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關鍵是保持積極心態(tài)!

? ? 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不再是它原來的模樣,而是天天都在變化著。不是人起源于宇宙,而是宇宙起源于人。王陽明的心學就是這么定義的。認為所有的變化都圍繞著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其實,人的主觀能動性不但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人自己。佛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就是講的人的主觀能動性與人生的關系??梢姡l(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絕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話題,而是一個與人與社會與世界都高度關聯的話題。

? ? 人的主觀能動性,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質的。精神可以變物質,物質可以變精神,怎樣變?變得怎樣?在于人的心態(tài)。黑格爾說:“我們可以斷言,沒有激情,任何偉大的事業(yè)都不能完成”。他所說的激情,就是積極心態(tài)。事實上,積極的心態(tài)不但是干事業(yè)的必備,也是生活的必備,否則,縱使活下去的理由也找不到。

? ? 農夫愛春雨,行者煩春雨。因為春雨給各自的影響不同。不難理解,心態(tài)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內容的靈魂。
? ? 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山倒了,河干了,花謝了?;实鄞蠡?。
? ? 愛妃說:山倒了是江山不保,河干是民心喪失,花謝是好景不再?;噬下勚蟛?,臥床不起。
? ? 能臣聞之,對病榻上的皇帝說:山倒了天下太平,水干了真龍現身,花謝了碩果累累!
? ? 皇帝大病痊愈。是也非也,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 ? 經常有同修說:我根基不好,也就這么個出息了。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所謂根基,也不外乎人的主觀能動性,并沒有什么好壞之分。佛開悟后的第一句就是:“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根基好壞,在于如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 ? 對人對己對事對世界,都保持積極心態(tài),那么,一切都會變好。這便是明心見性,也是度自己和普度眾生,造無上菩提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