是一個人的人格特征。對于這部分人格特征表現的人群來說,服藥可能只是讓他們回到既往的水平狀態(tài),并不會讓人得到本來就沒有的開心。?藥物沒有辦法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比如人格特征、日常壓力事件的應對方式、思維認知習慣等。

誤區(qū)3:抗抑郁藥讓人發(fā)胖
目前,“多動癥”作為“ADHD”的舊稱,仍然被大家延用。一般來說,兒童在小學期間的好動、不服從、沖動及攻擊行為,帶來的風險更高,也更容易被人注意到,這部分人群的確診率也會更高,而在這部分人群中所占比例較高的是男孩。
絕大多數的抗抑郁藥是不會讓人發(fā)胖的,因為抗抑郁藥不含有“激素”之類的影響體重的成分,所以一般不會對體重有影響。
有極少數的抗抑郁藥物確實存在讓人發(fā)胖的副作用,如米氮平,有一些患者服藥后出現了體重的明顯上升,有可能與脂肪代謝紊亂有關,停藥后一般都可以恢復正常。
如果對于藥物發(fā)胖的副作用比較在意,可以在看診時向醫(yī)生提出這方面的顧慮,醫(yī)生會在選擇藥物時予以規(guī)避。

誤區(qū)4:抗抑郁藥副作用大,吃了會“變傻”
抗抑郁藥的確有很多副作用,比如惡心、食欲下降、頭暈、頭痛、心慌、出汗、手抖等。但是,并不是每個服藥的人都會出現說明書上描述的副反應,有的人可能會出現一些副反應,有一些人服藥期間不會有什么不適。
一般來說,服藥的不適在1-2周內可逐漸緩解。
?有些人服用抗抑郁藥時確實可能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記憶下降、思維反應遲鈍等影響認知功能的副作用,也就是感覺好像”變傻“,但這種副作用隨著減藥或者停藥、換藥就會緩解,這種”變傻“是短暫的可調節(jié)的。?另一方面,長期處于抑郁狀態(tài),也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維反應遲鈍等認知功能受損的情況,這是因為大腦受到損傷,這種“變傻”反而可能會持續(xù)存在。
抗抑郁藥在改善情緒的同時反而會保護大腦不受抑郁癥持續(xù)傷害而”變傻“。但對認知功能有高需求的人群,可以讓醫(yī)生在治療時選用對認知功能影響小的藥物,平衡好藥物作用與副作用。??抑郁癥本身是會影響到大腦的正常功能的,而抗抑郁藥是幫助我們的大腦逐漸恢復正常功能的。

誤區(qū)5:抗抑郁藥物會上癮
抗抑郁藥是沒有成癮性的,所以不存在吃多會上癮這樣的說法。?一般來說,抗抑郁藥物治療是需要每天規(guī)律服用藥物的。有的患者,在服藥后感到病情好轉、或基本恢復正常,覺得不用服藥了,可能會有自己減量或停藥的情況。
這個時候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軀體不適或癥狀反復,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上癮,而是出現了停藥反應,甚至可能是病情波動反復。?如果打算減量或停藥,建議在與醫(yī)生討論后進行,要逐漸減少服藥的劑量,讓我們的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避免血藥濃度突然下降帶來的不適。一般情況下,按照正規(guī)的減藥流程來做,是不會有非常明顯的不適的。?還有些人感覺一不吃藥狀態(tài)就不好了,就認為是依賴藥物了,其實只是還沒恢復到可以停藥的時機。

在患者群體中,除了心理科藥物吃還是不吃的疑慮,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孰優(yōu)孰劣也是爭論的主題之一。
主張心理治療的患者不時會流露出一些自豪和驕傲,他們認為,治療抑郁癥完全依賴藥物,不夠強大。而主張藥物治療的患者則會反駁,心理治療不會像藥物治療那樣效果明顯,往往花了大價錢還不見好轉。
事實上,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完全可以同步或交替進行。
一項針對11,910位成年抑郁癥患者的研究,通過6-12月長期隨訪的效果來看,聯(lián)合治療的有效率不僅顯著優(yōu)于單用藥物治療,也顯著優(yōu)于單用心理治療。
藥物與心理治療合用,更有利于提高病人治療的依從性,這是效率顯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臨床抗抑郁藥治療中,40% ~ 70%的患者未依從醫(yī)師治療方案,且隨著治療時間越長,患者依從性比例呈遞減趨勢,抑郁癥治療脫落率高達 50% ~ 70%。不依從行為包括患者自行減少藥物劑量或提前中斷治療等。這些因素導致使用藥物治療復發(fā)率居高不下。
除此以外,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合用更有利于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以及預后和預防復發(fā),也更有利于抑郁癥患者的人格成熟。

總而言之,對于絕大多數患者來說,抗抑郁藥物的確不是十全十美的,但也沒那么可怕。消除對使用藥物的誤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幫助到更多的人。
References:
Corina Benjet,,Yesica C. Albor,,Elizabeth S. Bocanegra,... & Maria Elena Medina-Mora.(2020).Incidence and recurrence of depression from adolescence to early adulthood: A longitudinal follow-up of the Mexica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Surve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doi:.
Beesley Vanessa L,,Hughes Maria Celia B,,Smithers B Mark,... & Green Adèle C.(2020).Anxiety and depression after diagnosis of high-risk primary cutaneous melanoma: a 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cancer survivorship : research and practice(),. doi:.
Medical Review:Mindfront Psychiatrist Cheng 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