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一刀說,湘西菜,是大米的克星!
創(chuàng)作者:釋一刀
湖南省古丈縣默戎鎮(zhèn)翁草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湘西。
它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自然風(fēng)光秀麗,歷史悠久。
湘西地區(qū)最有名的小吃,已經(jīng)被一字排開,讓我們來看一看今日的美食。
熏豬肉
按照《易經(jīng)》上的說法,“在陽上,在火上,所以叫做臘肉。”也就是說,在陽光下,經(jīng)過火焰的炙烤,就叫做臘肉。
要知道,這可是一道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菜肴。
湖南的腌肉早已享有盛譽,其中以湘西腌肉最為出色。
在湘西地區(qū),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腌制肉類的制作方法。
通常情況下,他們會用新鮮的本地豬肉,尤其是黑色的,用鹽、胡椒、八角等不同的調(diào)料,在肉上涂抹一層,再用木桶腌制,最后架在火上,進行最關(guān)鍵的一步:熏制。
待到肉塊變成了深褐色,油脂也變成了半透明,這才算完成。
細說起來,豬肉的質(zhì)量,香料的比例,熏制的燃料,火候的掌握,時間的掌握,這些都是影響一片咸肉的關(guān)鍵。
在這個過程中,煙霧不能有絲毫地中斷,必須要用小火慢慢地加熱,不能操之過急。在這種緩慢的過程中,他收獲了美食和時光的饋贈。
切碎的胡椒粉/
紅剁干椒
也叫泡椒、剁椒,味道新鮮、咸味、辛辣,按色澤可分紅、綠兩種。
在西南地區(qū),人們都喜歡辣,所以,各個省市之間,都會有一場激烈的爭奪。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各地的美食都有各自的特色。
青剁干椒
川菜菜色以辛辣為主,風(fēng)格變化多樣,喜用胡椒,多以復(fù)合調(diào)料為主,以豆瓣醬汁為主要調(diào)料。
湘菜以麻辣、咸味為主,喜歡用黃豆、紫蘇汁,味道也是酸甜可口,最主要的調(diào)料是切碎的胡椒粉。
貴州人喜歡吃辣,喜歡吃酸甜可口的東西,喜歡吃醬汁、香菜、折耳根等,最喜歡吃的就是爛辣椒。
湖南的古典菜-剁椒魚頭
廣西,云南等地方,都喜歡吃辣,但大多都是用竹筍、西紅柿等發(fā)酵后的食物來做。
特別是滇西南地區(qū),有特色的小辣椒,喜歡用酸橙,酸筍,酸木瓜等,所用的材料多為野生動物和蔬菜。
事實上,辣椒的產(chǎn)地是美洲,16世紀時,它被引入了浙江的海岸,并在西南一帶流行開來。
湖南是第一個吃辣的地方,因為當(dāng)時交通不便,鹽巴又貴,所以湖南人為了殺菌除濕,就把鹽巴換成了辣椒,這也是他們的傳統(tǒng)手藝。
做腌豬肉可能比較困難,但是切碎的胡椒粉比較容易掌握。
將新鮮的青椒清洗干凈,切成小塊,加入鹽,在壇子里放上一個多月,青椒就會有新的味道,新的模樣。
就像是腌豬肉,這是一種很好的調(diào)味料,既可以當(dāng)小菜吃,也可以當(dāng)小菜吃。
用紅辣椒做的菜
在湘西,特別是南方,人們更愛吃酸辣的“酸辣”。
土家族的紅椒,是將切好的青椒和玉米混合在一起,腌制一個月,味道比起切好的青椒更加地濃郁,也能夠用來做菜。
腌黃瓜
正所謂“三日不食人間煙火”。
湘西人與貴州省人相似,都喜歡吃酸味。
腌菜,腌菜,壇菜,或者叫腌菜(不是在北方叫腌菜),這些都是這種酸辣美味的叫法。
湘西人的酒壇,除了切好的辣椒,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誰也不知道下一個酒壇會有什么好吃的。
酸蘿卜口感酥脆,又酸又辣,在湘西地區(qū)是一道很有名、很普通的酸菜。
苗家的酸魚有一種特殊的風(fēng)味,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魚肉和糯米,還可以加入胡椒粉、調(diào)味品等,無論是蒸、燉、炒還是煎炸,都是一道美味佳肴。
除了這些,湘西的特色菜也很多,比如香噴噴的米豆腐,軟糯的糍粑,味道濃郁獨特的血湯鴨,還有土匪鴨(到處搶食的鴨),姜糖,包谷酸等等。
土家人的釀制技藝,如古丈的毛尖等,也是湘西地區(qū)的一大特產(chǎn)。
強盜鴨
photo by.稱呼我為國王吧/釋一刀
最后,他還給大家整理了一下釋小廚在《釋一刀愛美食3》中的一些烹飪方法,喜歡自己動手的朋友,一定要學(xué)會用同樣的方法!
購買了腌豬肉后,如何清洗?
①用沸水沖洗消毒。
②清除表面的污垢。
③改變刀具,將其切割為更細的碎屑。
④讓水滾開,把肉燉爛。
⑤想一想今天要吃的食物。
這是一種很好的搭配。
作主食時,可將其切片,攤于稻谷上,制成咸菜蒸飯。
要說到正餐的話,那就是一盤剁椒熏肉:
①將洋蔥、姜片、大蒜炒香。
②加入腌豬肉,拌勻。
③放入切好的紅椒、青椒、蘿卜干、生菜(或者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④放入滾燙的開水,攪拌均勻即可盛盤。
或者是剁辣椒炒蛋,等雞蛋成型了,再放上剁辣椒,一起翻炒,既好吃又好吃。
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辣椒絲和辣椒絲放在一起,加入自己想要的調(diào)料(蘑菇絲、肉末、臘肉等),和一碗面一起炒,味道鮮美。
他一邊吃著湘西菜,一邊看著何老師給狗喂食,黃老師給狗做飯,彭彭給自己夾菜,這讓他的生活變得有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