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中國教育史復習資料

2021-02-08 09:03 作者:朝顏晚扶桑  | 我要投稿

一、中國教育史的學科特點

?????時段劃分:古代教育、近現(xiàn)代教育

(一)古代教育——獨立形成、發(fā)展

1、教育制度:

???學校教育體制:官學(中央與地方)、私學、書院

???考試制度(選士制度與學??荚嚕翰炫e制 ?與科舉制度

2、教育思想與實踐

(1)儒家教育思想家( 以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守仁等五位主要代表)

(2)道家教育思想家 ??(3)墨家教育思想家 ?(4)法家教育思想家

(二)近現(xiàn)代教育——中西教育結合

??1、教育制度與教育實踐

???(1)洋務教育 ??(2)留學教育 ??(3)教會教育

2、四個現(xiàn)代學制:癸卯學制、壬子——癸丑學制、壬戍學制、戊辰學制

3、國民政府的教育: 教育方針、教育發(fā)展與管理措施

4、中國革命根據(jù)地教育: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以干部教育為主的教育體制

二、《大學》中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中的“為學之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學記》:是戰(zhàn)國末期思孟學派的著作,是中國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學專著。“建國君民”、“化民成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p>

三、《學記》中教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

???原則(4個):豫(預防)、時(及時)、孫(順序)、摩(觀摩)

???方法(4個):問答、講解、練習、類比

四、傳說中的古代學校的萌芽

????1、明堂 ???2、成均(教音樂的地方) ?3、庠(鄉(xiāng)學) ??4、序和校(軍事教育)

五、商代的四種學校:

???1、庠:道德倫理教育、習射 ???2、序:習射、武舞

???3、學:右學—大學;左學—小學

???4、瞽宗 :原是宗廟,高等學校(同“右學”、“辟雍”:學習禮樂。)

六、西周小學入學年齡

????古代小學的年齡不是很嚴格,一般是八到十五歲。西周小學強調的是德行教育,重視以道德來教育貴族子弟

七、辟雍(太學)的概念:位置居中。習射練武、舉行盛典之所。由三公(太師、太保、 太傅)負責。“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禮記·王制》

八、西周學校制度的特點

???1.學術官守,也稱“學在官府”。(學校唯有國家辦理,所有的學校都是官學)

???2.官師合一。(學校的教師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師,師即是官。)

3.政教合一。(學校兼具政治職能,學校既是施教之所,又是議政之地。)

九、“六藝”:西周教育的主要特征,以禮樂為核心。

禮、樂、射、御為大藝,是大學的課程; ??

書、數(shù)為小藝,是小學的課程。

十、私學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 歸根到底是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引起的。

十一、稷下學宮的性質與特點

1. 性質:(1)官家出資舉辦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學校。(從主辦者和辦學目的看,是官學;但在學術和教學活動中,帶有私學性質。)

(2)是一所集講學、著述、育才活動為一體并兼有咨議作用的高等學府。

2. 特點:(1)學術自由(兼容并包,平等自由)

(2)禮賢下士,待遇優(yōu)厚 ???(3)學無常師

十二、墨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只考選擇題)

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非命”、“天志”、“明鬼”

孟子:“性善論”、“明人倫”“仁政”、“民貴君輕”

荀子:“性惡論”、“人定勝天”、尊師

十三、孔子的教育思想

1.“有教無類”的思想:

孔子以前的教育是有“類”的。教育大權把持在少數(shù)貴族手里,那時叫“學在官府”。

“有教無類”的實質,是要求將教育對象從貴族擴大到廣大平民,擴大了學校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的來源,把學校由“官府”移到“民間”,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2.關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1)孔子關于教育對社會、國家作用的思想

???????孔子認識到教育不僅和政治、法律一樣,是一種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的重要手段,而且還能起著政治、法律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為教育可以感化人們,征服人心,既能使百姓守規(guī)矩,又能使百姓形成“羞恥之心”,即形成“道德信念”的力量,這就可以收到德治的效果。

???????孔子主張對百姓要先進行道德教化,教化無效再用刑罰制裁,逐漸造成一種沒有犯罪行為的社會局面。

(2)孔子關于教育對人的培養(yǎng)作用的思想

???????第一,人的天賦素質并沒有什么差別,不論貧富貴賤,人生來就應該是大體平等的,沒有貴賤、智愚、賢不肖之分。

???????第二,人的個別差異主要是由于人們的環(huán)境習染各不相同之故,是后天作用于

先天的結果,不完全是先天命定的。

孔子認為如果人們不學習、不接受教育,就不能真正形成仁、智、信、直、勇、剛等各種好的道德品質;即使有人具有以上各種好的品質,但如果不認真學習,不虛心接受教育,那么這些好品質都分別地產(chǎn)生愚、蕩、賊、絞、亂、狂等各種不道德的后果。

3.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貢獻及影響

?(1)首創(chuàng)私學,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促進文化學術下移。

?(2)重視教育,充分發(fā)揮教育的社會作用和對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

?(3)主張培養(yǎng)君子,提出與世襲制相對立的原則——“學而優(yōu)則仕”。

?(4)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遺產(chǎn),進行了教材建設——“詩、書、禮、樂、易、春秋”。

?(5)提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強調立志有恒、克己內省、改過遷善、身體力行等品德修養(yǎng)的基本原則。

?(6)創(chuàng)立教學原則,極力主張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7)倡導尊師愛生,提出了作為一個理想教師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愛護學生、無私無隱;講究教法、循循善誘。

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思想: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表達孔子啟發(fā)誘導,循序漸進的教育思想,對后世影響非常深遠。

十四、鴻都門學”(漢代中央官學): 世界上最早的文學藝術??茖W校,以詩、賦、書畫作為教育內容;代表宦官集團的利益。

“文翁興學”(漢代地方官學):漢元帝時設立郡國五經(jīng)百石卒吏,管理地方官學。按行政單位設立學校:郡國設學,縣邑設校,鄉(xiāng)設庠,聚設序。

????辦學目的:一是培養(yǎng)本郡的屬吏,同時向朝廷推薦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二是定期舉行“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等傳統(tǒng)的行禮活動推行道德教化

十五、察舉制

漢武帝時期,察舉制的完全確立。(以儒術取士)

?????疲q舉) :孝廉、秀才(茂才);

???特科:賢良方正、明經(jīng)、童子科等。(詳看P102-105)

十六、“五經(jīng)課試法”(P121-122)

十七、家庭教育:顏之推:《顏氏家訓》

??(1)重視兒童早期教育與環(huán)境影響; ?(2)教育內容:語言、道德、立志;

??(3)嚴與慈相結合,切忌偏寵。

十八、“九品中正制”的概念:“唯才是舉”,重才輕德,曹丕明令推廣,此后成為魏晉南北朝的主要選士制度。

十九、發(fā)展科舉(隋唐)

(1)隋文帝時,廢除“九品中正制”

(2)隋煬帝大業(yè)二年,“始建進士科”,標志著科舉考試制度的形成。

??(3)唐貞觀年間,成為一種常規(guī)的以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二十、韓愈在《師說》中提出的重要觀點:《師說》——韓愈論師道的重要教學論著

?????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發(fā),肯定“學者必有師”;

?????2、“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基本任務;

?????3、以“道”為求師的標準,主張“學無常師”;

?????4、提倡“相師”,確立民主性的師生關系。

二十一、宋代文教政策(考大題)

?(一)重視科舉,重用士人

??????科舉取士人數(shù)增加,“以文抑武”

?(二)三次興學(北宋)

1、慶歷興學

????慶歷四年(1044年),范仲淹為參知政事,改革朝政。教育上,興學校,立科舉。

內容主要有:普遍設立地方學校;改革科舉考試;創(chuàng)建太學(胡瑗—“分齋教學法”)。

2、熙寧·元豐興學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爸袊?1世紀時的改革家”。

??????主要內容:(1)改革太學,創(chuàng)立“三舍法”; (2)恢復和發(fā)展州縣地方學校;

???????????????(3)恢復和創(chuàng)設武學、律學和醫(yī)學;

???????????????(4)改革科舉。編撰《三經(jīng)新義》,作為統(tǒng)一教材。

3、崇寧興學

?????崇寧元年,宋徽宗委任蔡京為尚書右仆射,主持“崇寧興學”。

????主要內容:(1)整頓和完善中央官學;

???????(2)增設和復辦畫學、道學、書學、算學等??茖W校;

???????(3)創(chuàng)設提舉學事司,普設路學。 (4)廢止科舉,由學校選拔人才。

(三)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興文教”——尊孔崇儒

??????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觀目的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但導致儒、佛、道三家在斗爭中逐漸走向融合,最終孕育出“理學”——儒家思想為主體,糅合佛道思想而成的思想體系。

二十二、宋代書院的特點:

???1、書院作為一種教育制度已經(jīng)確立;

???2、書院促進了南宋理學的發(fā)展和學術文化的繁榮;

???3、書院官學化的傾向已經(jīng)出現(xiàn)。

二十三、論小學大學教育——朱熹

(一)小學:8至15歲。任務是培養(yǎng)“圣賢坯璞”。

小學教育對一個人成長非常重要,“而今自小失了,要補填,實是難”。重在“教事”,在實際活動中得到鍛煉,增長才干,成為“圣賢坯璞”。

??????教學方法:1.先入為主,盡早施教。

????????????????2.形象生動,能激發(fā)興趣。

?3.《童蒙須知》、《訓蒙齋規(guī)》培養(yǎng)兒童行為習慣。

(二)大學:重在“教理”,即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對“圣賢坯璞”精雕細琢,“加光飾”,培養(yǎng)成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教學方法:1.重視自學。

2.不同學術觀點的相互交流。

???(“鵝湖之會” ?朱熹VS陸九淵 ?呂祖謙為辯論的中間人)

二十四、東林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楊時——顧憲成

????推薦程朱,反對王學

????講會制度:每年一大會,每月一小會,各三日,推選一人主持;講學內容主要為“四書”。 ?????????

二十五、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立科舉定式:(簡述即可)

???1、三年大比; ??2、四級考試: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童試:又稱童生試,是府、州、縣學的入學考試,也是科舉的預備考試。錄取者,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相公。

???鄉(xiāng)試:又稱鄉(xiāng)闈,大比,在省城舉行。在子(鼠)、午(馬)、卯(兔)、酉(雞)年的八月,錄取者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為解元。鄉(xiāng)試中榜稱乙榜,也叫乙科。舉人可經(jīng)吏部銓選授官。

會試:京城由禮部主持的考試,又稱禮闈。在鄉(xiāng)試的次年二月,又稱春試、春闈、春榜、杏榜等。會試中式者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又稱廷試,由皇帝主持。時間按為一天,考試內容為時務策一道,字數(shù)一千字以上,規(guī)定不用八股文。結果分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三名;二甲為賜進士出身;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稱傳臚。

二十六、“八股文”

含義:形成于明成化年間。是一種命題作文,有固定的結構,包括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

積極意義:考試文體標準化,人才選拔客觀公正;

?負面影響:禁錮了士人思想,敗壞了士風、學風和社會風氣。

二十七、明朝的文教政策及其具體表現(xiàn):“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

(一)尊孔崇儒,表彰理學,大興學校

?????明朝的統(tǒng)治思想:程朱理學

?????朱元璋:“人材以教導為先”,主要依靠學校培養(yǎng)。

?????設國子學,后改名國子監(jiān);發(fā)布興學令,各地普遍設學。

(二)重視科舉,選拔人才

????明朝選拔人才制度:薦舉和科舉。

????明建文、永樂后,科舉日重,薦舉日輕。

(三)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化專制

????1、推薦程朱,刪節(jié)《孟子》。編撰《五經(jīng)大全》、《四書大全》和《性理大全》,作為欽定的教材。

????2、嚴格管理學校,禁止學校議政。國子監(jiān)設“繩愆廳”;不準生員參與國家政治。

????3、屢興文字獄。

二十八、國子監(jiān)(清朝中央官學):又稱太學,全國最高學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國子監(jiān)生根據(jù)資格分為兩類:貢生和監(jiān)生;

????國子監(jiān)教職:祭酒、司業(yè)、監(jiān)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典籍、典簿等;

????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五經(jīng)、《性理》、《通鑒》等;

????教學組織:實行積分法和分齋教學法。

二十九、馬禮遜學堂:第一所正規(guī)的教會學校。(1839年11月在澳門成立)

三十、洋務學堂

?????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新式學堂: 方言學堂、 軍事學堂、 技術學堂

三十一、壬子·癸丑學制(大題)

內容: 普通教育分3段4級。

??????學制分為普通教育、師范教育和實業(yè)教育。

??????小學校、中學校、大學校、專門學校、師范教育、實業(yè)教育。

特點:1、在年限上比癸卯學制縮短了3年,有利于教育的普及,符合普通百姓的教育要求。

??????2、女子開始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權利,體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男女平權的觀念。

??????3、廢除了學堂的名稱,一律改稱學校。

??????4、幼兒教育納入公共教育范疇。

??????5、重視師范教育和實業(yè)教育。

三十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生活即教育” ?2、“社會即學校 ?3、“教學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

1.“生活即教育”是人類原來就有的,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

2.“生活即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也就是說現(xiàn)實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3. “生活即教育”是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4. 在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三十三、中國古代教育的基本特點:

由于我國古代教育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基礎是以農業(yè)為主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和宗法制的政治結構,決定了我國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儒學為主的教育思想,以官學、私學、書院為主,以社會教化和家教為輔的辦學體制,以科舉考試為標志的考試制度。


中國教育史復習資料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林周县| 织金县| 周至县| 夏津县| 方正县| 凤冈县| 琼中| 元阳县| 新宾| 无锡市| 唐海县| 乌鲁木齐县| 汶川县| 唐海县| 天津市| 宜兰市| 衡水市| 凤台县| 黄陵县| 碌曲县| 乌苏市| 岫岩| 佛山市| 革吉县| 金昌市| 岳普湖县| 平昌县| 萨迦县| 夏河县| 民权县| 紫金县| 江门市| 房山区| 新源县| 郎溪县| 新邵县| 安阳市| 调兵山市| 扎鲁特旗| 阳泉市|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