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第四十四章 四品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第四十四章?四品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這一章韓非子將為我們論述圣賢的品格。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zhì),它決定了這個人回應(yīng)人生處境的模式。在韓非子看來圣賢也是人,是從普通人經(jīng)過不斷的磨練與學(xué)習(xí)逐漸成長為一代賢人,圣賢既有普通人的生活特點又具備圣賢的生存智慧,總之圣賢具有入世的精神與出世的智慧。
韓非子總結(jié)出四點圣賢具備的特質(zhì)人格:方、廉、直、光。第一點:所謂方者,內(nèi)外相應(yīng)也,言行相稱也。意思是所謂方正,是指表里一致,言行一致。這是儒法兩家都很注重的品格,儒家修心,用思想修正行為,當(dāng)然需要通過人的行動所產(chǎn)生的社會效應(yīng)來證明其思想的正確性;法家修身,用行為統(tǒng)一思想,當(dāng)然也想通過個體的行動所產(chǎn)生的社會效應(yīng)來證明其思想的正確性。
其實,所有的主義與思想都會要求信眾表里一致,言行一致,只有一致了才能產(chǎn)生效應(yīng),主義與思想才會有價值與效范作用。表里一致和言行一致辭,也是忠誠的體現(xiàn),這是信仰的核心要求。表里一致,不僅是指心里想的和做得要一致,更高一層的意思是“里”是指埋藏在人內(nèi)心里先天本有的本性與本我,那里聚集著宇宙中所有的無為大法。“外”身體的外在行為,表里一致,就是要求人的外在行為要按內(nèi)心的無為大法行事,絕無自以為是的人為因素,這樣世間事物就能圓滿,包括人。
第二點: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意思是所謂廉正,是指舍生忘死,看輕資財。不為外界所動,只為心中的信仰,包括生死,更不要說資財。世間絕大多數(shù)人為生活所累,只因心身受外界的影響過深,心中牽掛太多,放不下的東西太多,包袱太重。牽掛過多,思想就雜,信仰就會動搖。我們整天被生活中的事情逼迫著,隨時在解決問題,哪有時間去思考。
我們每天起來看看天,不是思考什么效法天地自強(qiáng)不息,而是看看天氣好不好,孩子上學(xué)自己上班方不方便,需不需要帶傘。我們每天二點一線,只為支付生活中各種費用,保持生活的持續(xù)與改善。房子、教育、醫(yī)療壓得我們無法忘卻生死,甚至不敢生死,更不要說看輕資財,從生存的角度看,資財成了我們奮斗的目標(biāo)。對比一下,可想圣賢的廉正是多么的不容易,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這也是我們敬畏圣賢的原因。他們做到了,而絕大多數(shù)人做不到,就這么簡單。
第三點:所謂直者,義必公正,公心不偏黨也。意思是所謂正直,是指在道義上一定公正,有公心而不偏私。心底無私天地寬,才會具備包容一切的胸懷。有私,必有欲,有欲,必行邪,行邪,事不成。心中無私,才能悟得正道,走正道為人才會正直。擁有天地者,必有容得下天地的胸懷。圣賢,首先是心懷天下的人,就必須有一顆容得下天下的心,所以不能有一絲的私念。
第四點:所謂光者,官爵尊貴,衣裘壯麗也。意思是所謂光耀,是指官爵尊貴,衣裘華麗。這一點最能體現(xiàn)圣賢的入世精神,大隱隱于朝,朝廷是全國百姓的福祉所在,朝廷昏庸,則百姓禍,朝廷清廉,則百姓福,所以真正關(guān)心天下及百姓者,必在朝廷,為民爭命。這也是對圣賢最大的考驗,身在朝廷心在自然,能抗拒財色誘惑,不為權(quán)貴所動,實屬難得。
【所謂方者,內(nèi)外相應(yīng)也,言行相稱也。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所謂直者,義必公正,公心不偏黨也。所謂光者,官爵尊貴,衣裘壯麗也?!?/p>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可想圣賢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