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聲(2019浙江高考語文作文練筆)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作時心里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
另一種看法是:作家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創(chuàng)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將如何對待你的“讀者”?
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發(fā)聲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導演。

作家也應該是他們自己的導演。
真正的作家是那些有著自己的理想的,有著自己見解、觀點、知識想要讓更多人看到的一群人,他們依著筆桿子吃飯,既“靠文字騙飯吃”,卻又不僅僅是為了騙一口飯吃而寫作,生存不應該是阻礙作家張揚個性的阻力,因為在生存之外,那些有著他們個人特點的,獨一無二的文風,百里挑一的觀點才是他們最閃亮的金色名片,這些可貴的金色名片才是他們與僅僅會寫些低俗內容的濫俗寫手的最本質的區(qū)別。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我依然會去相信一個優(yōu)秀的作者、導演是有信念的,這種信念能激勵在生存之外,依然能保留下有自己風格的創(chuàng)作。

但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這不是一個產作家的時代”
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信息傳遞的加速讓一切都變得快了起來,看似信息密度更高的視頻內容的影響力逐漸超過了文字內容,短視頻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VR、AR等技術也比文字有趣的多。很少有人愿意再耐下性子安心地去看上一整本書,我身邊最愛書的一位朋友也對我說“如果手機在旁邊我就不那么想去看書了”。
確實,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擠占了原本屬于書籍的生存空間,你說這樣心浮氣躁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還能為未來留下多少具有風格,特點,時代特色的“名著”,而不是一些向讀者投喂的讀者想要看到的“重復劇情”或是“Happy ending”。
只有堅持自己,才能為時代留下一點不一樣的東西,有著個人特點而非時代印記的東西,而不是在漫漫數(shù)據(jù)之海中作一個“匆匆而過的旅人”。

個人與算法。
所有的算法都有著他們的主人,但需要注意的是算法的主人并不是用戶,也不是寫下它們的程序員,而是不斷變換著的數(shù)據(jù)報表。
為什么一些平臺總是想讓你去學著制作你平時經??吹降膬热菽兀磕蔷褪欠职l(fā)內容的平臺希望將你從用戶變成一個創(chuàng)作者,希望創(chuàng)作者能夠花上更多時間創(chuàng)作更多能獲得更多符合推薦機制有機會爆紅的作品。提升創(chuàng)作能力是一件好事,原先剪輯視頻這樣極少數(shù)人才會的技能也普及開來,更多值得我們發(fā)現(xiàn)的作品也在更多的“人民藝術家”手中誕生。這樣的邏輯本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因為算法,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算法希望用戶能在自己的平臺上多花上一點時間,這樣就能提高廣告收益數(shù)據(jù),如何讓用戶在平臺上用上更久的時間呢?那就是通過用戶的喜好進行推薦,通過經過驗證有更博人眼球的內容進行推薦。但是這樣問題就來了,一直投用戶所好進行投喂會使用戶陷入“信息繭房”。什么是信息繭房,簡單來說就是一直看到自己喜歡的觀點而逐漸忽視其他觀點而自我封閉,固步自封。而更有傳播力的東西,往往是已經泛濫的內容,很少有有思想深度,有實際意義的內容。

“曾經小眾的狂歡”
一些土味十足的線下文化和小眾文化,天生就有著極高的傳播力,但是因為它們的娛樂屬性,并不會有傳播的機會,來到線上這個新的秀場,讓他們放開了手腳,離開了束縛,曾經的小眾的狂歡也逐漸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網(wǎng)絡流行語被廣泛傳播。
但是這樣內容的傳播并不會有什么益處,反倒是因為傳播力極強被算法分配過高的權重而遮蓋了原本屬于優(yōu)質內容的光芒,我并不認為這樣的內容是壞的,是不好的,而是這樣有著極強傳播力的內容在算法的誘惑與管理下,似乎發(fā)生了變質。
當原本為分享自己生活的“vlog”為了更高的流量而脫離真實,這些“vlog”的目的是否也會因為這些東西而變了味道。
當作家開始為了沖銷量而迎合讀者,當我們開始為了社交軟件上的的贊而刻意的去編輯文案,這樣的生活,是否就變味了。

不得不承認,如此快節(jié)奏的生活已經深刻的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不否認追求更好看的數(shù)據(jù)報表,更高的效益是錯的, 但是追求本心也一定是是避不開的時代主題。
如果我也能真正成為自己塵世生活中的導演,你也愿意成為我的讀者,我一定會輕悄悄地告訴你,也會認真地對自己說上一句:“喧囂里,傾聽你,只為真實的你發(fā)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