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6讀書筆記|復盤《烏合之眾》影響大眾想象力是它的傳播方式
感悟:
雖然全書一直都只是在泛泛之談的在舉例,但是文中提到了一些國家的有些制度,其實似乎現(xiàn)在依然還在發(fā)生,作者像是有預知能力一樣,又好像是曾經(jīng)也一直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因此只能說這本書它的一些觀點,放到現(xiàn)在似乎依然不過時。
全書一直也都在講述群體的劣根性和消極作用,沒有提到積極作用。但是他向我們證明了一點,人一旦脫離獨立思考就會在群體中毀滅。而人一旦結群,便會變得無腦、沖動、思想同化、易于煽動,而領導人的煽動群體則是靠斬釘截鐵的結論和對未來暢想的美好話語,而不是通過緊密的邏輯分析。
即便作者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完全沒錯,似乎像某個現(xiàn)狀,但是人類之所以能夠發(fā)展至今,一定也有依靠經(jīng)驗的總結,從而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
文章摘抄:
>>在人群中,情緒很快就會傳染,所以恐慌才會來得那么突然。
>>影響大眾想象力的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所擴散和傳播的方式。
>>現(xiàn)今這個時代的演變/文明的巨大變化是民族思想變化的結果。
>>絕對服從本能的生物,其行為會復雜得讓我們不敢相信。
>>研究每個民族的法律和制度,才能明白它們完全是種族需求的表現(xiàn)形式。
>>群體的無意識行為取代了個體有意識的行為,這是現(xiàn)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所以,對一個民族來說,理想的狀況是保持過去的制度,不知不覺地、慢慢地對它們進行改良。
>>引導群體靠的不是論據(jù),而是榜樣。每個時代都有一小部分個性很強的人在傳播自己的行為,而群眾則在無意識地模仿。
>>真正的歷史大動蕩不一定是最宏大、最暴烈的。唯一重要的變化,也就是引起文明更新的變化,發(fā)生在思想、觀念和信仰上。
>>驅使人們行動的,是傳統(tǒng),尤其是當他們結群以后。正如我多次強調(diào)過的那樣,要改變傳統(tǒng)并不容易,除非是變更名稱和外在形式。
>>觀念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進入人們的大腦,但要排除它,也需要同樣長的時間。所以,就觀念而言,群體總是落后學者和哲學家好幾代人。
>>越多人證明的事件越不可靠。說某事是成千人同時看見的,這往往意味著事實真相與人們所說的大相徑庭。
>>只有在小說中才能看到一成不變的人物性格。只有單一的環(huán)境才會造就明顯的單一性格。我曾在其他地方指出,所有心理結構都包含著各種特征的可能性,環(huán)境一旦變化,這些特征便會表現(xiàn)出來。
>>人一加入群體,原先的個性便會消失,他不再獨立思考,而是隨大流,無意識占上風,智力程度減弱,很難做出明智的事情。所以,勒龐說:“只要屬于有組織的群體中的一員,人就在文明的階梯上倒退了好幾步。”
>>所以。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其實根本就不存在觀念上的等級,也就是說,觀念并沒有高低之分。某種觀念被群體接受了并產(chǎn)生了作用,不管它原先是多么偉大或多么正確,它都已經(jīng)失去了原先之所以崇高和偉大的一切。
>>勒龐認為,“一定數(shù)量有生命的東西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會本能地處于一個首領的領導之下”,他發(fā)現(xiàn),“群體是群溫順的羊,決不能沒有首領”。聚集成群后,個人便失去了自己的意志,盲從、輕信、易受別人的暗示和影響,本能地走向某個有主見的強權人物,這樣就很容易導致集權制,造成領袖的獨裁。
>>侵略者的強權和國家的力量正是建立在大眾的想象力之上的,尤其是通過影響想象力來領導群體。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誕生,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以及現(xiàn)在社會主義的風行,都是對群體想象力產(chǎn)生強烈影響直接或間接的結果。 所以,各個時期、各個國家的偉大政治家,包括最殘酷的獨裁者,都把民眾的想象力當作是他們的權力基礎,從來不逆之而行。